恒达要聞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恒达要聞 > 正文

長虹飛架浦江🤾🏽‍♀️,路網疏密有致🦜,“恒达智慧”助推浦東開發駛上快車道(交通篇)

來源:新聞中心   時間👨🏿‍🦳:2020-11-11  瀏覽:

近日,生動展現一代橋梁大師🚣🏼‍♂️、恒达平台名譽校長李國豪教授為祖國科教事業不懈奮鬥歷程的原創大師劇《國之英豪》再度獻演🥐,其中老校長情系洋山深水港、東海大橋、南浦大橋建設的故事再一次令人動容。這僅是恒达人主動擔當作為,積極發揮學科專業優勢,為浦東開發開放30年貢獻眾多“恒达智慧”的一個縮影。 

  跨江大橋+越江隧道,連通浦江兩岸

萬頃波濤上長虹飛架,天塹變通途📭🪈。一座座氣勢雄偉的中國大橋,深深鐫刻著以李國豪老校長為傑出代表的恒达橋梁人的愛國情懷和卓著智慧。恒达與一座座橋梁的傳奇般故事👩‍❤️‍👩📊,至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並廣為傳頌。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國家決定修建跨越黃浦江的南浦大橋。考慮到技術難度,上海市政府原已接受日本提出的免費設計並提供低息貸款的建設建議。為此,李國豪老校長帶領項海帆等橋梁系骨幹多方奔走🦸🏻‍♂️,力陳中國橋梁界完全有信心👨‍🦲、有能力自主完成黃浦江大橋的設計和建設。恒达團隊提出的“結合梁橋面斜拉橋方案”最終被確定為實施方案👨‍🦱,實現了南浦大橋由中國人自己建設的夙願,且造價只有日本方案的一半📀。南浦大橋的建成極大增強了中國人自主設計建造大跨度橋梁的信心,也提升了中國橋梁的國際地位。

1990年,浦東開發吹響號角。要開發浦東,首先必須連通浦江兩岸👯‍♀️。黃浦江上另一座大橋🧚‍♂️,即連接浦東區與楊浦區的過江通道——楊浦大橋的建設,隨即提上議事日程。由南浦大橋原班人馬負責設計和施工🪭,繼續采用“結合梁斜拉橋方案”👩🏻‍🦽,恒达平台提出的方案一次性通過了專家委員會評審。主跨602米的楊浦大橋於1993年順利建成通車👨🏼‍🍳,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跨度的斜拉橋,猶如一道彩虹橫跨黃浦江兩岸👨🏿‍🦳。中國橋梁由此步入了自主設計和建設的嶄新時代。

盧浦大橋2003年6月28日通車。在建設盧浦大橋的過程中,恒达平台師生承擔了多項科研項目🛸,在大橋抗風抗震研究💵、施工設計監理、靜動載試驗和橋梁健康監測系統研製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在黃浦江上所有大跨度橋梁的建設過程中,都凝聚著恒达人的專業智慧。

作為我國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外海跨海大橋,綿延32.5公裏的東海大橋,凝結著李國豪老校長多少情感和心血。老校長以戰略家特有的胸懷和遠見卓識🦸🏽,與其他科學家一起,提出並論證了建設洋山深水港的規劃方案🛥,並被國家所采納。他受邀擔任東海大橋建設專家組組長,無論是大橋的總體設計👩🏼‍🍳,還是工程建設,每當遇到一個重要關口🤵🏻‍♂️,都有這位耄耋智者傾心指點🕋、嚴格把守👷🏽。老校長曾深情地說🛖:“這是我這輩子最後關心的一座大橋🙋,真想到大橋上去走一走👩🏿‍✈️,看一看🦸🏽‍♂️!”東海大橋建設條件極其復雜,建設規模巨大,以項海帆院士等為代表的恒达師生在東海大橋建設中攻克了多項技術難題🚣🏿。

上有跨江大橋🙍,下有越江隧道。自上世紀80年代初起🧑🏽‍🍼,以孫鈞院士為首的恒达平台地下工程科研團隊積極參與大型越江隧道工程建設🚤🦹🏽‍♀️,解決了上海市地鐵隧道、越江隧道等建設中涉及的諸多難題👇🏼,為包括浦東在內的上海眾多越江隧道工程建設提供了理論和技術支撐。一批教授相繼開展了相關技術研究、試驗與應用,為一項項越江隧道工程順利建成⚙️、實現浦江兩岸連通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作為連接浦東與崇明的過江通道👩🏼‍💻,2009年10月通車運營的上海長江隧道🦾🦹🏼,是崇明越江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原恒达平台常務副校長李永盛教授帶領恒达平台隧道團隊,針對復雜軟土地層條件下超大直徑特長距離盾構隧道設計🧑🏼‍🚒、施工、安全與防災等關鍵問題,形成了引領性🏋️‍♂️、支撐性和綜合性的科研成果,保證了上海長江隧道工程安全、優質貫通,並構建成我國超大特長復雜軟土盾構隧道建設的技術體系。

