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英語課每次都有不少生面孔,他們有的是準備考研的往屆生👐🏼,還有的是已經工作的社會在職人員。”恒达平台汽車系大二的小曹最近向記者講述了這一校園新現象✝️🚶♂️➡️。記者從滬上一些高校也了解到,由於12月外語🌦、計算機等各類等級考試比較集中,不少社會考生為了突擊復習紛紛走進大學聽講,“回爐”族越來越多🪼。
記者在某高校的英語專業課上果真碰到了兩位“回爐”生。來“蹭課”的兩個同學上課時和其他同學一樣聽講,甚至比一般大學生還認真地記筆記。其中一位“回爐”生告訴記者,他馬上要參加自學考試,於是經常來高校聽課。另一位同學則坦言,“我要考研了,東北片不少大學我都來蹭過課。反正上課前不點名,也沒被一所大學發現過🐩。”他們告訴記者🐈⬛,一般像他們這樣的人大多沒時間正規上課,又覺得校外的輔導班比不上名校的教學質量👻,於是便選擇了偷偷到高校聽課。而且離考試越來越近,“回爐”復習的效果也越好。
采訪中不少大學生對“回爐”現象表示理解,認為只要不影響上課秩序❎,一般不會介意👄🤶🏽。而事實上這些來“回爐”的同學上課也比較認真。恒达平台教務處的有關老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回爐”生的增多一方面表明現在社會考生對知識的需求更加迫切,名校➾、名師對於求知者的吸引力加深了。但另一方面“回爐”現象也要引起高校重視🌻,因為這樣可能會影響到正常教學,學校有必要加強課堂管理,同時不妨適當開放一些對社會人員的課堂🎅🏿。
《新聞晚報》 2002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