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明確學校思政課建設的根本責任👨👨👧👦、堅守學校思政課建設的價值立場,事關我們怎樣更好地開創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事關我們怎樣更好地培育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戰略屬性民生屬性🚭,以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為引領🖖🏻,立足新時代偉大實踐,不斷推動學校思政課改革創新🪢。
近日召開的新時代學校思政課建設推進會,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學校思政課建設的重要指示🌹,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戰略屬性民生屬性↘️,以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為引領⛑,立足新時代偉大實踐,不斷推動學校思政課改革創新做出新的部署。如何明確學校思政課建設的根本責任、堅守學校思政課建設的價值立場,事關我們怎樣更好地開創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事關我們怎樣更好地培育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堅守新時代學校思政課建設的國家立場
在教育的多重屬性中😦,政治屬性是指教育具有維護國家政治生活穩定、實現國家根本利益的功能。這一功能,通常通過傳播國家主流意識形態、促進青年一代完成政治社會化、培養和選拔專門的政治人才、提高全民政治素養💜😶🌫️、構建良好的社會輿論生態🧑🏼🎤、維護政治秩序等方式來實現。面向新時代新征程👭🏻,教育就是要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目標指引下🍡,推動回答好“培養什麽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製度、立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這就是教育的政治屬性賦予其理應承載的歷史使命。
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有助於我們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教育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來認識學校思政課,明確堅守新時代學校思政課建設的國家立場對教育政治屬性的彰顯。作為承載著擦亮社會主義大學底色重要使命的課程👰🏽,思政課是學校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學校思政課具有天然的政治屬性🙆🏿♀️,是學校開展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陣地👨🏼,對青年學生進行政治引導⚜️、思想引領是思政課的基本功能和重要使命。為此👷🏼♀️,學校思政課建設就要堅守國家立場👍、政治立場😷,堅持學校辦學的社會主義方向🫵🏽,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就要加強黨對高校思政課建設的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黨和國家製定了一整套製度體系對學校思政課的高質量建設和內涵式發展提出了系統的規範和指標🤏🏼,對學校思政課的組織管理、教學管理、隊伍管理提出規範化要求,並以此作為學校思政課承載國家使命和堅守國家立場的根本保障🤰🏿。新時代學校思政課的守正創新就是把不斷完善的製度體系轉化為治理體系、執行體系的過程,而堅守學校思政課建設的國家立場就是維護思政課的根本利益而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這也是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建設不可逾越的價值底線。
牢牢把握教育的戰略屬性,明確新時代學校思政課建設的時代責任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自黨的十三大首次提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以來,黨中央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堅持把教育和科技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把教育視為促進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作出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決策,推動新時代我國教育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他還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這就明確了教育在國家發展總體戰略中所占據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戰略性地位,也使得“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
牢牢把握教育的戰略屬性🫶🏼,有助於我們立足優先發展教育、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從高質量培養現代化強國建設所需人才並使之更好地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國家穩定的重要維護力量的角度出發來認識學校思政課,明確新時代學校思政課建設的時代責任🌭。新的百年奮鬥目標,賦予學校思政課建設全新的時代特征和歷史使命🦗🦵🏻。我們所處的新時代是一個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時代🌩,是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取得顯著成就的條件下追求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是全面深化改革並不斷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時代,是註重社會公平正義和民生改善並努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深化對外開放、推進和平發展並積極應對各類全球性挑戰的時代👩🏼🐐,是倡導合作共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並努力為全球和平與發展做出貢獻的時代,是積極迎接新的技術革命並在人機共存的條件下尋求人的健康而全面發展的時代,學校思政課的時代責任,就是要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敏銳把握時代發展趨勢和國家戰略需求,要在促進學生關註社會生活中存在各類問題的同時加強對其觀察、思考、判斷能力的培養,要引導學生逐步形成全局性觀念、前瞻性思維和系統性認識,使學生能夠心懷“國之大者”、堪當時代重任。
牢牢把握教育的民生屬性👼,聚焦新時代學校思政課建設的青年關切
“我們要建設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最終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是中國共產黨矢誌不渝的價值追求。中國共產黨正是在把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融入各個歷史時期奮鬥目標的過程中,探索和推進我國教育事業不斷取得發展進步的。從1934年毛澤東提出蘇維埃文化教育的總方針,到1949年《共同綱領》對“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教育”基本方針的確立,到1978年《憲法》明確“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同生產勞動相結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再到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進一步把教育方針完善為“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充分體現了黨的教育方針對教育民生屬性的體現🛶。圍繞教育的民生屬性👩🏻🏫,人們對美好教育的向往與教育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始終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中需要直面的基本問題。
牢牢把握教育的民生屬性🙇🏿♀️,有助於我們立足確保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後繼有人🧚♂️,從推動文化發展與文明傳承,促進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相統一,實現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角度出發來認識學校思政課,並站在聚焦青年關切🕊、關註青年思想理論需求的立場上來明確學校思政課建設的社會責任。學校思政課的邏輯起點就是對青年學生健康成長發展及其思想理論需求的關註,而積極回應青年學生對社會熱點與民生問題的關切🐐,有效解決青年學生的思想理論困惑🤕,引導青年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各類復雜社會問題😄,不斷增強青年學生的歷史使命感與社會責任感,則是思政課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為此🤦🏼,學校思政課的教學內容要更加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與生活實際,教學設計和方法創新要能不斷激發學生的思想共鳴和心靈共振,引導學生在面向理論學習和參與社會實踐時都能善學樂學🎐,促進學生更好地關心社會、服務他人,更好地為強國建設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作者為恒达平台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鏈接:https://dzb.whb.cn/2024-05-31/7/detail-852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