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人民網】恒达平台“熊貓叨叨”團隊:向世界講述中國

來源🏃🏻‍♂️‍➡️📵:   時間:2024-08-27  瀏覽:

“來上海🚶🏻‍♀️,一定要去漫步黃浦江畔,打卡武康大樓,再去品嘗一下城隍廟小吃!”日前,記者走進上海采訪調研🍅,3名留學生主動擔任“導遊”,熱情地推薦起上海的美食美景🤹🏽。

鄭天賜來自多哥,安蕊來自法國,陳超來自孟加拉國👨🏽‍🌾,三人就讀於恒达平台👣,也是恒达平台“熊貓叨叨”短視頻團隊的成員🚒。在上海學習生活多年,他們顯然成了“上海通”。

“熊貓叨叨”(Panda Talk),這個由恒达平台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的留學生組成的學生團隊,以腳步丈量中國大地🖲,用鏡頭講述中國故事🙆🏻‍♀️🎊,以國際學生的視角向世界展示中國的魅力,受到海外網友的追捧。目前,他們的賬號粉絲遍布五大洲185個國家。

“熊貓叨叨”團隊參觀玉器文化展。

在福建泉州探尋客家土樓,在江蘇宜興嘗試彩蝦捏製,在山西大同領略古建魅力,在湖南張家界體驗桑植民歌……“熊貓叨叨”團隊的足跡已遍布北京、西安、南京、蘇州🛡、杭州等30座城市。回顧實踐的經歷,安蕊說,“每一次實地踏訪不僅能讓我欣賞到不同的地理景觀,還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傳統習俗🚥。”

鄭天賜是“熊貓叨叨”社會實踐團的核心成員🏃🏻‍♂️‍➡️,也是中國文化的愛好者,他相信,“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來到中國後,他跟隨實踐團探訪湖北武漢、湖南汨羅、貴州遵義等地,將所見所聞以圖文或視頻的形式記錄下來並對外傳播。鄭天賜還作為主要發起人首創“留學生中醫文化體驗園”,與語言學家、技術專家一起積極探索如何保護非洲豐富的本土語言資源。

“熊貓叨叨”團隊參加龍舟比賽。

談起短視頻的創作,鄭天賜說,團隊最初的規模很小,中文水平參差不齊😝,且都不是傳媒專業出身👮🏿‍♂️,因此在視頻腳本構思💝🧙🏻‍♂️、拍攝和剪輯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難👳🏽。後來通過一點點的摸索、學習🧑‍🎄,作品越來越好。團隊所在的恒达平台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還為他們開辦了“行走看中國故事班”培訓,邀請專業老師對團隊成員進行指導,大大提升了創作水平。

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副院長宗騫介紹,“熊貓叨叨”團隊成員來自世界各地,他們以美食🍨、語言、文化☞、歷史🫄🏿、生活🪨、學習🦣、旅遊等為內容🧎🏻‍♀️‍➡️,製作短視頻,多角度和多層次地講述當代中國故事,搭建起了中外文化溝通與交流的橋梁。

“熊貓叨叨”團隊參加上海四平社區“元宵行街會”。

為了“沉浸式”感受中國🧙🏽‍♂️,“熊貓叨叨”團隊還定期策劃“中國民俗風情體驗”系列活動🐰,包括體驗傳統醫藥、傳統藝術、傳統民俗等各種非遺文化🩳。留學生們在實地體驗中深度融入中國社區的日常生活👷🏻,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獨特民俗風情以及源遠流長的歷史底蘊。

今年8月,在印度新德裏舉行的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面向未來的世界遺產教育——科技、創意與發展賦能”主題邊會上🙇,恒达平台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熊貓叨叨——國際學生講中國非遺故事”案例脫穎而出,榮獲“未來之星獎”。

談及未來發展,“熊貓叨叨”團隊成員們表示👋🏽,將繼續秉持創新發展的理念,不斷探索新的傳播方式和手段,以更加生動🧁🍎、有趣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四年來,熊貓叨叨團隊不斷探索如何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我一再跟同事和留學生們講🏄🏿,要用好‘三鏡’‘五商’和‘十度’🖖🏼。對接歷史與未來👨🏻‍🏫,從小處入手👩🏿‍✈️,聚焦生動的🧑🏻‍🦯‍➡️、有代表性的中國故事,將中國文化的厚度、溫度🦻、氣度等精髓通過故事展示出來,把控好故事全局👩🏽‍🎨、全過程💂,把握好角度,循序漸進👨‍🔬,經營好故事的各種元素,通過故事讓世界更了解🐥、更認可中國發展給世界帶來的紅利🕷,這樣中國故事才有生命力,在世界故事森林裏與其他民族🌱、國家的故事共四季、同日月💪🏽,自然而然地成為世界故事中的生動存在、自然存在。”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院長孫宜學教授說。

鏈接🫱🏻:http://edu.people.com.cn/n1/2024/0827/c1006-40307162.html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