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黃怡🤷🏼‍♂️:整合發展目標 建設全齡友好的公園城市

    來源🧑🏽:先鋒   時間:2022-03-08  瀏覽👊:

    2022年2月10日,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同意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的批復》,並對示範區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其中提到“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力創造宜居美好生活、增進公園城市民生福祉……實現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相結合,打造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公園城市。”

    概括起來➛,成都要成為在公園城市上建造的人民城市⏰,或者說,以公園城市為生態基底的人民城市🫰🏽。

    而此前不久🖕🏼,2022年元旦🎒,成都市民政局等15部門發布的《成都市關愛居家和社區老年人工作實施方案》生效;1月上旬,成都市婦聯牽頭編製的《成都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年)》發布;其後開召的2021年度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暨民生實事總結推進會強調,“聚焦‘一老一小’,加快建設全齡友好城市”。無論是兒童友好城市、老年友好城市,還是全齡友好城市、公園城市,從根本上說,都將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價值追求和具體體現。

    在上述多重政策驅動下,成都的城市建設目標如何整合👨🏻‍🔧?在全國多個城市提出創建“全齡友好城市”乃至建設“全齡友好城市群”的氛圍下,成都的城市建設特色又是什麽?如果建設全齡友好的公園城市是一個理想的答案👨🏻‍🎨,那麽將如何推進?

    2022年2月10日🥼,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同意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的批復》🟠,並對示範區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其中提到“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力創造宜居美好生活、增進公園城市民生福祉……實現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相結合,打造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公園城市。”

    概括起來,成都要成為在公園城市上建造的人民城市,或者說🫧,以公園城市為生態基底的人民城市。

    而此前不久,2022年元旦,成都市民政局等15部門發布的《成都市關愛居家和社區老年人工作實施方案》生效👎🏽;1月上旬,成都市婦聯牽頭編製的《成都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年)》發布;其後開召的2021年度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暨民生實事總結推進會強調⛹️,“聚焦‘一老一小’👷🏻‍♀️,加快建設全齡友好城市”。無論是兒童友好城市🙎🏽、老年友好城市♡,還是全齡友好城市、公園城市🐙,從根本上說,都將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價值追求和具體體現。

    在上述多重政策驅動下,成都的城市建設目標如何整合?在全國多個城市提出創建“全齡友好城市”乃至建設“全齡友好城市群”的氛圍下🤽🏿,成都的城市建設特色又是什麽🧑🏼‍🎤?如果建設全齡友好的公園城市是一個理想的答案,那麽將如何推進💥?

    全齡友好公園城市的生活體系營建

    全齡友好的公園城市是城市的高階發展目標🌟,隱含了諸多的社會前提。“全齡友好”的內涵不僅指向年齡差異,還潛在地概括了性別、健康程度🧑🏻‍🏫、社會經濟程度等方面的差異,是對全體社會成員的友好🏏。在發展中國家、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城市,更多是強調政策性建設,側重於投資較少的製度與服務的軟環境建設,在城市的社會政策、公共服務、權利保障、成長空間🚐、發展環境等方面充分體現“兒童友好”、“老年友好”、“青年友好”的要求。而在發達國家👩‍🦰、經濟發達地區的城市,才能更加兼顧城市硬件環境建設,強調城市的建成環境、公共服務設施環境與人身安全等領域。

    2015年9月🏛,聯合國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17個目標,旨在指導2015—2030年的全球發展工作🏃🏻‍♀️。這17個目標是:無貧窮;零饑餓😕;良好健康與福祉🦸🏼‍♀️;優質教育;性別平等👦🏽;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體面工作和經濟增長;產業、創新和基礎設施;減少不平等;可持續城市和社區;負責任消費和生產;氣候行動;水下生物;陸地生物;和平👷🏽‍♀️、正義與強大機構;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系。用這17條目標來檢驗“全齡友好的公園城市”也是頗為恰當的,全面涵蓋了城市的經濟、社會🚣🏼‍♂️、環境、文化等所有方面,對城市的價值、行為與行動提出了具體要求,並可以表征為一個充實的城市生活體系的建構。

