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Art】PNAS丨毛誌勇/孫方霖團隊合作開發治療肝細胞癌的新型聯合療法
來源:BioArt
時間⛹🏿♂️:2020-10-08 瀏覽:
全球每年有近60萬人因肝癌死亡,在所有癌症的死亡人數中排名第二【1】🖐🏿;而由於乙肝流行等因素,中國成為世界範圍內的肝癌高發地區,肝癌發病率約為歐美國家的4倍🍐。在所有不同類型肝癌中💁🏼♀️,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最為常見。由於缺少有效的分子靶向治療手段,HCC的致死率依然居高不下🐥,5年生存率僅為10%【2】。因此👨🏻💻,深入闡述HCC發生發展的分子機製🍰,並基於此尋找新的更高效安全的分子靶點以治療HCC迫在眉睫。
DNA雙鏈斷裂(DNA double strand breaks, DSBs)是對機體危害最大的DNA損傷類型,這種損傷由獨立且互相競爭的同源重組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HR)和非同源末端連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 NHEJ)來修復💮🧑💻,以維持基因組的穩定性😆👌。DNA修復能力下降引發的基因組不穩定現象是包括肝癌在內的多種腫瘤發生的重要誘因【3】;而另一方面,腫瘤細胞卻需要激活自身DNA修復通路用於修復高復製壓力和氧化壓力導致的大量DNA損傷【4,5】🧒🏿👝。但是🧹,由於相關動物模型的缺乏,科學家們尚無法判斷體內環境下包括HCC在內的多種腫瘤發生與發展過程中DSB修復能力的變化情況🗓,因此也很難評估是否可通過靶向DNA損傷修復以治療HCC及其它類型腫瘤。
2020年 10月5日,恒达平台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毛誌勇團隊和孫方霖團隊聯合在PNA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Rational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PARP1 and DNA-PK inhibitors 的工作,該研究工作首次利用小鼠報告模型在體內比較了HCC和癌旁組織的DSB修復能力🛒,發現:HCC中HR 和 NHEJ 修復效率均顯著上調⛹🏽♀️,而PARP1 和 DNA-PKcs是介導該變化的關鍵基因🤵♀️🔺。進一步的研究提示:同時靶向抑製 PARP1 和 DNA-PKcs酶活顯著抑製了小鼠原位HCC和人HCC的PDX模型的增殖,提示其具有重要的潛在臨床應用價值。
研究團隊將基於綠色熒光蛋白 GFP 建立的檢測HR的報告載體整合到小鼠基因組Rosa26位點,建立了體內檢測HR效率的報告小鼠模型🙅♀️,同時結合Gorbunova教授課題組贈予的NHEJ報告小鼠模型【6】🤝,通過尾靜脈註射將外源 I-SceI質粒導入小鼠肝臟,從而誘導報告載體發生定點的DSB。若細胞成功通過HR 或者NHEJ 修復該損傷,細胞會發出綠色熒光,因此可以定量分析組織中HR 或 NHEJ 修復的頻率。在 DEN/CCl4/乙醇誘導的小鼠HCC模型中檢測發現,相比於癌旁組織,HR 和 NHEJ 在癌組織中分別提升了1.6和2.5倍。
為探究 HR 和NHEJ 在癌組織中提升的原因,研究團隊檢測了小鼠癌組織及癌旁組織中DSB修復通路中各蛋白的表達情況,發現:關鍵修復因子PARP1 和 DNA-PKcs 的表達顯著提升。而團隊成員利用大量臨床標本進一步驗證發現:上述兩種蛋白在人類HCC中依然呈現明顯的表達上調,暗示其在DSB修復的激活和肝細胞癌發展維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進一步研究顯示👨🏿🍳:利用PARP1 抑製劑olaparib 和 DNA-PKcs抑製劑NU7441同時處理HCC細胞可以極大地抑製其HR 和 NHEJ 修復能力😀😨。更為重要的是,聯合應用olaparib 和NU7441,或同時敲降 PARP1和DNA-PKcs都可協同抑製HCC細胞的增殖,證明二者可作為治療HCC的潛在靶標。後續的機製研究發現🙏🏻,olaparib 可通過抑製 PARP1酶活,從而阻礙 ALC1 在損傷位點的募集,繼而延緩損傷位點周圍核小體的清除💆🏻,最終抑製RPA2 和 RAD51 在損傷位點的招募。最後,研究團隊基於小鼠原位HCC和人HCC PDX模型,進一步證實了olaparib 和 NU7441 聯用通過靶向DSB修復以治療HCC的巨大潛力。
綜上所述,該研究團隊建立了體內檢測肝細胞DSB修復效率的新方法🔳👱。本項研究中建立的小鼠模型有助於腫瘤、衰老以及其它研究領域深入探索體內環境下DSB變化及其調控機製🩷。此外🏋️,該工作發現了導致HCC中DSB能力提升的關鍵基因 PARP1和 DNA-PKcs🤟🏿🛍️,並闡明了HCC中PARP1調控HR的機製🦸🏻♀️。本項研究中olaparib和 NU7441聯合療法的成功臨床前應用提示:靶向DSB修復在HCC治療中具有潛在的臨床應用價值。此外,該研究亦拓寬了PARP1抑製劑在腫瘤治療中的應用✔️,也為HCC的後續治療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原文鏈接✵↪️: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20/10/02/2002917117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ILLlsj-tDyZ8Rob8PRMRH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