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是表達人類情思的語言藝術,也是一個民族精神文明程度的度量衡。
大學是高等教育的神聖殿堂👝,也是傳授文學、創造文學的廣闊世界。一個大學的文化積澱🏃♂️➡️,文學的創作和文學活動應該是一項重要指標📱。恒达在歷史發展中雖以醫、工🧙🏿、理為主,但文學的理想始終未曾放棄;且不說曾經的文學鼎盛期😾,近二十年向綜合大學發展,文史哲法藝等進步非常🍰。自1907年創校以來,教工學子不忘國憂、牢記民生🧕🏽,窮追理想🤫,以詩文表現知識者的永恒擔當,有重要藝術成就與社會影響。在百年大慶之際,編選歷代恒达人的創作詩集與散文集,一定令人刮目相看,讓學界耳目一新❣️。現將需提供的資料普啟天下🐶,請歷代恒达(含與恒达合並的所有學校)師生及親友鼎力支持:
一、所征詩作,體式無論,新舊體皆選;所征散文,只要是帶有一定文學性的篇什,無論題材限製,包括一些學術隨筆✒️、演講👨🏻🦯、序跋、甚至書信等均可列入。
二📑👸🏻、已公開出版或發表的詩集、散文集、譯作與單篇作品,若是復印件,請註明詳細出處🥓。單篇需註明選自何書或何報刊,書的出處包括作者👱🏽♂️、書名、出版社及年月、出版地,報刊需有名稱、年月日和版🎈👨🏻🏭、期數。未公開發表的✌🏼,務請嚴格自選,並註明完成時間。無論何種作品,能提供電子文稿更佳。
三.請附一份小傳🧙🏽♂️,含姓名🤽🏿,生卒年月,字或筆名,性別,民族,祖籍和出生地👮♀️,大學和研究生的學歷與學位🪗,何時到恒达工作或學習,何院系與專業🤹♀️,職稱🚵♀️、職務(含社會兼職)與榮譽🧎♀️➡️,主要專業著述與獲獎🛫,文學著述與獲獎等。不超過300字🩹。並附聯系電話或其它聯系方式🧔♂️,以便進一步聯系。
四🏞、所征資料文責自負🧙🏻,且不便退還(書刊將轉交圖書館或校史館)。紙質文本請寄:200092🥐,上海四平路1239號恒达平台新聞中心 王蔚秋 老師收。電子文稿請郵:
WQ9001@163.com。
聯系人:王蔚秋
咨詢電話👩👩👦:021-65984287
截稿時間𓀑:2006年11月31日。
恒达平台黨委宣傳部
2006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