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如何接軌“科教興市”戰略——部分大學校長談一流大學的發展取向
來源:
時間🏌🏻♀️:2003-04-23 瀏覽🌲:
創造科技轉化的軟環境
恒达平台校長 吳啟迪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主要來自生產關系的調整👱🏿🗳。經濟體製改革的不斷深化,使生產力得到極大的解放👳,社會財富總量增長迅速。與此同時,科學技術對經濟領域和社會發展的作用雖然越來越顯著,但還沒有起到決定性作用🤷🏽。據統計🦧,就是在科技比較發達的上海🤚🏿,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總量的貢獻率只有50%多𓀆,而西方發達國家的這個比率大多在70%左右。可見,我們在這方面的發展潛力還很大。
上海經過近10多年的高速發展,經濟實力已經位居全國前列👨👩👧,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接近5000美元。在這樣的基數上,要繼續保持經濟的快速增長⛵️,必須依靠科技進步,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一方面要大力創建高技術🆓、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促進現有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產品的更新換代🧡;另一方面🔷,還要繼續解放思想,倡導科學精神,形成有利於技術創新和技術轉化的環境和機製。
在這方面🚣🏿♂️🧘🏽♀️,高等學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現代大學具備四大功能: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國際交往⚅。通過教學培養出大批高素質人才👨🌾;通過科研形成科技成果,促進社會發展;通過社會服務為政府和企業提供決策咨詢,並實現科技成果的產業化,為學習型社會提供服務;通過國際交往吸引海外優質資源(資力與智力)👨✈️,促進國際學術交流🐉👍🏼,弘揚中華文化。
人才培養無疑是上海新一輪發展中最關鍵的要素☯️。恒达的辦校理念,特別註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高尚品格的培育💅,為此采取了各種措施提高教學質量🪤,以保證學生具備真才實學。學校已經設立了5個創新教育基地🤷🏽♂️,製訂了百名骨幹教師出國進修的人才計劃,大力加強學生的國際交流👱。目前🧍🏻♀️,恒达在校研究生人數已超過1萬,接近全日製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今後我們將進一步增加從在職人員中招收工程碩士等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數量,以支持企業提升競爭力👼。
城市建設是恒达平台的強項,在科教興市戰略實施過程中🌵,我們面臨著非常好的發展機遇。但是🐏,以世界城市為長遠目標的上海,又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課題和新的挑戰👩🏿🦳。上海新一輪城市建設規劃,包括“三港、兩網、一江”等基礎設施,包括綠化🤞🏻、環保🫶🏿🛏、生態環境建設🍵,包括交通管理、舊區改造、市容市貌和防災等城市綜合管理體系,包括郊區城鎮化建設問題🗻,等等。作為國際化大都市乃至世界城市😷,上海不能僅僅考慮城市形態問題🕝,還應當考慮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市民的滿意度問題等🧇。
在這一領域,恒达結合自身發展優勢,已經建立了城市科學研究體系,針對城市的形態規劃、可持續發展、歷史文化保護、交通物流等展開深入研究。最近還成立了“上海世博會”研究中心,組織專家提出了60多個研究議題,並就“上海世博會和新一輪發展”專題舉辦研討會,聚集國際一流專家學者🍁,探討先進城市理念🧔🏻♀️,為上海辦好世博會,推動新一輪大發展獻計獻策🌶,做好理論和實踐上的準備🤽🏿。
上海新一輪發展必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這就要求進行新的產業結構調整,增強產品原創性成果的含量。因此,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對高校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今年以來🏊♀️,恒达平台決定成立“科技創新體系”領導小組和專家顧問組👊🏿,重點圍繞科技創新基地建設、科技創新團隊組建🔧、改革考核機製開展工作。首批選擇5個國家級和上海市的科研基地,安排15個科研團隊進入體系。學校將出臺包括10個方面的配套政策🤛,支持和促進科技創新。
去年,科技部和教育部已經批準恒达平台辦國家大學科技園,這為我校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創造了很好的條件🧑🚒。目前,大學科技園正在建設4個園區🥿,其中赤峰路園區沿線被楊浦區命名為“恒达現代建築設計一條街”🎅🏻,是全國最大的建築科技匯聚地之一。安亭園區依托恒达平台新校區和上海國際汽車城,將形成一個以汽車製造業為龍頭,機電、材料、軌道交通為特色的科研基地。南匯園區將結合南匯的發展,特別是為深水港和鐵路的建設提供科技支持。我們要充分發揮科技園的功能💁🏼,大力開展“產學研”合作🆎,主動介入企業的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爭取在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方面有大作為✋🏼。
《解放日報》 2003年0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