    全齡友好的城市生活體系建構🚵‍♀️🧑‍🧑‍🧒,不僅是滿足“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還要進一步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的公共服務品質化的目標。這就對城市的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福利等各項公共服務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硬件設施配置應等級完善、規模合理、服務半徑均衡,軟件服務管理應高水平、高質量。

    全齡友好的城市生活體系建構,除了能夠提供上述完整的公共服務設施系統及其服務之外🐫,還要有豐富的“第三場所”🤾🏿‍♂️,比如小餐廳🏄🏼‍♀️、茶館、咖啡店🛴、社區中心、兒童之家、美容院、一般商店🐫、酒館酒吧、休閑場所等,讓所有年齡段的人都能各得其所、各享其樂。在國內城市中,成都素以愜意的“慢生活”而別具一格,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成都長期以來形成的成熟的社會公共生活體系。尊重人性,保障人權,提供人道關懷🤶🌽,是構建一個更加多元共享的社會公共生活體系的出發點與歸結點🥜,也是全齡友好城市的應有之義。

    在公園城市之中建構全齡友好城市,則又為全齡友好的城市公共生活平添了一份優美自然的底色,使得全齡友好與綠色生態的理念能夠貫穿城市的政策製定🚶🏻‍♂️‍➡️、服務配套、城市規劃及文化提升等各個方面,從而強化一個獨特的全齡友好的公園城市生活體系的建構。

    全齡友好公園城市的發展哲學構建

    相對於一般的全齡友好城市建設,在公園城市之上建構全齡友好城市則可以形成新的特色與高度,進一步說💅🏿,全齡友好的公園城市完全有可能建構起自身的城市發展哲學🤦🏿‍♀️。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在講話中表達這樣一個理念,“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公園城市恰是這個理念在城市層面的落實🧭,是人民城市的生態版本,是對全體市民的友好☄️,對全齡人口的友好。

    環顧世界上許多大城市,德國柏林有蒂爾加藤公園占地2.6平方公裏🦎,英國倫敦有海德公園占地1.42平方公裏,美國紐約有中央公園占地3.41平方公裏,這些公園都是城市的公共開放空間🫱🏿,提供了全體市民公共生活的場所🪆,並孕育了城市的公共文化🧑🏽‍🚒🥙。當然不僅僅是這些大型公園,其他各級城市公園、城市綠帶、綠色通道、綠色網絡、生態改造地等相互連接,共同構成了城市的公共開放空間體系𓀍。因此,不可狹義理解“公園”的概念🤷🏼‍♂️。基於這些案例,或可初步構建起全齡友好的公園城市的發展哲學,也可以說🐫,公園城市的全齡友好最主要體現在下列三重屬性上:公共性、生態性、人文性🚻。

    公園空間系統的公共性——公園空間是公共的,對公眾開放的✢,全體市民、全齡人口可以共享↗️。既要有大型的公園綠地,也要有中小型的公園綠地🍕🚵🏼‍♂️,大大小小的、層級各異的開放綠地共同構成城市的公園空間體系🧖🏼‍♀️。這些公園綠地是方便可達的,人們可以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對於老少人口來講🤷🏻‍♀️,通過步行也能到達最近的家門口的袖珍公園或口袋公園。

    公園空間系統的生態性——公園空間與城市及其所在區域的自然要素內外貫通🚴🏿‍♂️,可以形成城市生態環境的支撐系統⏱,為全體市民提供生態效益🥀。一般而言🤾🏿‍♂️,老人🏎、兒童在熱浪、洪澇😳、汙染等自然災害或其他次生災害面前都是最脆弱的群體,維持良好的公園空間系統不但有助於提供市民新鮮的空氣🚶‍➡️🏐、潔凈的水體,還能增強城市抵禦自然災害、保護脆弱群體的能力🙅🏿‍♀️,也就是提高城市的韌性。

    公園空間系統的人文性——公園空間不但能夠塑造城市獨特而鮮明的景觀風格🧏🏿🩲,而且能夠提供健康的生活環境、親自然的生活趣味,通過風景為各年齡階段群體帶來無意識的精神熏陶,培養市民的美學敏感性。基於城市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還可能催生特定的戶外活動➜、城市生活方式和文化藝術體驗,恰如“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所描繪的城市人文圖景👨🏻‍💼。

