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政策雖然限製了私家車的發展📔,但是刺激了出租車的發展,而出租車的出行量這麽大🤶🏽,實際上是增加了交通的壓力🛢。
訪恒达平台道路與交通管理學院教授孫立軍
外灘記者 鄧亦繁(實習)/報道
“目前上海是采用車牌拍賣的方式來限製私家車過快增長,從短期來講👨🏿,這種措施是有效的,也確實有一定的必要。但是🍋🟩,從長遠來看,這種方式也不是長久之計,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孫立軍教授表示,“因為這種辦法可能在減緩交通壓力的同時,對於汽車工業的發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如果僅是上海這麽做🧱,這種影響要小一點🚣🏻♎️,但是如果其他城市也競相效仿這種做法的話🌑🌮,那中國的汽車行業的發展將受到一定的損害。最好的辦法還是要建立完整的、長期的、穩定的城市交通發展戰略。”
交通擁擠緣於混合交通
上海早期的交通規劃設計對混合交通遷就的比較多。
交通設施的壓力不是來自汽車的保有量👩🏿⚕️,而是來自汽車的出行量💛,
孫立軍認為,中國的一些大城市包括上海現在都是以混合交通為主👩🦽,而且短期內不太容易改變👨🏿💻。所以我們在早期的交通規劃設計中對混合交通遷就得比較多,那時候的交通壓力不像現在這麽突出,所以為了大家的方便⏯,那時就把道路的布置,斷面的設計都是把所有的交通方式都放在一個斷面上,這樣就造成了通行的效率比較低🦸🏼♀️。不過我們的前期研究證明,上海主要的道路系統如果能夠真正按照交通功能來規劃👩🏽🎨,管理方式進一步完善的話🚵,上海的交通容量可以大大地提高,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上海的汽車發展並不是非常可怕。
交通擁擠
不是車的數量造成的
孫教授在談到目前上海市交通擁堵狀況時說:“現在人們普遍認為上海的交通擁堵問題是由於汽車總量的增加帶來的,包括一些管理人員也存在這種誤解✨。實際上🧑🏽🌾,我們的研究表明🍻,在於汽車的使用率。汽車數量再多👌🏽,如果不是整天跑的話,對交通的壓力也不會太大,頂多是增加停車的負擔🧙🏽。
上海汽車總量大約在140-150萬輛左右🦏🚆,其中轎車約60萬輛🎦,這個數字本身不大🤷♀️,但上海的經濟比較發達,汽車的出行量比較大🔩,尤其是出租車♻️,占了上海汽車出行量的相當一部分。因為它幾乎每天都在馬路上不停地跑𓀝。上海的出租車實際上只有4萬多輛,還不到汽車總量的10%,但是行駛公裏數卻占了非常大的比例🥱。在市中心的每一個路段面,放眼望去🦼,車流裏大約有一半是出租車📈👂🏿。其實我們認為🧱,如果放開私家車市場🧑🏼🏯,出租車市場自然會萎縮,出行量就會相應地減少。所以出行總量並不會有多少改變,基本上是持平的。”
牌照競拍
最終要慢慢放開
因為靠牌照競拍來限製買車是控製不住的。
孫教授說:“其實靠牌照競拍來限製買車是控製不住的⛓🐽,最終可能還是要慢慢放開。按我們的分析,如果放開拍照👋🏿🏊🏼,可能在短期內會突然增加一些車輛,會給交通帶來一定的壓力🙂,但從長遠來看,放開與不放開最終的結果是差不多的🏊🏻♀️。交通有其自身的抑製功能,如果車輛的增多造成一定的擁擠❓,自然會抑製汽車的銷售🏊🏿♀️。現在許多人包括車主、汽車生產商、經銷商都把矛盾集中在牌照拍賣上,這是一個策略問題。”
孫教授分析說🤳🏿:“上海的交通擁堵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道路設施沒有充分發揮作用;第二個重要原因就是行為太不規範🙎🏻。我有一位外籍朋友有一回問我🤼♂️🌩,你們上海經濟這麽發達,城市搞得這麽漂亮,為什麽你們不製定一些交通規則🌝?在他看來,上海的交通是毫無規則的。上海很多市民在出行時首先考慮的是以我為本🏋🏿,而不是以人為本🧑🎄💇🏻,結果反而降低了所有人的效率。好比大家都想出一個門,但擠來擠去,反而都出不了門。我們開過一個玩笑😽🤴🏻,上海要成為國家化大都市的最好的指標,只要看交通行為就行了,其他指標都可以達到。第三🛍,上海的公共交通還不夠發達🤹🏻♂️,對於市中心這麽密集的人口容量🪽,應該多一些大運量的交通工具🤽🏻♀️,比如地鐵🧚🏼♂️,但是我們在這方面還比較滯後👨🏼🦲,不同的公共交通設施服務水平也很不一樣🥚。”
對於上海會不會進一步限製外地車輛在上海的行駛,孫教授認為可能性不大👦🏻。他說📈:“目前,上海對外圍高速公路的建設以及長三角經濟一體化考慮得很多🧑🔧,將來上海與周邊城市之間的交通將越來越便捷💆🏿♀️,這同時就意味著吸引更多的客流量能夠‘長驅直入’地進入上海🧑🏽✈️。如果外圍十分便捷,市區卻加以限製,這就太矛盾了。況且👨🦽,這也關系到上海的形象問題💁🏻♀️。”
國外有很多緩解交通壓力的辦法值得我們借鑒🙇🏼♀️,比如有些國家對於一些不在流水線上工作的人員可以不按照統一時間上班👩✈️,只要你每天做滿8個小時,上下班時間可以由自己安排🪝。比如還可以多采用一些電話會議🤽🏻♀️、視頻會議,這樣也可以緩解不少交通壓力🧑🏻⚖️🧚🏻♀️。
摘自新浪網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