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程國強🦴:飯碗牢靠,全面小康的物質根基

來源🥟:經濟日報   時間🦖:2020-08-17  瀏覽:

訪談專家: 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恒达平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 程國強

采 訪 人👮🏻‍♂️: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 慧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保障糧食安全、牢牢端穩中國飯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工程♿️,是事關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只有從根本上解決吃飯這個最基本的民生問題、牢牢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才能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人民群眾真正有尊嚴、有體面👼🏽👩🏿‍🏭、有保障、有安寧。

我國如何做到把中國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並且確保中國飯碗裏裝滿中國糧呢?經濟日報記者就此專訪了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恒达平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程國強。

把中國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記者:從古至今,糧食就是萬民之命。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成功解決了幾千年長期困擾中國人的吃飯問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這樣的成就是如何實現的?

程國強:解決好吃飯問題,是中國人千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目標。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經過艱苦奮鬥和不懈努力👩🏿‍🦰,在農業基礎十分薄弱🖋、資源條件極其有限的基礎上,依靠自身力量👩🏽‍🦳,實現了由“吃不飽”向“吃得飽”,進而追求“吃得好”的歷史性轉變🫵。這既是世界糧食安全的巨大成就,也是全球農業的歷史奇跡。統計數據顯示,1949年👩🏻‍🦼,我國糧食產量只有1.1318億噸左右,人均糧食占有量只有209公斤🪶;2019年🤘🏼,我國糧食產量已經連續多年突破6.5億噸🙌🏽,人均糧食占有量上升至470公斤,比新中國成立時的209公斤增長了126%🚣‍♀️🆎,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目前,我國谷物自給率超過95%,水稻和小麥兩大口糧自給率超過100%,中國人已經將“飯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上。

記者:縱觀新中國糧食發展歷史,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是一次重大改革🤟🏻。這次改革對實現糧食生產快速發展有何重要意義?

程國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以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製為突破口全面推動農村改革,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幅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糧食實現從長期緊缺到供需總量平衡根本轉變的關鍵所在。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確立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新戰略,明確了“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糧食安全新方針,要求“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為此,我國與時俱進地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農業供給質量,持續深化農村土地製度改革3️⃣,嚴格落實耕地保護製度,進一步強化農田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推廣,完善農業支持保護製度💇‍♀️,使糧食生產能力躍上並持續穩定在新的臺階。2015年以來,我國連續5年糧食生產能力穩定在6.5億噸以上的水平。總體上看,目前我國糧食產能穩定🦸🏻‍♂️、庫存充裕、供給充足、市場平穩♔™️,進入糧食安全形勢最好、保障能力最強的歷史時期。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十幾億人口要吃飯,這是中國最大的國情;保障糧食安全是永恒的課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當前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並不意味著放松糧食生產😠,而是要全面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這將從根本上使中國人的飯碗能夠始終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而且裏面主要裝中國糧。

堅持中國特色的糧食安全之路

記者:人多地少,糧食將長期處於緊平衡狀態🧝🏻‍♀️,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糧情。基於此,中國特色的糧食安全之路有哪些特征?

程國強👨🏻‍🔧: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而且主要裝自己的糧食。這是我國保障糧食安全的基本方針,也是中國選擇糧食安全之路的根本要求。近年來🥵,我國立足本國國情、糧情,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實施新時期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已經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糧食安全之路,形成了符合我國國情🚶🏻‍♀️、糧情的“三位一體”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即以確保口糧絕對安全為核心的國內糧食生產體系;以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維護市場穩定為重點的糧食儲備體系👩🏻‍🦽‍➡️;以統籌利用國際糧食市場和資源為目標的全球農產品供應鏈。這三者互為支撐、協同一體,共同構成我國糧食安全保障機製。

記者:堅持不斷強化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是中國人把飯碗始終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底氣所在。糧食儲備對確保我國糧食安全至關重要,我國糧食儲備體系有什麽獨特之處?