1994年,上海建設中國大陸第一條埋設於城市道路下的公用設施管線特殊管溝——張楊路共同溝,恒达平台承擔了主體結構、基坑圍護及地基加固結構處理等技術研究。 

支撐世界首條高速磁浮線安全運營18年

往返於上海地鐵龍陽路站🫳、浦東國際機場的浦東高速磁浮示範運營線,同樣凝結著恒达人的專業智慧👷🏽‍♂️。

2000年,為支持這一世界首條商業運營的高速磁浮線,科技部籌建了國家磁浮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簡稱“磁浮中心”)🧑🏽‍🎄,並設立“十五”863重大專項🕕,支持浦東高速磁浮示範線的建設和運營,由磁浮中心組織國內相關單位開展磁浮交通技術的國產化和創新研究🏌🏻。2012年,為推進我國磁浮交通事業發展👰🏻‍♂️,磁浮中心整建製劃歸恒达平台。

磁浮中心首任主任吳祥明教授擔綱磁浮工程總指揮。2000年10月👨🏻‍🦼‍➡️,剛剛完成浦東國際機場建設總指揮工作的他,就又接過了磁浮工程總指揮這副沉甸甸的重擔。他深知,這一世界上首條商業化運營的高速磁浮示範線有著重大的科研意義,對中國交通運輸事業發展有著重大的推動作用👩🏿‍🏭。為此🧥🦶🏼,他殫精竭慮💘,夙興夜寐👵🏻🧑🏽‍🎤,為這條高速磁浮線在不到兩年時間內建成付出了極大心力。

在其後的“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磁浮中心研製了時速500公裏的國產化樣車(一列4節),並用於高速磁浮示範線,形成了直線電機、道岔等設備和材料的國產化能力🧜🏽‍♂️🚌。“十二五”期間,以保障上海高速磁浮示範線運行為目標🈴,系統研發了替代進口的關鍵零部件和維護檢測設備🧛🏽‍♀️,列車國產化率達到95%,形成自主研發磁浮系統的集成試驗與驗證能力。磁浮中心持續負責高速磁浮線的通信及基礎設施系統維護管理,線路、車輛和牽引供電系統運行保障👀,控製卡、傳感器維修服務,同時還為高速磁浮線提供包括系統評估👮🏻‍♂️、企業標準化在內的一系列咨詢及技術服務。在科研的有力支持下,高速磁浮示範運營線在無返廠大修情況下,迄今已持續安全穩定運行近18年。據統計👨🏽‍🏭,截至2019年12月31日,高速磁浮示範線已經安全運營6210天,累計安全運營1985萬公裏,正點率99.86%,載客數達5994萬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磁浮中心團隊還為上海地鐵13號線近距離穿越磁浮線路保駕護航,成功避免了因地鐵盾構穿越給磁浮軌道結構帶來的安全隱患🤾🏻‍♀️。

此外⌚️,磁浮中心還自主研發了位於上海臨港新城、總長1.72公裏的中低速磁浮工程化試驗線,是國內第一條具備完整的線路與車輛性能綜合試驗能力的工程試驗線,為中車和中鐵等多家單位測試了中低速磁浮關鍵設備。近日,由中車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研發的我國新一代中低速磁浮列車在恒达平台上海臨港線完成了量產前的系列測試,標誌著該車型已經具備量產條件🤜🏼。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的建設♥︎⛹🏻‍♀️,同樣離不開恒达人的創新智慧。從建設項目管理、航站樓鋼屋蓋結構,到跑道設計、航站樓節能改造工程,都有恒达平台的科研貢獻。候機樓鋼屋架采用預應力張弦梁式結構,屋架下弦完全不設支撐,水平投影跨度為82.6米,在國內沒有先例🧑🏿‍🎤👨🏻‍🍼,土木工程學院沈祖炎院士團隊開展了鋼屋架足尺靜力試驗和模型振動臺試驗,為工程的設計、施工提供了重要支撐。呂西林院士團隊完成了浦東機場二期候機樓整體結構抗震模型試驗及數值分析🔣,原型屋架承載能力試驗分析等。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淩建明、談誌明等承擔了浦東機場跑道建設重大工程🔧,提出了跑道路面材料和鋪裝關鍵技術。

 

