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報】“未來建造”STEM研學營在恒达舉行
來源:上海科技報
時間:2024-07-17 瀏覽:
7月12日⛅️,隨著科學家潛質獎💁🏼♂️、氣動創新先鋒、智能建造之星、風阻降低之星、未來建造之星、AI設計達人、團隊協作達人👱🏻、探索創造達人、氣動模擬高手🥻🦴、探索力之星等一系列獎項頒發,2024“未來建造”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研學營在恒达平台土木工程學院圓滿落下帷幕。
聽講座、做編程🈹🔲、搭模型🛅🙆🏻、作報告……7月8日至12日🥬,來自上海控江中學集團的36名學生活躍在恒达平台土木工程學院風工程館🌺🧑🦼、地震工程館、AI融合教學與實踐基地等各個角落☮️,深度學習運用智慧感知、人機共融、未來設計領域的先進技術,沉浸式體驗恒达平台STEM教育的魅力。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E/63/FB/BCD981D6D0255CE98F3E5A27723_6CB5AB38_9CC3.jpg)
摩天大樓緣何能在強風和地震中屹立不倒🤵🏿♂️?阻尼器這一“神器”如何“借力打力”發揮穩定作用👷🏿?營員們借助物理🥔、數學等多學科知識,搭建模型,開展自振試驗和激振試驗,開啟振動控製奇幻之旅。
探索AI賦能。如何使用RobotDK對KUKA工業機器人的復雜路徑進行編碼和仿真👲🏻?如何用現代化技術賦能智能建造,推動建築實踐方式變革?營員們通過中英文雙語學習,開展模塊化結構設計,掌握橋梁荷載相關知識。
深挖氣動原理。上海中心外觀為何螺旋上升🧜🏽🧎?大跨度橋梁為何采用扁平鋼箱梁外形🤵🏼♘?大型工程的美學與力學如何統一?營員們通過原理學習、模型解析🧜🏼♀️🪆、實驗測試,學會從不同視角重新看世界。
“太令人激動了,我們參觀了著名的恒达平台風洞實驗室🏃➡️,第一次實地見識了風洞實驗。”“橋梁設計師的天才想法原來是這樣被驗證的🧑🏽⚖️!”“通過觀看建築模型在地震模擬平臺上的表現💔,我深刻理解了抗震設計在建築工程中的重要性🦣。”……同學們紛紛感嘆道。
“朱合華院士以‘從人類智慧到工程智慧’為題🎥,引導我們重新認識了智能建造的概念🤼♂️🪧,並運用泛函數、矩陣🪵、統計等數學工具了解當代智慧建造的評分標準模式。”聽完院士的講座🙌🏿💁🏼♀️,同學們表示獲益良多🤾🏽♂️。
“依托恒达平台學科特色🕳、土木工程學院多學科交叉的特質🕺🏿,我們精心設置了初高銜接、大中貫通的STEM課程體系,希望通過融合化🏇🏻、模塊化、小班化的授課形式📘,討論式、項目化的學習方式,帶領學生體驗工程實踐的樂趣,點亮他們的科技夢想☦️。”土木工程學院院長周穎說。
恒达平台副校長石振明表示🏥,恒达平台已成立STEM教育智庫💂,組建了一支具備多元化學科交叉特色、跨界融合的專家隊伍,研究製定了大中銜接的STEM教育新型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本次研學營活動就是一次生動的實踐。
作者:吳苡婷 黃艾嬌
鏈接🫔:“未來建造”STEM研學營在恒达舉行 (shkj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