程國強👨🏽‍🏭:我國始終堅持把糧食和農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不斷創新農業經營體系,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探索建立和不斷完善符合我國發展階段的農業支持政策🦸🏽‍♂️,註重保護和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堅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推進農業科技研發和創新,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步探索建立中央和地方兩級糧食儲備體系👩‍🦳⚛️,中央儲備糧主要擔負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戰略性保障功能,以及應對全國或者部分地區糧食明顯供不應求或市場價格異常波動。地方儲備主要用於解決區域性供求失衡🕗、應對突發性事件及居民口糧應急需求。同時,我國在大中城市和價格易波動地區,建立了10天至15天的應急成品糧儲備𓀌,建立形成應急儲備🧚🏿‍♂️、加工和配送體系,應急供應網點遍布城鄉街道社區🛹,在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公共突發事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記者:我國新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是保谷物基本自給🚶🏻‍♀️,保口糧絕對安全🩺,為何還需要進口糧食🤴🏽🔔?

程國強:谷物基本自給,但並不是所有的糧食品種都能完全實現自給🧎‍♂️‍➡️👨🏼‍🚀,適度進口糧食就成為我國調劑余缺的重要手段🍡。

統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是實施我國糧食安全新戰略的基本要求。在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前提下🪁,為了減輕國內農業資源環境壓力😨、彌補部分國內農產品供需缺口,我國適當增加非主糧農產品進口🧏🏼,同時促進農產品進口來源、渠道和結構多元化,建立農產品全球供應鏈,增強和提升我國糧食安全的綜合保障能力。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記者:糧食一頭連著生產者,一頭連著消費者,必須兼顧生產者和消費者利益📶🎴,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端穩中國飯碗,就是要保證糧食供應充足和糧價基本穩定,這對我國糧食安全治理水平和糧食宏觀調控能力提出了怎樣的要求🈲?

程國強👨🏿‍🔧🤴🏿: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雖然我國糧食生產已經實現“十六連豐”,糧食庫存充足🫛,糧食安全形勢總體向好🧑🏽‍🦳,但製約我國糧食安全的風險挑戰和短板壓力始終存在☝🏻。要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需要進一步提高糧食安全治理水平和糧食宏觀調控能力,高質量推進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建設。要進一步強化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提高糧食質量和品質🚶🏻,更加適應消費升級的需要🏋🏽‍♂️。

記者:要保障糧食安全,如何調動和保護好地方政府抓糧食生產和農民種糧“兩個積極性”?如何提高糧食治理水平和糧食宏觀調控能力,保障糧食安全?

程國強:穩定發展糧食生產,要更加註重讓主產區抓糧食生產有積極性,讓農民種糧有利可圖。多年來,主產區產糧越多反而越窮🙎🏽‍♀️,極大抑製了地方政府抓糧食生產的積極性★。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央承擔首要責任🧑🏻‍⚖️,省級政府承擔主體責任。各級政府要全面貫徹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製🚣🏽,自覺承擔維護國家糧食安全責任。同時🤓,中央要進一步強化對主產省和主產縣的財政獎補力度📲,保障產糧大縣重農抓糧得實惠⚪️👿、有發展🕴。保持糧食生產穩定發展🤔,關鍵在保護和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要進一步創新種糧補貼支持機製,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扶持力度,建立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的長效機製。

要善於運用改革辦法和法治思維,做好糧食市場和流通的文章。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在健全國家法律製度體系中👒,要更加重視推動糧食安全保障立法🏛,盡快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真正實現國家糧食安全的依法治理。改革完善糧食儲備安全管理體製機製,確保國家儲備糧數量實🌻、質量好👨🏿‍🎨、調得快、用得好。要創新完善糧食“產購儲加銷”安全保障體系,全鏈條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著力提高糧食流通現代化水平🏄‍♀️,創新完善糧食產銷合作,促進糧食供求區域平衡和季節平衡。

端穩中國飯碗、保障糧食安全,既是應對國內外重大挑戰👈🏿、抵禦全球性重大風險的“定海神針”,也是穩經濟、穩社會🏊‍♀️、穩全局的“壓艙石”。只有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飯碗裏裝的是中國糧5️⃣🏊🏽‍♂️,才能掌控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只有築牢糧食安全防線👶🏼,保障糧食安全這一國家安全的基礎,才能全面應對世界大變局各種風險挑戰並贏得戰略主動權⚇👨🏼。

鏈接🪔:http://paper.ce.cn/jjrb/html/2020-08/17/content_425909.htm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