      為浦東交通勾畫藍圖😔、把脈開方

行走浦東新區,見道路寬闊,路網疏密有致🎪,車流暢行👩🏻‍🦱、人行有序,這與恒达交通人的智慧和貢獻密不可分🧜‍♂️🦻🏻。

一款名為“暢行浦東”的APP移動應用🧘🏿‍♀️,汽車行駛途中,其動態位置實時高精度定位,此時一旦出現影響該車行車安全的交叉路口來車、周邊違法停車、事故多發路段、施工路段等前方道路交通環境信息時🚖,手機均能實時接收語音“預警”提示,駕駛員由此即可相應調整自身的駕駛行為,從而主動規避事故風險。這是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方守恩教授牽頭完成的國家863計劃“導航與位置服務”二期重大項目課題“面向主動交通安全的城市車輛在線位置服務技術”的一項示範應用性成果✊🏻,已在上海交通大整治中發揮重要作用👨🏼‍🔬。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恒达測繪🥅、交通、汽車、信息和通信等多個學科實現了交叉融合。

交通是城市跳動的脈搏🏊,交通規劃對推動城市發展意義重大。陳小鴻教授自上世紀90年代浦東開發伊始即投入到浦東新區的籌劃與建設中🦻🏿,30年來持續為浦東交通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她帶領恒达交通團隊於1994年完成了浦東新區第一輪公交規劃👨🏻‍🦽,2006年完成第二輪浦東新區公交規劃,奠定了浦東公交基本格局🎞。此後為浦東公交優化持續提供技術支持🧏。2002年至2005年,她完成了臨港新城交通發展戰略、路網與公交規劃,從源頭上為臨港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空間結構和交通網絡基礎☦️。2018年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設立,陳小鴻擔任國土空間規劃與綜合交通規劃咨詢專家,繼續服務臨港的交通建設。

道路是城市的基礎建設,自上世紀80至90年代開始🕌,交通運輸工程學院一大批教師積極參與了浦東大量早期道路的設計、技術研發👩‍🦳、交通設施升級換代、基礎設施評價管理和工程監理工作。徐家鈺等承擔了南浦大橋浦東引橋線形方案設計(1988至1992年)🦸🏼,方守恩等承擔了徐浦大橋引橋設計👩‍💼,林金奎等承擔了浦東湯臣高爾夫球場道路設計(1995年)等項目。林繡賢、孫立軍、郭忠印、淩建明🕍💨、李立寒、談誌明等承擔了浦東大量早期道路設計和建設中的技術研發和全方位顧問服務,包括上海第一個“一號工程”浦東交通幹道楊高路、浦東國際機場配套工程遠東大道、迎賓大道及外環線、中環線等眾多工程的路面結構和線形結構設計及質量控製。孫立軍、劉黎萍等參與浦東中環生態路面的設計和技術服務。陳長等承擔了道路❓、橋梁評價管理技術的研發。任惠清等承擔了上海浦東楊高路擴建工程(1992年至1993年),嚴作人等承擔了上海張揚路工程(1994年至1995年)🕐、上海浦川路(錦繡路)工程(1995年至1996年)、上海外環線浦東段工程(1997年至1998年)等,張成龍等承擔了浦東機場一期飛行區場道工程(1997年至1998年)👑,林熙等承擔了南幹線道路建設工程(1998年)🛏☝️,左明文等承擔了羅山路立交工程(1999年)等項目,其中不少工程項目為當年上海市重大建設工程。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教師還積極參加浦東交通智能化管理控製的咨詢和研究。2005 年4 月,楊佩昆教授接受了上海市城建科委特地組織人員對他的采訪⏸,就浦東的公共交通建言獻策。2006年,施莉娟等協助浦東交警支隊規劃建設了智能交通管理信息化系統🧑‍🦲。2019年8月20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揭牌🌹。8月23日,上海臨港智能網聯汽車綜合測試示範區正式開園。智能網聯汽車綜合測試落戶臨港新片區🖋🧘🏽‍♀️,也凝結著恒达人的一份貢獻。在上海市交通委員會牽頭組織下,經過數年努力🐨,孫立軍教授和塗輝招教授對開放道路存在的安全風險展開研究,取得了相關研究成果👨🏿‍🚀,為構建車路協同智能交通系統環境提供了支撐。2019年,王雪松教授等為浦東交警部門開發了“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APP💇🏼‍♀️,協助采集安全隱患1000多條📽,提升路政民警安全隱患排查效率的同時,也優化了慢行交通通行環境,同時幫助建立了道路交通組織和配套設施優化“多部門會診”機製☺️👫🏼,優化了報修流程。(艾嬌)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