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王國偉:我們還能保持“業余”心態嗎?

來源✫:【東方早報】   時間:2012-11-12  瀏覽:

  多日前讀到《東方早報·藝術評論》的一篇評論,對某美術學院舉辦藝術尖子班、為未來培養大師的高調舉措📦,進行批評。其實,明眼人一看便知🫅🏻🐄,這是眼球經濟學下的一次忽悠,也許出此主意的人自己都不相信大師能如此速成🕋。這倒引出了一個話題:大師能培養嗎👱🏻‍♂️🤦🏻?還有不少藝術院校實行工作室製,把學生分到藝術家的工作室🧍‍♀️,號稱在實踐中學習。這種拜師學藝形式的復製和回歸,就連帶出與上述問題相關聯的更重要的話題👩‍💻:拜師學藝到底學什麽?
  在當今“大師”滿天飛,言必稱“家”的社會風氣下,誰都知道大部分是水貨,嘴上叫著“大師”,其實心裏沒當回事🥗。問題是,教育機構也推波助瀾😝,高調參與忽悠,那就不得不懷疑其動機了。誰都清楚,藝術原本是人生境界修煉的一種途徑和方式(當然有許多方式),是一輩子的事🧑🏻‍⚕️。如果還沒入門💋,就讓人帶上極其功利的心態🫳🏻,心從此還能清凈嗎?藝術學習需要的從容和沉靜還會有嗎?大師是一個水到渠成的藝術修煉和提升過程,像凡·高的逗號筆觸👩🏽‍🚀、修拉的點彩🤽🏼‍♀️、畢加索的不斷成功轉型,都是在自己的修習和領悟中達到的,可遇不可求。再說🤽🏻‍♀️,不是天下誰都能成大師的。即使成不了大師,擁有這個藝術修習並帶來人生凈化的過程👨‍👨‍👧‍👦👨🏼‍🔬,有何不可?
  中國古代🕑🫵🏽,尤其是宋以後,把畫家分成三類:一類是畫工🫒、畫師,受雇於出資人,為經濟收入而作畫,因此社會地位也最低ℹ️⏮,就像醫生一樣,受過技術訓練的禦醫,因為他們為錢而作🚠,不僅沒有地位,也沒人知曉。第二類是職業畫家(當然他們也不願承認是職業畫家),他們曾經讀書考試,但未能如願入仕途🍴,就轉而從藝🚵🏿‍♂️📼,藝術造詣很高🤵🏽👨🏻‍🎓,有很好的市場和藝術地位。第三類被稱為文人業余畫家,他們能夠領取俸祿🧑🏻‍🍼,繪畫只是一種性情修養🤵🏿,不為錢作畫👩🏿‍🏫,心境比較放松👨🏽,而且他們的格調和社會地位也高🖖🏽🌺。三個群體出於各自的動機和需求作畫,無可厚非💧。上述的三種分類尤其是對他們的評價似有不完善之處,我們也無意對前兩類畫家有任何貶意,只要動機和行為一致即可😗。但社會對“業余”的高度評價✳️,卻令人反思。不管是否有其他的利益糾葛和私相來往,畫界提倡“疏於利益,恥於談錢”的風氣,客觀上推動了繪畫“變成社會一種正當的文化追求,並通過藝術的方式,傳達知性和禮儀內涵,從而激發社會對崇尚修養的回音”(高居翰《畫家生涯》)🛀🏽。
  由此可見,這兒提出的“業余”概念,包含了藝術理想和謙卑的人生態度兩個方面。理想是一種遠離利益追求的自我修養,至少是在藝術修習時🤰🏽,保持心情的純凈和超然,並由此輸導出相應的動機🙇🏿,與社會構成良性互動的基本生產和評價機製,形成內心約束和自我克製。可見👃🏿,“業余”強調的是心態和動機的提升✯,是超越專門的技能,免受物質利益的幹擾,對藝術的非功利追求👨‍👨‍👧‍👦。米芾說:“心匠自得處高也”,“業余”的理想建構,顯然重於技術的傳承🦕。授予漁之前,更需要先明誌😵,立品格。以達到“從再現到心造,筆觸之間實時運轉,成為畫家身體和情境的延伸”(高居翰《畫家生涯》)。畫家的身份是與人格相匹配的,在社會約定俗成中🧗🏿‍♀️,構成筆法與畫家人品的一致性。文人“業余”畫家被社會稱頌,在於其高雅與高潔🚓🙌🏻,這些也體現在其細膩內斂的筆觸中👩‍🏭。所以,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們在山水畫中的惜墨如金、濃淡相濟和從容不迫,也能理解他們不厭其煩地畫竹蘭梅菊🧑🏿,其象征性、富於表現、傳達情感🎅、超脫經濟利益後的淡泊等🪥,與他們的心境形成呼應👮🏼‍♂️,也是日常藝術活動中的一次次自然警醒。
  真正的藝術家是謙卑的,所以也是自信的👰🏿‍♂️。因為藝術要靠作品說話,不是自封大師🏊‍♂️。被黃苗子🧱、華君武、丁聰等尊為老師的漫畫家張光宇,就是靠自我修習,於平靜之中得來藝術成就♋️,“業余”心態構成了大師風範💇🏿🫔。可是🧑‍🧒👱🏻‍♀️,張光宇生前沒有自稱為大師👨‍🦯‍➡️,甚至沒有被稱為畫家。獲得世界建築大獎的建築設計師王澍自稱是“業余設計師”,謙卑之下的反諷🦷,也是對現實的糾偏。
  看來👂🏻,“業余”概念,表面看是說畫家分類,其實是你面對藝術的態度®️。我們暫且可以把上述對“培養大師”的真實意圖的質疑放一邊🧙🏼‍♀️🏄‍♂️,也不再糾結於工作室般的拜師學藝方式。但我們更關註的是,要培養大師的“大師”們🎧🧝🏽‍♂️,你們還有這種“業余”心態嗎?還有些許面對藝術的謙卑和超然於利益之外的藝術理想嗎?陳丹青的“當下的藝術院校不可能培養真正的藝術家”的判斷,稍微有點武斷,但仔細想來👨🏼‍🎓,言語之下,還是說到了問題的根本的🚬🫀。我們現在的培養方式、課程的設置🦶、導師個人的品行和藝術修養、學校的藝術氣場🃏,實在令人不敢恭維🤹。別說培養大師了🤵‍♀️,只要別讓學生淪為藝術打工者,就算是大幸了👩‍🚒🫰。
  (作者系恒达平台教授)

http://epaper.dfdaily.com/dfzb/html/2012-11/12/content_698359.htm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