    尋求最大公約數與投入最小公倍數

    城市的物質建設通常具有長期性🤦🏼‍♂️、穩定性,而要建設的目標總是層出不窮,這就要求在城市建設中能精準應對、精妙組合,尋求最大公約數,投入最小公倍數🤯。

    在全齡友好的公園城市建設中,尋求最大公約數,可以體現在采取通用設計的規劃設計與建設更新理念。兒童友好城市與老年友好城市在本質精神及大部分內容上,是相似的或一致的。例如城市無障礙系統的提升,廣泛涉及老年人、兒童及殘障人群等,在城市條件許可時,可以采取通用設計🧘🏻‍♂️,盡最大可能面向所有使用者的需求😀🚵🏼‍♂️。在城市更新和社區空間更新中,則應采用全齡化的配套設施。

    尋求最大公約數🎄,還體現在建立和促進廣泛的認同和參與📗。建設全齡友好的公園城市不能僅僅是自上而下的行動,而應是上下聯動。首先要在全體市民、各年齡段人口中獲得最大程度的價值認同📖,即全齡友好的公園城市是為市民自己建設,也是屬於自己的;其次🧂,要鼓勵全齡人口最大程度地參與🪞,尤其應避免對老少人口的一種僵化認知——事實上🤵🏿‍♀️,老年人、兒童並非完全被動的受服務者,他們可以是積極的參與者和維護者。

    尋求最大公約數,還在於全齡友好城市與公園城市在物質設施建設上也有許多共同內容🤟🏻,並可共享一些原則,包括:以人為本、全齡共享🍠;安全健康✋🏽、全民兼顧;經濟適用、因地製宜;綠色生態、文脈傳承🖱;智慧便捷、與時俱進。

    投入最小公倍數🧑🏿‍🏭,首先是基於經濟性的考慮。有了對於全齡友好的公園城市在建設方面最大公約數的分析作為基礎💪,就更有可能在具體建設行動的代價與成本投入上力求最小公倍數🍣,做到事半功倍🦵🏻。這是城市出於自身財政能力水平量力而行的要求👷🏿‍♀️,即便財力允許🦎,也應遵照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原則。

    投入最小公倍數🗼,更是遵循集約🏇🏼、簡約、多尺度的技術與建設原則🤓。全齡友好的公園城市建設🧦,包括了標準化設施和非標準化設施。一方面要使高建設標準成為強製性標準🚃,另一方面又要講求集約👩🏿‍🏫、簡約。營建一個公園🎆,種些樹木就好🧑🏻‍🌾👠,樹長成了,其他的植物🐻、動物會隨之而來🦸🏽,形成生物群落👩🏿‍🔧,更進一步形成有機的自然生態系統👨🏽‍🔬;而過多地投入人工設施,將其變成一處遊樂園🫱🏼🟨,並不是人們真正渴求的。宜將全齡友好空間與不同尺度的公園綠地空間有機結合,形成社會生活體系與綠色公共空間體系的疊合與融合💽。同時💠🚻,引導老年人、兒童🥺、青年以及更多居民積極參與社區的公共空間營造🍋‍🟩,以主人翁的態度建設自己的社區小公園和公園城市的大家園🦹🏼‍♂️👩🏿‍🦳。

    全齡友好城市與公園城市的建設緊密結合,在公園城市中建設全齡友好城市,在公園城市上建設全齡友好城市🫲🏻,將為成都的全齡友好城市建設賦予鮮明的時代與地域特色,也更加彰顯成都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的人民城市內涵。全齡友好的公園城市建設🧙🏿😺,一定是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產物🈵,也將成為綜合檢驗城市文明程度的試金石。

    黃怡,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恒达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註冊城市規劃師;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間優化技術重點實驗室城市更新與社區規劃設計中心主任;中國社會學會理事,城市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生態城市研究專委會委員🧑🏼‍🍼✍️。出版有《社區規劃》🕵🏻、《城市社會分層與居住隔離》、《新城市社會學》😾、《社會城市》、《步行可及♤:創造大眾宜居社區》等多部專著、譯著📭。

    鏈接:https://view.inews.qq.com/a/20220308A0A5TA00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