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步行社區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城鎮的社會👨🏻🦼、政治和經濟格局走向。在《步行可及——創造大眾的宜居社區》一書中🚵🏿,菲利普·蘭登遊走於美國多個州地,深入探究成功的步行社區的物質特征♋️、人性世態、社會歷史變遷🧑🏻✈️,訪談當事人物🌸,提供了步行社區的經典營造範本和具體營造指南。
■ 黃怡
如果想對當今美國城市日常生活樣態有一個橫斷面的了解,菲利普·蘭登的《步行可及——創造大眾的宜居社區》(文匯出版社2022年2月版)無疑是合適之選。這本溫和而智慧的大眾普及讀本,為我們呈示了步行社區的生活場景塑造🌻、步行活力創造和日常生活世界的面貌建構🧑🏼💼。作者遊走於美國多個州地,深入探究成功的步行社區的物質特征、人性世態、社會歷史變遷🤿,訪談當事人物,提煉匯聚成書。
步行社區是豐富而多元的👨🏿⚖️,這是由社區自身的空間人文地理差異決定的。書中采選了六個規模差別很大🪵,歷史背景迥異🫳🏽,社會經濟條件不等的社區。它們又具有某些共同而重要的特征,比如空間密集緊湊,土地用途和活動混合👵🏼,步行網絡便捷。
步行可及的重要性,很大程度在於步行社區所產生的積極效應。如書名揭示,步行可及是創造大眾宜居社區的關鍵竅門🧞,以步行尺度組織起來的地方是最宜居的地方🍨👷🏻♀️。步行社區的健康效應和生態效應是顯而易見的👨👩👧,其健康、低汙染的生活方式優勢正日漸突顯。而下述三種效應則是潛在的👨🏽🍳,隱藏於書中那些各有千秋的案例內👨🏭🦸🏿。
促進地區經濟的活力
步行社區與經濟效應↕️。2007年美國住房市場低迷🧑🏻🎓🚶♀️、2008年經濟危機之後,城市開發幾乎停滯不前,此時美國人最感興趣的居住選擇不是郊區的傳統鄰裏地產🧗🏼,而在老的城市鄰裏🐶、市中心、以前的工業區♖,以及緊湊的城郊。由於大多數美國人的收入長期徘徊,正如費城市民覺得“不再富裕”“這就是未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步行而放棄開車。年輕人、相當多的“嬰兒潮”一代和退休人員都蜂擁至城市鄰裏。城市步行社區的興起或曰回歸,與其說是一種自覺的生態主張🕛,毋寧說是經濟影響的結果,是市民理性權衡的產物。
步行社區的形成反過來又客觀促進了地區經濟的活力💁🏻♂️。無論是費城中心城區、波特蘭珍珠區,還是布拉特爾伯勒小鎮🦹🏻🛎,鄰裏社區中步行可以到達的咖啡屋、酒吧、商店和其他便利設施,帶動了整個地區的復興。芝加哥“小村莊”移民鄰裏的墨西哥特色商業,與墨西哥裔居民的各色街頭販賣一起,共同構成了富有活力的社區經濟。適合步行的社區,已然成為增加地區吸引力和競爭力的一種手段。
更隱微的,成功的步行社區是在其人際關聯和商業利益的動態變化中取得了某種平衡,亦即居民步行活動增加🍇,經濟活力增長,但又不至於將充滿生機的社區吸引點變為喧鬧的地區/區域中心,幹擾社區生活。
積極推動社會發展
步行社區與社會效應🔔。雖然環境決定論👳🏽、物質形態決定論因太過絕對或自負往往遭詬病,但社會問題在相當程度上的確會由糟糕的城市形態造成或加劇🪘,幸而這種影響具有可逆性👨🌾,像氣候變化、社會公正、肥胖🔹🙏🏻、隔離等許多問題可以通過吸取土地使用方面的經驗教訓而減少,步行社區以及其他恰當的生活方式選擇,就能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𓀆。
