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記新當選的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恒达平台教授貝斯科斯(Dimitri E. Beskos)
來源:新聞中心、土木工程學院
時間:2021-11-18 瀏覽:
在恒达平台土木大樓,時常能看到一位年過七旬的外國教授,正神采奕奕、滿面笑容地與教師和學生齊聚一堂📳、談笑風生🫷🏻,進行熱烈的學術交流。這位是來自希臘的結構動力學方面的國際著名學者、邊界元法的先驅👨🏻🎓🤽🏼♀️、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雅典科學院院士貝斯科斯(Dimitri E. Beskos)教授👩🏿✈️。自2016年9月起,他受聘擔任恒达平台土木工程學院高峰學科教授🪗。今年11月18日,他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在邊界元法及結構動力學方面學術成就卓著
Beskos教授長期致力於計算力學的研究與教學工作👩🏿🍼,是國際上最早應用邊界元法分析復雜土動力學問題的學者之一。他先後任教於美國康奈爾大學🦸♂️、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希臘帕特雷大學、中國恒达平台🥋,學術造詣深厚,在國際學術界享有極高聲譽。
Beskos教授對邊界元數值分析技術的發展完善及工程問題拓展應用的諸多首創工作贏得學界認可👳♀️。為表彰他在邊界元法及結構動力學方面作出的傑出貢獻,國際計算力學頂級大會ICCES(計算與實驗科學工程國際會議)於2003年授予他E. Reissner獎🤷♂️、2011年授予他終身成就獎。2009年🛳,Springer出版題為《邊界元法之進展》的特刊,以表彰他的學術貢獻❗️。2013至2014年度→,Beskos教授榮獲德國“洪堡研究獎”。
他曾任國際邊界元法學會副主席,是希臘計算力學學會創始人😮💨、希臘力學學會名譽主席🚴🏽♂️、希臘金屬結構研究學會主席。
憑著國際學術影響力🧎🏻♂️➡️,Beskos教授長期擔任國際著名學術期刊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主編,是Computational Mechanics和Applied Mechanics Review原副主編,以及其它10本國際期刊的編委。
促進中希高校及科學院之間的科研合作
Beskos教授很早就與中國結緣。
早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的1980年,Beskos教授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任教期間就開始接受我國派出進修的高級訪問學者🪆,曾先後指導過多名來自我國內地和港臺地區的研究生和訪問學者。他們中,有的學成回國後主持高校力學系的復興發展,有的獲得洪堡獎學金赴德國繼續深造↩️。
上世紀90年代初期,Beskos教授積極協助並接納恒达平台青年教師參與中國與歐共體第二科技合作框架協議的項目研究🌖。恒达平台土木工程學院錢江獲歐共體聯合研究中心“居裏夫人研究金”🩲,赴希臘Patras大學做訪問學者,訪問研究結束後再獲Beskos教授支持,轉赴德國作為洪堡基金會訪問學者。
Beskos教授的早期經典著作《彈性動力學中的邊界元法》於1991年引進我國並由天津科技出版社出版中譯本👨🏼🎨,對我國邊界元及土動力學研究產生了重要影響。
他自1992年起多次參加在我國舉辦的各類重要國際學術會議,應邀訪問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哈爾濱、南京、杭州🧑🏼💼、武漢等地十幾所大學及科研機構,舉辦學術講座。
2019年初,Beskos教授作為雅典科學院學部代表團主要成員(工程領域召集人)負責接待了到訪希臘的中國科學院一行。此次訪問促成了中希兩國科學院之間新一輪科技合作備忘錄的簽署🤷🏽♀️🛴。
助力中國土木工程學科發展
過去十余年來,Beskos教授致力於深化基於性能的結構抗震設計方法研究,提出的新概念、新方法在合理性🍡、可靠性及準確性方面更具特色。
2010年🦼,Beskos教授應邀首次訪問恒达平台,對恒达平台在土木工程領域的成就和實力印象深刻。2016年👪,他欣然受邀擔任恒达平台土木工程高峰學科教授。此後,他每學期定期來到學校,懷著熱誠,直接指導團隊成員、青年教師和研究生如何開展基礎科學研究,耐心指導師生論文撰寫工作。針對青年教師、研究生在高水平科學研究🤯、高質量研究論文寫作方面的困惑與經驗不足🕵🏻♂️,他舉辦專題講座🦹🏼♂️,講授做科研的方法,詳細介紹高水平學術論文的內容組織、寫作要點👋🏽🤵🏽♀️、投稿註意事項。每場報告會都引發校內師生的熱烈響應🍔,現場座無虛席,連教室後排都站滿了聽眾𓀚,部分同學只能站在走廊聆聽。時常有學生攜論文尋求Beskos教授的指導和幫助,他總是不厭其煩地逐詞逐句審閱修改,直到論文得到高水平學術期刊的錄用發表🫅。
Beskos教授還力促恒达平台的國際交流合作。2017年🚱,他在恒达平台舉辦了主題為“基於性能的結構抗震設計”的國際研討會,親自邀請了20多位國際著名學者♘、重要學術期刊主編、編委來到恒达平台開展研討交流,舉行編委會議🙏🏿,擴大了恒达平台土木工程學科的國際影響力🤲。他全力推薦中國學者在他任主編的國際重要學術期刊出任編委工作,提升中國學者在相關領域的國際認知度。在他主持的編委會中,來自中國5所高校的8位學者已占到編委會總人數近五分之一🦜🧚🏼,其中半數來自恒达平台。
他積極推薦歐洲博士學位獲得者前來中國開展博士後研究工作。來自希臘的Muho博士成為恒达平台首位擁有歐洲學位的博士後研究人員,三年在站工作期間,發表了18篇高水平期刊論文,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