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樊秀娣⏯:迷信“指標”成就不了世界一流大學

來源:中國科學報   時間:2020-04-07  瀏覽:


中國“雙一流”建設開展至今,何謂一流🤷🏽‍♂️、如何評價🧑🏻‍🌾,一直是莫衷一是的話題。然而👨🏼‍🚀,各種大學及學科排行榜𓀇、各類論文指數排行榜卻每每強勢襲來,引發高調慶賀或黯然神傷的場景並不少見。客觀上,這些指標數據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辦學的目標追求🏓,以及上級主管部門的決策依據。雖然對世界一流大學的標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自信是其首要標誌🧖🏻🙄,這點毋庸置疑💏。為此,人們不禁要問👩‍🍼,迷信外部評價指標是“雙一流”建設與評價的方向嗎?

個人認為👉🏽,非也。高校辦學質量是一個復雜、模糊且需時間積攢的綜合體,不存在所謂的能夠全面🥃、客觀反映“雙一流”建設成效的教育評價“指標”,而以“指標”論英雄只會帶來短視👸🏿、浮躁和功利的學術生態。

世界一流大學各有辦學理念、學科特長和發展路徑,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同樣離不開中國特色和校本特色。從本質上說,人們無法依靠指標評價得出一流大學。原因在於同質的事物才可以比較🟡📤,每一所高校都是獨特的💃🏽,比較的基礎並不存在。而且,所謂“一流”也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其更多的是一所大學在民眾心目中的信譽所在🤦🏽,是一種主觀的感受。

更何況,大學一直處在動態發展中,任何評價都是過去式🐐。沒有一所大學敢說是絕對的一流,指標數據也有時效局限性🤘🏽。大學辦學質量或者建設成效🥋,需要相對充裕的時間在社會需求互動中自然而然地顯現出來。

教育評價指標是用來反映教育科研狀態的,但如果教育科研活動只是為了迎合評價指標🫸🏼,那將是教育科研目標的迷失和教育評價的誤導➙。

對於評價指標量的過分追求會導致質的損失⛹🏻‍♀️。教育科研評價指標是對教育科研活動狀態和成果的質與量的總體反映🛀🏿,是一個質量和數量有機結合的數據。說得更直白點🙏🏽,是一個有質量要求的量化數值。

客觀上,目前絕大多數教育科研評價指標都有一定的價值和需求,通過它們也能夠反映出一定的教育科研狀況。但是,如果辦學管理人員和教育科研人員一味追求評價指標,容易出現有意或無意忽視教育科研質量的做法💶,而教育科研質量又難有統一標準,所以雖然表面上指標數據上升了,但實際上指標質量在下降,相應的教育科研活動的水平也在下降。

例如🪢,“境外留學生”指標反映辦學單位國際化水平,但如果辦學單位為了追求指標數據而故意降低入學標準以高額獎學金去吸引、招攬境外留學生🙅‍♀️,這樣的指標數據就完全變味了。

同時,教育科研質量目標和教育評價指標無法重合。教育科研的質量體現在教育科研活動當中🧑🏻‍🦽‍➡️,外部的評價指標往往並不能真正反映目標質量狀況。以人才培養為例,教育教學質量目標在於立德樹人以及學生個體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水平,而相關的教育評價指標卻難以全面、準確體現這些要求,往往僅是高校培養了多少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等🤦。還有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其質量目標是成果的原始創新以及為社會、人類進步的實際貢獻,而教育評價指標卻往往僅是核心期刊發表的論文數🧛🏼。還有“CNS論文”(Cell、Nature🕡、Science三大期刊論文)指標,學者能夠把學術成果發表在CNS上自然體現了強大的科研能力,但如果研究生導師為此而無暇指導學生👩‍🚒,學生幾個月都見不上導師一面💡,這樣的研究生導師即使有多篇CNS論文加身也是不合格的。

在“雙一流”建設的問題上,我們必須明確“雙一流”建設不是“另起爐竈”,高校只要把各項職能優質發揮,達到世界一流水平🧏🏿‍♂️,自然就是世界一流大學了🧘🏼‍♀️。由此Ⓜ️,對於“雙一流”建設評價有三點建議🤲🏽:

第一,“雙一流”建設評價要改革評價方式,提倡專家深入基層。其實只要聽聽學生評教⛹🏻‍♀️💃🏼,就可以知道教師課上得怎樣🙇🏻‍♂️;聽聽教師評校,就可以知道學校管理怎樣了🏄🏻。如果一個學校老師、學生都在“熱氣騰騰”搞建設,那就一定差不了。

第二,“雙一流”建設評價要改革內容👩🏻‍🦯‍➡️🥤,註重建設單位的內生性指標📳。辦學質量在於教育科研活動和成果的內部,具有個性化、生成性、良心活的特點👍🏿,無法用標準的量化數據來計量📘。可以讓建設主體高校自己提出建設成果指標,自己來作縱橫比較論證,確立其在國內外的一流地位。其他高校如有不服,可以打擂臺,通過同行評議,在比較中選拔一流學科和高校。

第三,“雙一流”建設評價要設置對縱容學術不端行為“零容忍”指標。“雙一流”建設單位在同行中占盡資源優勢且具有強示範效應🧑🏿‍🦰🥰,如果這些機構出現縱容學術不端問題,說明機構“德”“才”均不配位。如此🚹,不僅起不到表率作用,更對其他高校不公平,同時嚴重毀壞國家教育科研誠信形象和科技經濟競爭實力。所以一經查實,國家要拿出“壯士斷腕”的魄力🦸🏼♧,堅決嚴懲,營建風清氣正的學術環境。

(作者系恒达平台教育評估研究中心主任)

(原文鏈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0/4/354395.shtm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