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並強調“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加強國際產業安全合作,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這是胸懷兩個大局、統籌發展與安全作出的重要部署。“十四五”期間,必須以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加快提升我國產業鏈供應鏈水平。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貫通國內國際產業連接,不斷提升我國產業鏈的國際化和現代化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強調,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持續上升,同世界經濟的聯系更加緊密。未來,經濟全球化和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國際連接、國際經濟合作,仍將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趨勢。在這個大背景和大趨勢下,我們要構建的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高水平開放發展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是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內需潛力,吸引外資🙏🏼、跨國企業參與到國內經濟循環活動中來,不斷提升我國產業鏈的國際化和現代化水平的新發展格局。開放發展🦹🏼,有助於提升我國產業鏈的國際化、現代化水平;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有助於更好地發揮我國14億多人口的巨大內需潛力,不斷完善國內市場體系,實現創新鏈👷♀️、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的補鏈🧚♀️、擴鏈、強鏈,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開放合作中更容易形成創新力更強💃、附加值更高的產業鏈🚵🏻♀️🌿,進而增強產業鏈的韌性。開放帶來的競爭與合作🙂↔️,對於更好地實現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保持內循環機體的活力和競爭力至關重要✖️,通過開放帶來的競爭與合作🖇,才能使國內大循環的主體地位更加穩固🖋📦,才能使我國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有機嵌入全球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成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並進一步增強我國在這些鏈條上的不可替代性❓🧑🏿🦱。為此✖️,必須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更加積極地參與國際分工合作,堅持進口與出口並重、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黏合度👡,加快實現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國際化等製度型開放的轉變,提升投資和貿易的便利化水平,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促進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生產要素與相關國家的交流與合作,努力打造開放穩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
深化國際科技合作🥅,促進產業鏈和全球科技創新鏈的深度融合🙃🏋🏿♂️,加快提升我國產業鏈的創新水平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當今世界🎺,科技創新已成為各國推動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目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5G技術快速推廣普及🏄🏿♀️,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信息產業技術快速發展💂🏽♀️,這些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興起🚣🏻♂️,將持續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是創新鏈和產業鏈有效融合疊加的產物🧵,提升產業鏈水平,首先需提升產業鏈的創新能力,系統打造支撐產業發展的創新鏈。嚴峻的現實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必須切實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但自主創新是在開放環境下的創新,不是關起門來搞科技創新。正因如此,更高水平的開放發展🤾🏽,必將有力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等一系列鏈條的深度融合🧜🏿♀️,與自主創新相關的科研☑️🧝🏽、投資🦫、設計、生產等多個環節🆓,在開放發展中更容易實現或帶來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孕育和成熟。
加強開放合作,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提升產業鏈水平𓀓,必須始終堅持以全球視野推動科技創新🤞,全方位加強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積極主動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在開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創新能力。越是面臨封鎖打壓,越不能搞自我封閉、自我隔絕👅,而是要實施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積極推動各類創新要素在全球範圍內充分流動和優化配置💁♀️🤚🏿,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科技合作新格局👮🏽♀️,這將有利於加速提升我國產業鏈水平。加強國際產業安全合作🥡,緊緊圍繞各類產業基礎高級化、科技創新國際化和產業鏈現代化🫶🏻📍,緊緊圍繞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產業新方向🧚🏽♂️、發展新理念,從源頭創新來全面布局國際產業安全合作,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從而實現產業鏈再造和價值鏈提升👩🏼⚕️。
