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快訊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恒达快訊 > 正文

“恒达智慧”,閃耀國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

來源🍋‍🟩:黨委宣傳部🦎、校友會、土木工程學院   時間🥜:2024-06-30  瀏覽:

6月30日🧏‍♀️,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簡稱“深中通道”)建成開通,下午3時通車試運營。習近平總書記致信表示熱烈祝賀,並向參與規劃建設的全體同誌致以誠摯問候。深中通道是繼港珠澳大橋後粵港澳大灣區建成的又一超大型交通工程,是全球首個集“橋🤏🏼、島、隧、水下互通”為一體的跨海集群工程🕵🏼‍♂️,攻克了多項世界級技術難題,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通車後,深圳至中山的車程從約2小時縮短至30分鐘🧑🏻‍🦰。這一國家重大工程的建設,飽含著無數建設者的心血和汗水🌲,其中也凝結著眾多恒达人的專業智慧和辛勤奉獻。

恒达校友領銜掛帥,擔綱重任

從項目建設指揮長,到管理中心主任、總工程師😧🤱🏼,再到總工程師辦公室主任🦫,一批恒达平台優秀校友擔綱領銜、勇挑重擔🤼‍♀️,在深中通道重大工程的關鍵崗位發揮關鍵作用☁️。

廣東交通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鄧小華,1986屆本科、1989屆碩士校友👨🏻‍✈️🪔。深中通道建設任務重、關鍵節點多🛃、技術挑戰難度大,鄧小華親自部署推動深中通道建設工作🥃,經常帶隊深入深中通道施工現場,實地督導項目建設、安全生產等工作👮🏿‍♀️🦚,協同各方,為高質高效完成好深中通道建設這一歷史重任提供了堅強保障👨‍🎤。

廣東省公路建設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深中通道項目建設指揮長陳偉樂,1994屆本科校友😳。從項目籌備規劃,到前期調研👩🏽、設計🪄,再到雛形初現🕍、如今建成通車,陳偉樂一路見證🧚🏻‍♀️、傾情投入🧑‍🎨🙅🏿‍♀️。項目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幾何中心📿,海陸空立體視點豐富。他始終秉持著建築與結構深度融合的建設理念💀,在項目籌劃伊始,就率先組織開展方案設計國際競賽🍘,集思廣益,吸收國際最先進的設計理念,將這座重大跨海通道建設成為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規劃、自然環境和諧的珠江口門戶工程🉐、大灣區重要新地標🧑‍⚖️。陳偉樂帶領超萬名建設者全力拼搏🧏🏽,將美好藍圖一點點化為如今宏偉的實景畫。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總工程師宋神友,1996屆本科校友。作為深中通道前期辦公室“1號員工”,宋神友將自己的一切都與深中通道融到了一起,一幹就是14年。他帶領建設團隊求變創新,歷時數年進行產學研攻關🎣,開展近千組模型試驗,攻堅前沿性技術,填補鋼殼砼沉管隧道及離岸海中大跨徑懸索橋建設技術空白👸🏼,系統策劃了跨海集群工程智能建造體系,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跨海集群工程成套技術和中國標準,為交通強國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0️⃣。今年1月,他被授予“國家卓越工程師”稱號。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總工程師辦公室原主任劉健,1999屆本科🔦、2002屆碩士校友𓀒。從恒达平台畢業後🧔🏿‍♂️,劉健赴美攻讀博士學位,並在畢業後進入業界享有盛譽的一家美國公司🍁。2010年,了解到深中通道項目的相關信息後,劉健辭去美國公司的所有職務,毅然回國。為論證深中通道項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劉健帶領青年技術團隊👨🏻‍🦳,踏遍70公裏的珠江兩岸,一次次實地查看、研討並先後製定出29個方案。2015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批準項目立項🪧。在深中通道的每個建設環節,都能見到他帶領的突擊隊青年隊員忘我工作的身影。不久前,他又被委以虎門大橋改擴建工程的重任。

還有多名恒达校友肩負深中通道項目設計師、項目負責人、結構設計負責人👨‍🌾、施工監控負責人等重要職責使命,為深中通道建設貢獻了智慧和力量↩️。在深中通道的設計、科研🙎🏽‍♂️、施工、監理👩🏿‍🚀、檢測、管理等各環節,都有恒达各專業校友留下的印記。


