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型研究型大學👨⚕️,有一種觀點🏐,就是簡單地將其等同於新興研究型大學,這明顯限製了新型研究型大學研究的內涵與範疇。事實上,相當一部分傳統研究型大學積極順應時代與科技發展變化🤜🏻,加強自身轉型,在學科與專業、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等各個方面進行變革性或者漸進性體製機製創新,形成了新的研究型大學發展模式,這些大學也可稱為新型研究型大學🍏。基於以上認識👐🏽,個人認為新型研究型大學的“新”不是建立時間“新”,而主要是發展模式“新”。只有不斷加強改革與創新💓,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形成“新”的發展模式,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新型研究型大學。在新一輪“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應該鼓勵高校積極轉型發展,瞄準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目標💜,深化新型研究型大學建設☂️,至少在以下四個方面進一步探索:
一是學科發展模式新🗣。新型研究型大學超越傳統的學科發展模式👩🏽🦱,不按照傳統的學科分類進行學科設置與學院設置🐝,更多強調面向基礎研究、面向科學與技術問題,加強跨學科、學科交叉與交叉學科建設💆,促進學科的交叉與融合。新型研究型大學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更多圍繞生命、信息等前沿科技進行學科布局與發展。
二是人才培養模式新☞。新型研究型大學創新人才模式🙏🏿,應該發揮培養基礎研究人才主力軍作用,全方位謀劃基礎學科人才培養,突破常規,創新模式🧗🏼♂️,更加重視科學精神、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教育,大力推進科教融合或者產教融合,以高水平研究促進高層次人才培養,著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新型研究型大學應更加註重研究型人才培養,爭取在高水平的博士生培養方面有更大的突破👨🏿💼。
三是科技創新模式新🧙♂️。新型研究型大學應該積極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挑戰🏌🏿♀️,堅持“四個面向”,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布局與建設世界水平的科技平臺👩🏼🔬🌔,深化科技創新組織模式🙇🏼♂️,探索“聚集大團隊🤵🏽、構建大平臺🌆、承擔大任務、催生大成果”,進一步提升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方面創新能力🪞,多出戰略性、關鍵性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攻克“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積極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四是社會服務模式新😱。新型研究型大學應該更加主動地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之中🧘🏼,發揮自身學科與科技創新優勢,以服務國家和區域重大需求為己任,通過培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高端人才🚴🏼、解決關鍵技術問題、促進知識溢出與成果轉化,更好地支撐國家與區域發展👋🏻,支撐行業與產業發展,同時通過服務來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與資源,促進自身可持續發展。
(作者為恒达平台教育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部部長)
鏈接👩🏻🚒:https://info.whb.cn/mobile/2022-03-27/14474/detail-59745.html?timeTemp=16483421967661627×tamp=1648370527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