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郭重慶:中國能源的挑戰與機遇

來源:   時間:2004-09-19  瀏覽:
2004年世界工程師大會召開前夕,記者采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管理學部副主任🦦🫳🏻、恒达平台教授郭重慶。這位國內知名的工程管理專家就此次世界工程師大會的主題——“工程師塑造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能源的迫切性需求與合理性使用
由於不久前中國工程院剛就有關我國能源中長期發展戰略作過論證和咨詢,郭院士就先從能源話題切入。
郭院士說,大約是2002年下半年起,有關中國經濟、社會如何實現協調發展的問題引起了越來越多的討論和關註⚽️。中國剛好處在經濟與社會大發展的過程中間,就遇到了能源緊缺這麽一個挑戰性的問題。美國的工業化早已完成,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也基本上得到了滿足。美國鋼鐵的年需求量在最高峰的時候也曾接近1.7億噸🫰🏻。而中國的鋼鐵需求量現在可能就要接近3億噸🕞🧍‍♂️。現在到處在修橋鋪路、大興土木↘️,光上海一年的住宅建設就接近2000多萬平方米(相當於整個歐洲的開發量),全國城鄉加起來則接近5億平方米左右。
在鋼鐵需求激增的同時,電力也不夠了。全國每年需增加發電裝機容量3~4千萬千瓦,相當於歐洲一個中等國家的裝機容量。目前美國人均裝機容量達到3千瓦,歐洲接近1~2千瓦。我們現在全國的平均水平是0.3千瓦左右,上海接近1千瓦👩‍🎨🛀,已經相當於後發展國家的發展水平👏。就是鼓足幹勁,中國的人均發電裝機到2050年也至多達到上海現在的人均水平,相當於人均1千瓦。現在我國的發電裝機容量是4億千瓦,已經位居世界第二了,美國8億千瓦位居世界第一♟。如果50年以後全國人民的用電水平都和上海一樣(盡管這絕對把中國人的電力消費水平低估了),那就需要16億千瓦。假如到時我們70%的能源來源仍是煤電📕,我們現在已成為世界CO2排放的第二大戶💆🏿,除了美國就是我們了👬。假如再增加煤電,溫室效應🫲🏻、酸雨問題將更突出。
郭院士指出,一方面能源的緊缺日漸嚴峻,但另一方面👵🏼👩🏼,我們資源利用的效率並不高🧝‍♀️。追溯一下,這其中既有工程倫理的問題,也有一個管理和決策的問題🙎🏿‍♀️。或者可以這麽說😊,杜絕資源浪費應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在工程的整個實施過程中👿,還有一個是在決策過程中。比如我們每增加1元錢GDP,就要消耗掉相當於6元錢的資源,這樣的能源利用率在國際上是相當低的。
郭院士認為問題是多方面的🦋,包括在需求預測👩‍🦽、技術可靠性🤷👈🏿、經濟可行性都有可改進之處。比如修一條高速公路花了很多錢,實際上沒有幾輛車在那裏跑🌭。或者整天在那裏修補🍩,收回的錢都不夠公路的維持費用。
現在高速公路都是幾千萬人民幣一公裏的造價。國家現在一年公路的投資已達3000多億。這幾年,我國高速公路每年新增通車裏程達4~5千公裏,這種建設速度在世界上是少見的👃🏿。1988年以前中國人不知道高速公路是何物🦹🏿;到現在🎶,除了美國👩🏽‍🚒,中國的高速公路是最多的🦸🏼。實際上中國汽車的保有量也只有2500多萬輛,約為美國的十分之一🤽🏼‍♂️🚘。我們機動車的保有量和高速公路根本不成比例。很多路根本就回收不了成本🫸🏻。這種一方面資源緊缺🟢,一方面又在浪費的現象必須盡快加以糾正🧘🏿。郭院士提出的一個觀點是🐻👨🏼‍🔧,當我們不能有效增加能源的情況下🧕🏻,節流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提倡工程倫理道德