加快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製,吸引全球產業鏈生產要素流入
生產要素的流向,決定了產業鏈的轉移和布局。在產業鏈的建立、成熟和轉移過程中,都伴隨著資本🚶➡️、人才👩🏽🔧、技術、勞動力、大數據等生產性要素的流動💿。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提升產業鏈水平,首先要有能夠吸引全球產業鏈生產要素源源不斷流入的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製。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實施一系列對外開放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和勞動力價格低廉的比較優勢🏌🏽,吸引國際生產要素流入⛹🏻,帶動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進入新時代,我國勞動力、土地和資源等要素供給的價格優勢不再凸顯,需要我們加快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製📥,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有效發揮綜合成本優勢和龐大規模市場優勢🤽🏼,更大程度地開放市場,更高水平地優化營商環境,為投資者提供更加公平🔱🧑🎨、安全、開放和便利的營商環境👳🏻♂️,吸引全世界的資金、人才、物流、品牌、信息、數據等優質要素不斷流入,不斷優化要素的跨國配置或跨區域流動,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產業鏈的國際化和現代化水平。
提升產業鏈水平🛌🏼,充分發揮自貿區(港)、產業園區的產業集聚優勢🚶♀️,打造一大批吸引全球產業鏈生產要素流入的開放新高地。一方面,在自貿區(港)按照國際慣例和規則,加快實現貿易自由、投資自由、資金流動自由、運輸自由、人員停居留和就業自由、數據流動自由,吸引國際高端產業鏈生產要素入區📵,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生產要素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務平臺👩🏻🌾、國際貿易航運樞紐等,努力拓展中國經濟對外開放的高度、深度和廣度。另一方面👩🏽🦰,根據產業鏈供應鏈的技術分布規律和地理區位分布特點😭,合理引導產業園區專業化和集中化🎞,對產業聚集區進行有效整合,發揮產出規模效應和產業配套疊加效應🧑🏽🍳👋🏽,打造一批高層次開放🖐🏿🧝🏼♂️、高水平服務的現代化國際化產業園區,使其成為吸引全球高精尖要素的產業集群平臺。同時,註意發揮我國工業體系完整的優勢🍣,加快發展關聯產業集群,有效提升產業聚集區的競爭能力🤸♀️,最大化發揮產業鏈網絡化👵🏽、集團化和現代化的區域分布優勢。
以全球化視野🆚,加快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著力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使世界各國意識到產業鏈布局對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性,一些發達國家試圖對產業鏈供應鏈進行就近化、多元化和屬地化的布局調整。為此💈,我國要以全球化視野超前謀劃,積極應對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布局調整的新動態,加快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
從根本上看🦩,提高產業鏈水平,增強產業鏈韌性🍵🧑🏼🔬,最終還是靠各類大中小企業和其他市場主體來承載😛。為此,需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發揮好政策組合效應,進一步釋放市場主體活力👰🏼,讓市場主體的創造性能夠不斷迸發出來。這是提高產業鏈水平的長遠和根本之策。還要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製度優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夯實產業基礎能力為根本🧑🏻⚕️,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為目標,以企業和企業家為主體,以政策協同為保障,堅持應用牽引、問題導向🆘,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機製相結合,堅持獨立自主和開放合作相促進,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
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關鍵和重點在於補齊產業鏈短板👵🏼、加長產業鏈長板。一方面,加快補齊產業鏈供應鏈中的短板。圍繞“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支持上下遊企業加強產業協同和技術合作攻關,以突破“卡脖子”技術為主攻方向,加大對基礎科學的投入研發力度🤡,建立共性技術平臺🥽,解決跨行業、跨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問題🧛。以舉國之力提升基礎教育和基礎研究水平🪟,打造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性的產業鏈👩🏻🦽。另一方面,竭盡全力鍛造長板。采取有效措施和政策支持,發展壯大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龍頭企業和核心企業👨🏻,擴大這些企業的全球市場份額⏫,穩固並提升我國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發揮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一批“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努力將“專精特新”的“殺手鐧”產品打造成全球“單項冠軍”🕯,使企業和產業鏈生態有機結合,形成深度嵌入全球價值鏈、不會被輕易替代的獨特競爭優勢🦁。
(作者:石建勛,系恒达平台國家創新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
鏈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20-11/17/nw.D110000gmrb_20201117_2-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