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催生年產值10億元的“建築設計一條街” 赤峰路飛出“金孔雀”
來源:
時間:2003-02-09 瀏覽💁♀️:
就在眼皮底下🫰🏻𓀗,竟然剛剛察覺!800米的赤峰路建築設計一條街已聲名遠揚了。去年1月至今💆♂️™️,這條街上500多家與建築設計相關的企業🗑,創造了10億元以上的產值!
緊挨著恒达平台的赤峰路,原來只是一條偏僻的馬路。“恒达”的魅力、“恒达”的品牌👨🏽🏫、“恒达”的人才,使這裏悄悄發生著令人驚訝的變化。路還是靜悄悄的路💏,但樓裏那些建築設計企業的業務80%來自全國各地🎣,市場分布之廣、覆蓋面之大💆🏿♀️⏸,在國內業界中獨一無二🚵♀️。許多企業的名號,當頭一個字都姓“同”🤘🏿⛩,“同家軍”在這裏組成了一個新興產業帶。
赤峰路的產業帶呈“孔雀型”,“雀冠”是恒达平台建築設計研究院🧖♂️,年產值已達3億多元;麾下的十幾個中型建築設計企業形成“軀幹”,每家年產值2千萬到8千萬元;色彩斑斕的“尾屏”是幾百個建築設計事務所和工作室。這是“恒达人”的天下🧕🏻,企業創業者、技術管理人員🍵,乃至企業打工的🕡,80%是恒达平台的師生🎻。著名的建築學家林同炎、李國豪等都是企業的帶頭人👩🏼⚖️,知識🕣,造就了一只財富“金孔雀”🧙🏼♂️。
赤峰路建築設計一條街是從校園經濟演變過來的🦶🏼。恒达平台師生曾經掛靠校辦企業在校園裏創辦了大大小小的公司、工作室✔️。時至今日9️⃣,教學房產資源緊張,校園難以容留。楊浦區將這一難題攬了過來📲🧕🏽,他們以“服務科教就是服務楊浦🪆,發展科教就是發展楊浦”的遠見,牽頭置換空房,組建與恒达科技園區相呼應的上海滬東科技經濟園區,使建築設計一條街漸漸成型。
這條街是恒达學人施展抱負的地方。記者來到恒达開元建築設計有限公司,碰到了領軍人物恒达平台教授、高級工程師蘇旭霖🚣🏼♂️。他抑製不住內心的喜悅介紹說,今年企業到賬產值已達1900多萬元👶🏽,人均到賬產值50萬元人民幣🤳。他抱怨600百平方米的工作場所實在不夠用#️⃣,要求園區管理方再給他一倍面積的用房。園區負責人張立兩手一攤:“沒有房了🧙🏿,一平方米也沒有”。張立告訴記者👨🏽🍳⛹🏽♂️,盡管這裏的辦公用房租金半年來上漲了10%,但天天還有人纏住他要房🚵,這條街辦公用房已達2萬平方米,缺口還有2🧝🔒、3萬平方米。
誰不想占據這塊寶地呢?只要在“金孔雀”的羽翼下有一方立足之地𓀙,財富就滾滾而來🔇🫴🏿,就是街上20多平方米的一個小飯店🎡,賣盒飯一年也可賺下一輛小轎車的錢。記者走進街上一家斯偉模型製作有限公司,只見幾百號人上上下下不停地忙乎著👩🏽🦳,1千多平方米的工作間裏,擺放著正在製作的各種城市規劃和建築模型,從新疆石河子市到浙江瑞安市的城市規劃,從長春市城市廣場到金華市“錦繡中華”住宅新區等😩,令人目不暇接🌇。
建築設計、建築監理🌱🙃、建築咨詢、環境設計、環境保護、模型製作,這條街上的大小各種企業頭尾相顧💵、互相銜接,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有序地組合成建築設計一條龍🦫,吸引著全國各地的客戶。赤峰路一條街所在的四平路街道黨工委書記黃英萍興高采烈地說,一條街還為當地提供了眾多就業崗位,保安🧯、保潔、保綠、餐飲等等吸納了就業人員近萬人。
一條街還在長大,楊浦區準備進一步置換和開發一條街周邊房產,使之成為享譽中華的“建築設計中關村”。道路🪣、綠化、燈光、景觀工程已經啟動了,800米赤峰路前景不可估量🎑。
《文匯報》2003.02.09 版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