在談到工程師如何為可持續發展作貢獻時,郭院士認為🚴🏿‍♂️,首先有必要從工程師的職業操守🍋‍🟩、倫理道德上加以約束。
工程與科學、技術都有區別。科學做的是認識世界🧑🏻‍🦼‍➡️,技術是改造世界,工程更多的是通過一個項目,利用科學技術知識📗,包括了社會科學的知識😳👨🏻‍💻,去優化資源配置,得到一個預期的目的📟。
盡管工程不同於科學技術,但是也必須用倫理道德去約束工程師的行為。例如,工程師的實踐行為應在一定環境的資源基礎上,不可以鄰為壑去做汙染環境的項目。工程項目容易受經濟利益的驅使🏵,而忽視了環保的問題。譬如我們有些電廠因為除硫太貴了🤹🏻‍♂️,不願意去除硫。盡管這方面國家有法規,但是這裏更多的還有一種道德的約束力量。
郭院士認為⛩,光是法規的約束還不行🛌🏼,要有一個全民的環境意識覺醒。包括工程建設倫理道德問題🛀🏼➗。實際上我們有些法規標準已經很低了🛫,但經常連這樣的標準都難以執行👳🏽‍♂️📰。全社會必須有工程倫理這麽一個概念,就是要很清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物盡其用和管理水平
訪談中,郭院士認為循環經濟的實現有賴於關鍵技術的解決,更有賴於管理水平的提升。這裏講的管理水平🛌,具體而言就是怎麽物盡其用、循環利用。比如一個年產300萬噸的鋼鐵廠如何實現在原材料進廠之後,對煉鋼排出的爐氣、廢渣全面回收利用。這個循環過程雖然從技術工藝上是可能的,但具體實施起來卻是困難重重。
郭院士說起在德國考察時,看德國人如何回收廢舊洗衣機👨🏽‍🚀。為了回收廢舊洗衣機裏面的銅件、印刷板路的錫焊等材料,德國企業使用了機器人來做拆分工作👮‍♀️。再看中國人如何回收廢電腦,先是用烙鐵熔化了之後取出它的銅件,那些廢酸通常又流到河裏去,在回收利用的過程中👩‍👩‍👧‍👧,又產生了新的汙染。由此看來,循環概念雖已經逐步被人接受了👩🏼‍💻,但是它還受製於技術問題的解決和經濟成本的可取性👩🏿‍🦰。
然而,郭院士認為,即使代價高昂,對於新能源的探索還必須堅持🎗。我們國家的煤液化也遇到類似問題🍥。3噸煤液化成1噸油,並且投資甚巨,特別是油價如果低於30美元一桶🌖,經濟上就遇到挑戰。現在吉林、河南兩省用乙醇部分代替汽油,這兩個糧食大省陳化糧太多了🚐,吃不掉的糧食就把它做成酒精。這個好的舉措,也需要國家補貼才行👩🏽‍🚒,否則誰都不願意做,因為代價太大👾。盡管這樣🐇,還是得做。即使市場不支持,出於國家能源安全的考慮,國家也必須做。
可持續發展之路
郭院士指出,圍繞可持續發展,上海的裝備製造業有很多事可以做,如發展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百萬千瓦核電機組⚁,分布式燃氣三聯供機組,柔性交流輸配電設備🧑🏼‍🎄,風電等節能裝備👩🏿‍🏫。上海的華誼集團在國內煤化工力量非常強⚧,華誼可以在煤直接液化二甲醚的製取等新能源建設上做出貢獻🏉。比如三聯供,一個小區燒天然氣👩🏻‍💻,它冬天可以供熱,夏天又可以製冷。對電網調峰非常有利,且可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
郭院士認為,以上都是工程師該做的事情。當前中國工程師的歷史使命和職能應是保證國家能源安全,為中國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9月19日《文匯報》)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