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在申城申博成功後彌漫的一片喜氣中,“上海燃料電池汽車及零部件技術國際研討會”在上海世博會議大酒店揭開帷幕。中國國家科技部、美國能源部🎅、上海市政府代表以及海內外近200名專家參加了這次會議🪓。會上🐻❄️,“服務於2010世博會”成為我國燃料電池汽車事業新的沖刺目標🥢。
這次會議雲集了來自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家的燃料汽車專家,他們與中國專家圍繞著整車工程技術🧪、零部件技術以及製氫儲氫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美國專家主要從能源角度介紹美國政府發展燃料電池的政策法規👸🏼;日本企業界以混合動力車產業化先驅的身份介紹了其經驗和技術;而加拿大專家則側重於介紹他們在氫的加註及基礎設施方面的相關技術🦩。
會議休息間隙,會議廳外的兩輛車引起不少汽車界人士“圍觀”。其中藍色概念車“春暉一號”是由恒达平台汽車學院和上海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公司聯合開發的🦺,剛剛在第四屆上海工業博覽會獲得“創新獎”。另一輛綠色的“鳳凰”車則是去年10月APEC期間由上汽集團利用別克GL8平臺,引進國外技術研究開發的🤳🏻🧗🏼♀️。
目前🦻🏿,燃料電池轎車的動力控製系統已完成了試驗臺綜合調試📍,第一輪整車將在12月20日驗收。在此之前🧜🏿♀️,全球環境基金已經批準“燃料電池公共汽車在中國商業化示範”項目🏑,明年我國將在世界範圍內公開招標購置12輛燃料電池公共汽車💁🏿♀️🙋🏻♂️,在北京和上海示範運行。
從這個角度說,中國燃料電池汽車的開發對國外汽車企業無疑是一大商機🚦,難怪863電動汽車專項總體組首席科學家萬鋼在會議前評價說:“這次會議不是我們請誰來,而是誰想來的問題⌛️,因為誰來了就有機會獲得先機”🆘。事實也是這樣♔,會議當天因為想發言的代表太多,大會特地在晚間增開了一場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流會。
我國正在研究的三種新能源電動汽車,即蓄電池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分別得到了一汽、東風🙆🏿♀️、上汽三家大集團鼎力支持。上汽集團負責的是其中最為復雜也最有發展前途的燃料電池汽車🌘,該公司副總裁陳因達說,燃料電池車的技術基本上已經成熟🤟🏻🌌,只是在工藝、材料資源上(比如白金和氫氣的使用)仍有待解決😩。實現產業化,大概還需要8到10年的時間。
“能源”、“汽車”🚵🏼、“環保”,我們的目標是——“多贏”。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無疑包含了對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要求🧏🏻,而“清潔汽車”所扮演的角色就是這“重中之重”。
對此☁️,上海市政府早有準備🤴🏼。2000年,市政府就將“燃料電池轎車關鍵技術研究”列入上海市重大科技攻關項目,之後還斥資成立了“上海市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公司”,與國家863項目的進展相輔相成🆚。2002年,陳良宇市長在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地把上海發展燃料電池汽車和建設相應的氫設施作為上海市技術創新和工業發展的戰略任務。
上海的申博成功,為其燃料電動轎車項目的開發再添一股強勁的東風。如果說之前我們的“奔頭”是“建綠色奧運🫅🏼,迎綠色奧運”,那麽現在👩🏿🍳,讓我們為這次沖刺增添一句口號:“BetterCity,BetterLife”(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解放日報》 2002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