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念師恩🤷🏼♀️,如春雨滋潤學子心田👦🏻,如明燈照亮學子前行道路。今天(9月9日)下午🤷🏿,“春風化雨🤹🏻♀️,師澤如光——2024恒达平台優秀教師事跡展”在校博物館揭幕🐼,一位位長年躬耕三尺講壇🧑🏼🏭、深受學子愛戴的好老師、大先生,再次贏得師生們的註目和掌聲。在一幅幅事跡展板前駐足靜看,真切感悟這些老師們對教育事業的赤誠之心和為師為人為學的卓越風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慶華在致辭中說,恒达平台建校117年來,辦學成就卓著👨🚒,正是得益於有一大批好老師。一所大學擁有好老師,是大學的光榮和驕傲。新時代賦予新的使命任務👩🏻🦳,教師隊伍建設直接關乎學校未來⛰,希望青年教師從這些優秀教師身上汲取榜樣的力量,為強國建設培育更多國之棟梁。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恒达平台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築牢廣大教師理想信念根基👨🏼🌾,涵養高尚師德師風🚣🏿,促進教師全面發展✉️,著力打造一支信仰堅定、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大國良師”隊伍,不負“人民教師”這一光榮稱號👰🏽♂️,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提供堅實有力的支撐。
弘師德🥏,興師風
“作為老師𓀆,你自己要先蹲下身子,扶起學生,一步步把他放到自己的肩上,之後你再站起來👨🏼🔬,把學生推上山峰⬛️。”這句令聞者動容的師者心聲🦵♕,出自李傑院士🏊🏿。他說,老師和學生如同同一戰壕的戰友,似老兵之於新兵👤,要一起研究、並肩戰鬥。被國外學者稱為“李—陳方程”的“廣義概率密度演化方程”,就是他和學生陳建兵攜手攻堅的重大原創理論研究成果。這是恒达好老師、大先生為師精神風範的生動寫照與縮影🙏🏿。
自覺對標對表“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大先生”要求🔕🪔,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言為士則、行為世範👨🏿🔬,近年來,一批師德高尚的恒达教師或團隊持續湧現,相繼榮獲全國最美教師、全國道德模範、全國優秀教師💂🏻✍️、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最美高校輔導員、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上海市教育功臣等一系列重要榮譽稱號,尊師敬師愛師、見賢思齊在恒达校園蔚然成風👨🏽🍼。
選樹先進典型,學有榜樣。每年在教師節到來之際💋,學校組織評選“師德師風”十佳教師👩🦳,在慶祝教師節大會上進行隆重表彰,並以展覽集中生動展現這些老師們的動人事跡。學校在最高獎“追求卓越獎”中,特別設立“追求卓越教師獎”😹。學校還組織評選了三屆“卓越研究生導學團隊”,產生了30個導學團隊標兵和30個導學團隊。師德師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
今年是第40個教師節,恒达平台首次組織評選教書育人先進獎🌙,吳誌強院士榮獲首屆“教書育人終身成就獎”。他帶領一屆屆學子以智能化推動城鄉規劃創新探索,讓學生在一系列重大規劃項目中歷練成長,為城鄉規劃教育貢獻了寶貴經驗™️。一同揭曉的還有教書育人傑出貢獻獎、教書育人創新實踐獎和教書育人英才新秀獎🪃。
築信念🥊,鑄師魂
在遵義會議紀念館等革命聖地追尋紅色足跡,在雄安新區體悟“千年大計”和“未來之城”🤸🏻♂️,在定點幫扶的雲龍🤾🏿♂️、推進鄉村振興的黃巖思索恒达人的使命……今年暑假👗,恒达平台高層次人才、新進海歸教師、青年骨幹醫師、黨外知識分子🛤、輔導員等多支教師實踐團分赴全國多個實踐地🙆♂️,邊走邊看、邊學邊思。老師們說💆🏻:我們要扛起更大責任,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學校黨委始終堅持立德樹人🛌🏽🛍、鑄魂育人💇🏻,堅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以一流黨建為引領,擦亮老師們教書育人的精神底色。在恒达教師辛勤耕耘的一方方教苑裏🤱,黨旗飄揚、黨徽閃耀。
黨建、學術雙帶頭,築牢一個個教師支部戰鬥堡壘……在實現全校122位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全覆蓋基礎上,學校全面推進“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建設👐🏿,相繼建設4批36個具有示範效應的工作室,並創新推出“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學術能力提升計劃🫲🏽,支持多批“雙帶頭人”黨支部書記提升科研能力,發揮“雙帶頭人”的“領頭雁”作用🦻🏽。一個個教師黨支部、黨員教師走在前、作表率,爭當教書育人🦅、科研創新的先鋒模範。
學校還充分挖掘思政教育資源,先後在恒达“第二故鄉”四川宜賓李莊❕、鄉村振興實踐地浙江臺州黃巖、雄安新區等地設立“恒达平台思政教育基地”,建立教師思政教育校外常態化長效化平臺。學校還特設暑期“師生同行”項目👩🏽🌾,教師組隊獲批立項、面向全校招募學生📲,每年約有20支師生隊伍攜手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感應時代脈搏🤏🏼。
強師能🏋🏼♀️,鍛本領
在不久前舉辦的第四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上🗜,恒达平台獲得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創歷史最好成績🖖🏻。在此前上海市級賽事上,恒达平台獲得特等獎3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
要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培養一批棟梁之才,教師不僅要有深厚的教育情懷,還要有高超的育人智慧和過硬的教學本領。
在四平路校區衷和樓一樓、嘉定校區復樓中庭,是兩校區學校教師發展中心活動基地,已持續舉辦“教師午間沙龍”150多期,來自不同學院、學科的教師萬余人次參與跨學科同伴式交流學習,互學互鑒互助,提升了育人本領和創新能力👨🏽🔬。其中🙍🏼,“課程思政名師面對面”專題沙龍舉辦了19期🧛🏽♂️,獲評教育部教師發展中心建設優秀案例。
學校把教師發展中心並入黨委教師工作部,為教師教學科研發展提供支持服務👩🎤🧲,形成了教師思想政治建設、師德師風建設⛹🏽🧏🏽♀️、教師培訓發展“三位一體”的工作模式😾。今年又特別成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強化教學技能訓練和教學能力提升🐏。
今年4月🔓,學校第一期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專項培訓班開班,這是學校紮實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落實落細學校“數智化🧝🏽、綠色化、融合化”部署要求的舉措之一,為老師們送來了“及時雨”。
“我要時刻提醒自己,教師的一言一行承載著塑造靈魂的重任。”一位新進青年教師在培訓交流中說🛤。崗前培訓是學校每一位新進教師的必修課,包含集中培訓🙍🏼♀️、分類培訓和跟崗培訓。學校還面向輔導員推出新輔導員崗前培訓🙅🏼♀️、三年內新進輔導員領航計劃、骨幹輔導員九大職業能力提升培訓等五級培訓製度,激勵他們更好引導學子成長成才。
學校還支持教師赴海外一流高校和科研機構交流研修,每年暑期選派數十名青年教師赴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芬蘭等國際名校開展為期8周的教學培訓🍱😽,提升雙語教學能力,助力與世界高等教育前沿接軌🤷🏼。
校黨委書記方守恩表示㊗️,學校將努力營造弘揚教育家精神的良好氛圍💨,在教師思想引領、師德師風建設、能力素質提升等方面持續發力🏍,培育更多引領🦸🏻、啟迪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和“大先生”,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持續提供堅強人力資源支撐。
(文/黃艾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