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石建勛📋:國民收入分配失衡是經濟失衡的主因

來源:證券時報   時間:2008-03-19  瀏覽:

      當前🤨🥐,中國宏觀調控的重點仍然是防止經濟運行由偏快轉向過熱👸🏼,防範通貨膨脹和金融風險,而要使得各項調控措施行之有效,首先必須深刻認識通貨膨脹🪺、流動性過剩、經濟過熱等當前熱點問題的深層次背景和原因🚣🏼‍♀️。 
  經濟結構嚴重失衡 
  通貨膨脹、流動性過剩、經濟過熱等問題的背後🥈,其實是經濟結構的嚴重失衡🍑:看起來存在著“流動性過剩”,實際上在地方經濟高速增長的背後,隱藏著巨額能源浪費💑🧑‍🦽、環境汙染等高昂的代價;居民的未來預期存在巨大不確定性🧝🏻,致使消費水平低下💀,儲蓄超常增長;看似外貿的高增長,實際上是內需不足;看起來是許多產品積壓庫存,實際上是消費不足,消費結構嚴重失衡;看起來是許多產能過剩🙇🏿,實際上是眾多領域投資不足、結構失衡▫️。 
  這些當前經濟生活中的嚴重失衡問題,主要表現在內外失衡兩個方面🧑🏼‍🤝‍🧑🏼:內部失衡表現在投資與消費不平衡🔫,造成不斷擴大的生產能力與最終消費的缺口難以通過國內的消費增長來消化♍️;外部失衡表現在過剩的生產能力需要在國際市場上找出路👳🏼‍♀️,造成過大的貿易順差,最終導致國際收支失衡🧑🏽‍🍼。而內外失衡造成的投資過快、信貸投放過多🍏😉、貿易順差過大的“三過”問題只不過是國民收入分配失衡的表現方式而已。 
  “三過”根源是收入分配失衡 
  造成“三過”問題的根源是國民收入分配失衡:國民收入分配中政府和企業所得份額增長高於居民所得增長👊🏻⛵️,財政對社會事業和社會保障投入不足◽️,低收入群眾收入增長不快,儲蓄率和投資率過高,消費率過低👩🏿‍⚖️。 
  按可比口徑計算🐆,政府收入占國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從2001年的21.1%上升到2006年的24.2%,企業從2001年的15.1%上升到2006年17.5%,居民則由63.8%下降到56.5%🦢。企業可支配收入主要是較高的利潤率帶來的,而在高利潤的驅動下,企業必然進一步擴大再生產和增加投資⛓。近年來銀行信貸資金占企業投資份額不斷下降表明,企業投資能力還在不斷增強🧑🏿‍✈️👖。在高利潤的驅動下,企業在自身投資能力增強的情況下↕️,也必然會進一步擴大再生產和增加投資。另外,在政府職能尚未轉變的條件下,必然直接和間接地推動投資高增長和投資率的攀升🚣🏻‍♂️。 
  從國際經驗看👩🏽‍🌾,當一個國家進入工業化加速階段👩🏻‍🚒,會出現投資快速增長和投資率上升的趨勢。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都經歷過一個投資率上升和消費率下降時期,但投資率都沒有達到我國現階段水平🩹🏋🏽‍♀️。 
  我國投資增長過快💛,投資率明顯偏高,而最終消費率不斷下降😑,除了發展的階段性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收入分配不盡合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業結構基本上取決於需求結構🧽。過去25年,我國的固定資產投資率逐步上升,而最終消費率不斷下降,導致我國目前的最終需求結構嚴重失衡。按照當年價格計算,2003年我國最終消費率為55.4%,資本形成率為42.9%,其中固定資本形成率為42.8%;而據商務部數據,2007年中國最終消費率只有36%左右,3年時間下降了19.4個百分點。按照世界銀行的統計🫶🏼,目前全球的平均消費率約77%,固定資本形成率為23%。2007年我國的消費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41個百分點,固定資本形成率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十幾個百分點。從國際比較看😛,目前我國消費率太低,固定資產投資率太高🅾️,積累與消費比例已經嚴重失衡🥢。 
  最近兩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超高速增長💍,消費低速增長的趨勢還在繼續。很顯然👰🏽,正是由於積累和消費的比例失調,導致了產業結構失衡9️⃣,才不斷加大了就業壓力🧑🏻‍🦰。若不盡快提高消費率,降低投資率🌪,調整已嚴重失衡的積累與消費的比例關系,我國經濟結構失衡的狀況將會繼續惡化🐻‍❄️,就業壓力還會繼續上升🧑🏻‍💻。因此☝🏽,形成一個走不出去的“怪圈”📅:一方面,政府財政收入的快速增長擠壓了居民收入和企業收入增長的空間🗼,使得居民消費能力和民間投資能力下降;另一方面,政府轉移支付和社會保障支出的滯後,又導致居民消費傾向下降,儲蓄傾向上升。內需的不足迫使政府不斷加大公共投資刺激經濟🫀,也使得我國經濟對外貿的依賴加強,需要更多的貿易順差來帶動經濟的增長🦹🏻,對外貿和政府投資的依賴加強又加劇了經濟結構的失衡和居民收入受抑♠️,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陷入“國富民不強”的怪圈。長此下去,不利於小康社會的建設🎃、不利於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不利於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協調發展。
  應該調整國民收入分配關系                       
  我國財政收入連續多年超GDP 高增速長,既有國民經濟高速增長♗、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企業經濟效益提高等客觀性原因🧒🏻,更有稅負過高等製度性因素使然,有關中國稅負是否太高也一直是近年來人們爭論的焦點話題之一。這些年來,在“費改稅”未取得實質進展的情況下,稅製結構不合理(稅率偏高等)和稅收超常增長是導致我國宏觀稅負水平持續攀升的兩個最重要的原因。如果現行稅製不作大的調整,今後高速增長、高稅負的“雙高”問題對中國經濟的不利影響將日益加深👨🏻‍🦯🎺,除了直接提高民間創業門檻外,也會造成經濟結構不平衡的加劇。 
  “十一五”規劃把擴大內需確定為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方針和基本立足點🏘,以中國當今的現狀🌼,要實現和諧社會的夢想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財稅收入增長的速度要適當,這就必須采取更具遠見卓識性的措施,應該調整國民收入分配關系,通過稅收政策的改革調整和實行符合中國國情的減稅計劃👨‍👩‍👧,逐步提高消費率,降低積累率🪯🤶🏽,努力實現三個同步增長:即財稅收入與GDP同步增長;財稅收入與城鎮和農村居民收入同步增長;財稅收入與企業的平均利潤同步增長👐🏼。同時,要把積極財政政策的著力點放在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刺激最終消費需求增長上來,使消費的增長快於GDP的增長。這不僅是構建和諧社會需要,也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因為沒有GDP🧍🏻、居民收入和企業利潤持續增長🌝,財稅收入的增長就不可持續,否則只能是殺雞取卵👩🏻‍🦽‍➡️。 
  從長久來看,能夠保證經濟持續健康、增長的關鍵就是國內需求能否拉動,而擴大國內需求的關鍵是采取有效措施☮️、通過實施新的減稅計劃改變目前我國的國民收入分配及再分配向政府傾斜🎴,財富越來越向國家轉移和集中的趨勢,實現“讓利於民”“藏富於民”,在經濟快速發展,國家逐步富裕的同時💏,讓全體國民享受到應有的福祉♖,這樣才能夠徹底消除製約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 
  2008年03月19日  證券時報  作者:石建勛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