功能良好、適合步行的社區,可以賦予人們為公共利益而行動的特殊力量。適合步行的社區是對鄰裏生活空間與社會活動的細密安排,步行成為日常生活中一個核心的社交要素,給予人們在步行社區體驗中獲得的滿足感,引發居民對於個體與社區密切關系的思考🙋🏻,對於生活目標和意義之類的思考。這些目標和意義並不一定使生活變得更容易🍂,但一定使得生活的內涵更豐富、更深刻🟤。費城西南中心城區是一個被視作“紳士化”的地區,新遷入的居民家庭通過努力不懈的參與,充分發揮了個體嵌入社區的能動性,推動一個被城市管理忽視的地區轉變為一個安全、適合步行的鄰裏,這正是步行社區社會效應的重要體現🪀💁🏼♀️。
在促進種族社區融合、解決中低收入就業、包容差異等社會功能上🙆🏼♀️,步行社區同樣具有積極持久的推動效果🫳🏻。芝加哥“小村莊”移民鄰裏地區的幫派爭鬥已有歷史,為了與幫派成員爭奪街區空間🏤,社區團體鼓勵居民們“走出去”,以溫和的方式驅趕幫派👨🦼➡️🙅🏻♀️,用圖畫取代幫派塗鴉⏸,通過體育運動引導鄰裏的男孩走上正途💞。而布拉特爾伯勒小鎮居民接納差異©️、相互支持的社區氛圍,與其迷人的空間營造一樣,持續吸引著過往的外來者。
與政治效應形成良性循環
步行社區與政治效應👂🏻。在步行社區的形成中,地方政府在政策、決策與實施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波特蘭珍珠區的再開發中🔱,波特蘭政府部門積極有為,多年來推動市中心適宜步行方面的實踐嘗試;在斯塔克維爾的棉花區,政府是“無為”的,由於極少嚴格的監管,住房市場中的私人開發得以生存並形成氣候;在費城中心城區的復興中🙍👯♂️,城市展示了某種“無為而治”的天資,中心城區布局緊湊和功能用途混合的特征從未因城市更新而遭受毀滅性破壞。
成功的步行社區也會產生政治回饋效應。適於步行的城鎮更容易治理,因為居民經常當面交流🏪,而社區參與取決於頻繁的人際接觸和對話。那些致力於創造步行社區的人更能獲得政治上的成功,雖然他們的出發點不是或至少不全是政治🫠,而只是想要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密西西比州斯塔克維爾市的丹·坎普⛹🏽♀️,積數十年之功🏃🏻,耐心營建棉花區,因其突出成就而被斯塔克維爾市的市民選為市長👩🏻⚕️。他也得以在城市建設👍、公共教育領域為人們帶來更多的改變🤽。
步行社區與政治效應可以形成良性循環。一般來說🤽🏻♀️🍖,政府鼓勵社區活動,讓市民在政府事務中擁有更大的發言權,讓參與更有效率,從而使城鎮受益。因而“公民技能”就是必需的🦌。在波特蘭🤾🏼♀️,政府舉辦系列培訓班來培養“公民技能”,提高市民辯論水平🐉0️⃣,促進公眾參與。所有的案例均表明🦀👾,步行社區的創造營建,是鄰裏協會💑、地方商人團體👩🦳、誌願者組織以及具有公民意識的個人的共同締造。而具有公民意識的個人,是首要的基礎🧘🏻♀️。
概言之,步行社區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城鎮的社會🧥、政治和經濟格局走向。目前國內許多城市正在全力推廣打造的15分鐘生活圈,實質上就是步行社區🥓👨🏿🍼。《步行可及》已為我們提供了步行社區的經典營造範本和具體營造指南。
(作者為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鏈接👠:http://paper.cnwomen.com.cn/html/2022-05/10/nw.D110000zgfnb_20220510_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