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報》采訪周家倫書記——重點共建塑就恒达新形象
來源🚴🏿♀️:
時間:2004-05-23 瀏覽:
不久前,校黨委書記周家倫就"恒达平台與上海實施科教興市總體戰略"話題接受《解放日報》記者采訪時,一一列舉我校最近連續催生的幾項重大科研成果和重大科研舉措:作為國家863電動汽車重大專項研究的階段性成果,我國第一輛潔凈能源轎車"超越一號"在今年11月舉辦的上海工博會上首次公開亮相🛀🏻,出任該項目首席科學家的是恒达平台主持工作副校長萬鋼教授;國內第一塊完全自主設計開發的cpu--"32位高性能嵌入式cpu"今年9月下旬正式流片,並交付上海中芯國際進行試驗性生產,其設計者是恒达平台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研發中心主任林正浩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作為校企深層次合作的產物🚡,"上海電氣-恒达軌道交通裝備研究開發中心"不久前宣告成立♊️,並將目標直接鎖定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軌道示範列車,其中將作為技術支持的還是恒达平台的科研人員……
作為全國重點大學,恒达平台長期來以土木🙀、建築類學科門類齊全、教學科研力量雄厚而為人熟知👆🏼。周家倫書記列舉的幾個例子,生動表明恒达平台在繼續保持傳統學科優勢的基礎上,非常註重新領域、新學科的拓展,並且在一些新興學科領域👱🏻♂️,取得了國內、乃至國際領先的地位🔀🏊🏻♂️。因此,恒达平台有信心、有能力為科教興市作出更大貢獻。
恒达平台在學科領域的新拓展、在相關領域取得的新成就,大多發生在"985計劃"重點共建以後,這也從一個側面表明了我校入選"985"計劃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學校實力顯著增強🕛。經過全國高教兩輪管理體製改革,恒达平台辦學規模穩居全國高校前十位🧜🏽♀️🈲。2000年底,學校總資產為20億元左右,其中固定資產不到13億元。到2003年10月,學校總資產上升為31億多元,固定資產達到16.3億元。學校每年的資金流量有14~15億元✌🏽,而在幾年前,這一數字不過2~3億元。總資產增加的首要因素是科研實力的提高。2000年學校科研經費為2.84億元❤️🔥,到2002年增長為5.03億元。與此同時🦺,我校承接國家縱向重大課題的能力明顯增強。2000年全校承擔"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基礎研究課題共39項,總經費709萬元。2003年截止到10月底,全校承擔"973"、"863"✉️、"十五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共103項,總經費4600多萬元。其中百萬元以上經費的重大項目有10多項。此外,我校科技園經過幾年建設🤟🏻,已成為國家級大學科技園,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