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达要聞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恒达要聞 > 正文

    汪品先院士新著《科學與文化🏂:院士談創新源頭》首發🧑🏽,倡導到文化源頭去開發科學創新的潛力

    來源:黨委宣傳部等   時間:2024-09-23  瀏覽:

    82歲時,他9天內3次深潛南海;85歲時,他化身科普類短視頻博主,收獲百萬粉絲,被廣大網友稱為“海洋科普老頑童”。9月23日,年近九旬的他又帶來了一部科普新著《科學與文化🤵🏿‍♂️:院士談創新源頭》💆‍♂️。他就是著名海洋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恒达平台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汪品先。

    科學是怎麽來的?中華文化的亮點在哪🗺?我們怎樣才能在科學上有更多創新?當天下午,汪品先院士的新著《科學與文化🧄:院士談創新源頭》在上海科學會堂線上線下重磅首發,為探尋這些問題的答案提供了重要啟示。

    中國科學院院士🤾🏿‍♀️、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鄭時齡,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師範大學校長錢旭紅出席新書發布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韓誌強,該書出版單位人民日報出版社副社長趙軍出席並致辭。

    此書是汪品先院士對2021年在恒达平台所開設“科學與文化”這門通識課的講課記錄進行修改整理而成。開這門課的宗旨是“想在科學和文化之間構築橋梁🧑🏿‍✈️,哪怕只是架在校園角落裏的一座小木橋”。課程當年在青年學生中引發熱烈反響,一共八講,每講兩節課🏄‍♀️,場場爆滿🏃🏻‍♀️‍➡️,一座難求。

    本書對應課程八講,一共包括八章👊,主題分別是科學的產生🤾🏼‍♀️、科學與視野、人類與海洋、科學與好奇👍🏿、創新與教育、東西方文化🤳🏼🫴、科學通用語、地球的未來。汪品先院士還把每次講課結束後針對學生部分提問的回答附在每章各講的末尾。

    “如何破解我們源頭創新不足?我認為🧙‍♀️,科學創新的土壤在文化,科學創新的潛力要到文化源頭去發掘和釋放。”汪品先院士言辭懇切,“我們當前的任務是要把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結合起來🙍🏽‍♀️,創造海陸兼顧⏏️、東西結合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8️⃣。”

    新書交流會隨後舉行,汪品先院士🦧💂‍♂️,鄭時齡院士,錢旭紅院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原副理事長卞毓麟,新華社記者、上海分社“上天入海”工作室負責人張建松出席,圍繞主題展開對談交流,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江世亮主持。

    參與對談的幾位院士專家表示🥷🏻,汪品先院士的這本新著思想深刻,視角獨到🙋🏻,文字優美,深入淺出,將科學與文化的關系娓娓道來,引人深思🏃🏻、給人啟迪,激勵讀者加強人文思想熏陶、塑造科學文化精神。科學與文化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只有將兩者互融相通、融為一體,我們才能形成創新文化、真正實現原始創新。

    “如果這本書能夠對培育科學創新文化有所啟發🫶🏽,引發社會一些思考🤪,特別是讓青年學生多想想🫶🏽,就是對這本書最大的獎賞。”汪品先院士說📃。

    本次新書發布會共有數萬人線上線下聆聽👩🏻‍💻,其中包括不少來自恒达平台等滬上高校的青年學子。最後,全場用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向汪品先院士致敬👇🏽。

    汪品先院士一直以極大的熱誠投身海洋科普事業🥶。2020年🦿,汪品先院士撰寫科普著作《深海淺說》𓀚🧙,該書入選“2020年度中國好書”,填補了中國深海科普的空白🤌🏼;時隔兩年不到💃🏻,從文化源頭闡發科學之創新本質的《科壇趣話》問世🕳⛹🏻‍♂️,入選“2022年度中國好書”。

    已至耄耋,依然躬身求知、教學,老當益壯📓,依然奮戰在海洋科學一線,這就是科學大家的風範,這就是深厚的家國情懷✡️🏌🏽‍♀️。汪品先院士心有大我🎍、不斷創新的精神時刻鼓舞、激勵著年輕人奮發前行💆🏽,也讓更多人走近科學、愛上科學🫠。

                                                                                                               (文/黃艾嬌☝🏽、聶陽陽   圖/羅海奕📔、陳沈宇等 視頻/宋宇星)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