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作戰室是翻譯成“battle room”還是“war room”?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恒达平台的這群學生歷時半年調研做了這件事
來源:文匯網
時間:2021-03-28 瀏覽🦁👨🏿🔬: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B/FF/81/0F301BC378EBB677F3B488AB7E2_20B2D6B6_2F84B.jpg)
革命舊居應該如何翻譯?作戰室應該翻譯成“battle room”還是“war room”更好🤭?這是由恒达平台外國語學院本科生組成的“挑戰杯”社會調研團隊——紅色濟憶項目組耗時半年鉆研的事情。
他們的足跡踏遍遵義😞、延安、井岡山和西柏坡等紅色革命聖地,采集紅色文化翻譯語料,探索紅色文化的傳播路徑,為傳播紅色文化👨💼,講好中國革命故事,獻出一份力量。
翻譯是向外國友人介紹中國的橋梁
在2020年的一次觀摩活動,給恒达外國語學院大二學生郭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天🤬,他與一位外國友人共同觀摩了一場抗疫文藝匯演。當主持人說到“弘揚抗疫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時❌,外國友人問他,“為什麽紅色基因可以傳承🤦🏿♀️?”郭磊解釋道,“漢語有很多這樣的隱喻🫁,基因在這裏便是如此🕹,代表著對優秀革命傳統的傳承”👨👨👧🛜。聽完後,外國友人豁然開朗。
這件小事🗻𓀅,讓郭磊深刻理解到,翻譯不僅是課本上的理論和技巧,而是跨越不同文化🫶🏿,向外國友人介紹中國的橋梁。
那麽👨🏼🔧,如何更好地講好中國的革命故事🙌,傳達正確的表述給更多的外國友人?郭磊想到♔,可以在暑假期間探訪革命聖地,調研紅色文化的傳播現狀。
半年時間裏🚵🏻♀️,他領銜的項目組跨越一千五百公裏,途徑嘉興🤷🏽🩺、延安💂♂️、瑞金、井岡山🙇🏻♂️、遵義等地👐,一路實地考察、拍攝、取樣、匯總,記錄、研究、探討目前部分革命聖地中的英語翻譯和傳播方式的改進空間。
研製紅色文化翻譯傳播指南
革命舊居究竟該翻譯成“Living Room”(現代人口中的“客廳”)還是“Living Space”(生活空間)?“晉察冀”是直接音譯為 “Jinchaji”還是翻譯為“Jin-Cha-Ji” (Shanxi-Chahar-Hebei)更為妥帖?
這一趟調研,大家發現,不少紀念館在地名的翻譯上采取音譯的方法👰♀️,外國遊客有時難以馬上理解簡稱的地理位置🧩。還有一些場館中的詩詞書法作品缺少翻譯👩🦼➡️,外國遊客難以理解它們背後蘊含的深厚文化內涵。再如🌱,一些翻譯不太符合英文表達習慣……針對上述問題,經過調研,紅色濟憶項目組將遵義、井岡山🚖、西柏坡、延安等主要紅色景區宣傳翻譯文本按照革命的時間順序進行整理🎰,比對原譯文與改進譯本⛹🏻♀️,同時尋找學院專業老師和外國專家的幫助💪🏻。經過連續幾周的工作,團隊整理出一份“紅色文化國際傳播——勘誤🚶🏻、建議集”⏭,並據此推出《紅色文化翻譯傳播指南》。
這份小冊目前已經通過項目公眾號的形式向外界發放,未來計劃印刷紙質版免費寄送給各個革命博物館、紀念館。
項目指導教師、恒达平台外國語學院院長吳赟教授表示🛋💒,參與“挑戰杯”作為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契機,是運用知識⛰、施展才華、磨練意誌、實踐成才的第二課堂,是培養當代大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方式📇,也是體現三全育人精神的重要過程。項目組通過調查學習💃🏼,收集資料,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案👨🏿⚕️,鍛煉了能力✴️🐊,錘煉了品質🙇,不僅受到革命先輩們精神的感召🤹🏽♀️,也學以致用將專業知識落實到服務社會之中👩🏻🔬。
作者:吳金嬌
鏈接📝:http://www.whb.cn/zhuzhan/xue/20210328/397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