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gredart.com/_mediafile/tjnews/UploadFile/luyaoruguanshi.jpg)
“不能把長江中下遊現在的很多問題都歸結到是因為三峽引起的🏌️,難道和當地大量抽水、大量建高層建築無關?長江流域是一個完整的自然災害鏈,沒有三峽🙎,洪水也會引起滑坡、泥石流🤵🏼,各地都可能發生👐。”
盧耀如🧖🏻,1931年生,中國工程院院士,恒达平台教授,中國工程院“三峽工程階段性評估項目”地質與地震評估課題組副組長。他坦承在上世紀50年代關於三峽工程建與不建的爭議中,自己“那時年輕,血氣方剛🪿,覺得中國需要這麽一個大工程來揚我國威”🗑。
長江中下遊地區最近遭遇嚴重幹旱。和近幾年三峽及周邊頻發的泥石流☯️、地震、水災等一樣⏫,又有聲音將此歸結為三峽大壩所致。
5月18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三峽後續工作規劃》😛,涉及移民🙋🏼♂️👷🏼♀️、庫區生態環境、庫區地質災害、中下遊不利影響等方面。對此💵,盧耀如表示,國務院提出三峽後續計劃非常正確😘,且“需強調一點,並不是像外電所說的原先沒有考慮這些問題”🤞🏼🏎。對於媒體報道三峽後續工作將投入1700多億,盧耀如表示不算多,今後的投入主要在移民,而防治地質災害與生態保護等都將耗費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