恒达教授科研攻堅,保駕護航

當仁不讓♿、舍我其誰🍍,恒达平台多個教授團隊主動發揮學科優勢和學術積澱,圍繞深中通道工程中一系列關鍵技術問題奮力攻堅,為工程設計、建設和運營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防範風險、築牢防線,確保深中通道重大工程建設和運營的安全🧜🏽‍♀️🧔🏽‍♀️,是重中之重。李永盛🫵、謝雄耀、黃宏偉、胡群芳☀️、肖汝誠、馬險峰團隊牽頭組織了“深中通道項目工程方案總體安全風險評估”,根據工程的建設條件、結構方案🧜🏿‍♀️、施工技術和運營管理劃分評估單元,考慮了建設期及運營期的隧道、橋梁及人工島風險等級🧜🏽‍♀️,實現了對不同路線方案總體風險等級的定量評估🤽🏼,為深中通道最終線位選定及工可方案提供了技術支撐。在施工階段,開展了“深中通道沉管預製場選址及浮運方案施工風險評估”,為深中通道最終采用一體船浮運方案提供了技術支撐。閆治國團隊在隧道通風優化、火災防控技術領域助力深中通道建設與運維🧘。借助數值仿真、現場測試,提出了射流風機導流罩技術參數優化方案,提升了深中通道超寬斷面隧道射流風機群通風性能;系統開展了高壓細水霧冷卻防護能力及其對煙氣擴散影響的數值仿真、室內試驗與現場測試,為深中通道超寬斷面隧道運營期高壓細水霧裝置工作模式𓀎、控製策略及與其他消防系統的耦合聯動提供了支撐;建立了火災災害場動態重構、動態疏散救援等智慧防災技術,為深中通道超寬斷面隧道防災救援設計提供了技術支撐。

深中通道中沉管隧道采用鋼板混凝土組合結構整體式管節,不同於港珠澳大橋等其它分段式管節沉管隧道🚵🏼,給抗震、抗火帶來了新課題🧚🏿。李國強團隊與招商局重慶交通科研設計院有限公司組成聯合體共同承擔完成了《深中通道超大跨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管節結構及接頭防火關鍵技術研究》課題🤾🏼,完成了沉管隧道主體結構和接頭防火保護措施的理論分析與數值模擬🙍🏼‍♂️,並對分析方法和防火保護措施的可靠性進行了試驗驗證,為高質量建設深中通道工程和保證運行期間的火災安全提供了技術支撐。袁勇團隊劉玉擎協助進行了組合管節構造的試驗與設計方法,團隊禹海濤等分析了鋼—混凝土組合整體式管節沉管隧道的地震安全性,提出了超寬沉管隧道因橫向不均勻性所致附加地震效應,編製了《整體式鋼—混凝土組合沉管隧道抗震設計指南》🧍🏻,研究成果為沉管隧道的設計和施工提供了有力支撐。

長虹臥波,如何保障深中通道超大跨海橋梁能經受住超強臺風的考驗?風工程團隊葛耀君和趙林課題組面對深中通道跨海橋梁抗風關鍵技術問題,研發了超大跨離岸整體式鋼箱梁懸索橋最優氣動布局,形成了可以有效降低來流風渦旋荷載強度的高透風率欄桿、削弱渦旋脫落的檢修軌道布局和減緩渦旋發展的中央穩定板等綜合氣動減振措施💪🏿,滿足88m/s風速下(超過17級臺風)的顫振穩定性☄️,確保深中通道大跨懸索橋在設計風速超高、超強臺風頻發的伶仃洋海域內百年設計期抗風安全。肖汝誠團隊對比了超大跨度懸索橋平行索面和空間索面兩種結構體系🩼,重點研究了空間索面分離式主梁成橋結構的性能,對比了與常規豎直索面懸索橋性能的差異🕙。項目團隊還為深中通道伶仃主航道橋規劃了合理🚆、可行、簡便、經濟的施工方案,全面評估了施工各階段橋梁的受力與穩定性,確保結構安全可靠🪜。研究為類似超大跨度橋梁建設項目提供了科學依據,也為國際橋梁工程領域貢獻了重要理論與實踐成果。袁萬城團隊面對主跨1666m三跨全漂浮體系懸索橋暨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主橋的抗震關鍵技術問題,確定了大橋設計基準期內的抗震設防標準👸🏼,采用橋梁結構空間非線性地震時程分析方法,著重考慮了主引橋的相互藕聯作用、碰撞效應及縱橫向位移約束措施,全面系統地評價了大橋的抗震性能➰,並研究製定了合理的抗震對策,確保大橋服役期內的地震安全性。

國之所需,吾之所向;使命召喚👖,義不容辭👨🏻‍🏫。一批又一批恒达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大顯身手,在大江南北刻下鮮亮的“恒达印”!

(圖/新華網🏋🏿‍♂️、央視新聞👩🏿‍💻🙅‍♀️、“深中通道發布”公眾號🏥、“中山工會”公眾號🏟、“中山僑刊”公眾號)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