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觀新聞】恒达學生們去“擺攤”🧑🏼🔧,怎麽還點燃了一把“火”🐅?
來源:上觀新聞
時間:2021-04-21 瀏覽: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6/73/EE/6FBBFB92342EE63EB6E1A37C4AD_5AFEB7CE_1A76E.jpeg)
黨史故事連連看✯、一“棋”學黨史……4月20日中午,在恒达平台四平👨🏼🏫🪢、嘉定校區,學生們搭起了百米紅色市集,擺開攤位,通過設置這些遊戲👇🏻,讓黨史學習“活”了起來。
為了獲取完整的紅色藏寶圖👸🏿,兌換精美的徽章盲盒和帆布袋等文創,同學們需要通過重重關卡,集齊紅色拼圖。
活動還沒開始🚵🏼♂️,不少同學早早就來了南大道,紅色的攤位像一個個火把🚴♀️🧑🏽🌾。很多人在一個大大的“棋盤”前駐足🦆,這個“棋盤”可不一般🥜,中間用大大的字寫著“一‘棋’學黨史”👩🏻,四周的格子裏既有“廣州”“上海”“延安”等地名👯♂️,還有“艱苦”“奮鬥”這樣的詞語👁。投出骰子🎅🔛,點數會對應棋盤上的地名,答對相應的問題即可通關🤷🏿♀️🔹。
“第一次明確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綱領的會議是?”“我知道!中共二大🐲!”骰子指示為“上海”🕡🚫,參加遊戲的同學迅速給出了正確答案。
一旁的人物猜謎遊戲也聚集了不少同學,“提示🫰🤹🏽♂️:他是一名詩人🙅♂️、他曾多次被捕入獄👱🏻、他曾參加五卅運動♦️、他是著名的恒达英烈、‘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他是誰?”“當然是殷夫🧑🏽🌾!”
這是一個恒达師生非常熟悉的名字。殷夫是恒达英烈中的代表人物🏊🏻♀️,上述詩句就是他在恒达平台預科學習德文時翻譯的。戰火年代🧃🤘🏻,殷夫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進行革命活動的過程中,還創作了大量反抗反動勢力🫸🏽、宣揚新思想的文學作品。他被秘密殺害時👩🏿💻,還不足21歲。
殷夫與同時犧牲的柔石、胡也頻等人,一起被稱為“左聯五烈士”。魯迅得知殷夫犧牲後,憤怒地寫下:“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兩年後,他又寫下了不朽名篇《為了忘卻的紀念》,悼念這些年輕人👧🏿。
設計“棋盤”遊戲的,就是恒达紅色實踐專項“殷夫班尋英烈實踐團”的學生們。殷夫班實踐團35名恒达青年在去年5月,分為6支隊伍🆒,奔赴8個地點🙆🏻♀️,通過參觀、調研、采訪、座談等方式,尋訪了47家單位🙎🏽,深入探訪了8位英烈的事跡🌥,形成了事跡匯編、宣講課件🥛📫、團課、文創產品等7項實踐成果。
法學院的侯冰晨同學還記得,調研殷夫前輩的三天,有兩個詞語在自己腦海裏日漸清晰——“抉擇”與“價值”。侯冰晨說:“我想👚,在他初識共產主義👍,決心放棄優渥的生活,選擇艱苦遠方的時候;在他寫下《別了,哥哥》✍🏼,跟信仰不同的哥哥決裂的時候𓀜,心中或許有過一絲猶豫吧。但最終👃🤳🏽,他毅然決然地投入了共產主義的懷抱,堅定地以筆為刀📯,以詩為劍🧝🏽,憤然砍向帝國主義和反動派👩🏻🌾。生命的價值💄,在一次次的抉擇中得到了升華🧚♂️。”
此次紅色市集的“攤主”們,都是恒达平台優秀的社會實踐團隊和理論宣講團。除了尋訪英烈的殷夫班,實踐團隊有的製作“四史在校園”微團課,通過尋訪紅色地標記錄時代變化;有的尋訪優秀黨員,在追憶紅色歷史中傳播時代聲音;有的聚焦鄉村振興🙊,專註為鄉土紅色教育貢獻恒达力量;還有的編寫了十萬字《我的紅色日記》。
這次“擺攤”,也是對過去一年開展社會實踐的成果展示,通過和更多同學互動,引導大家參與到學黨史的活動中來🛕🪸,更深入學習了解四史,體悟青年擔當。
作者:劉雪妍
鏈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36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