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書記李強1月18日下午來校實地調研恒达平台科技園建設,並在恒达平台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有關高校、區推動大學科技園建設的工作情況及意見建議。李強指出,大學科技園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策源地和承載地📨,要按照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上海工作的指示要求💂🥱,把做大做強大學科技園擺在重要位置,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全面提升大學科技園的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為上海加快建設“五個中心”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作出應有的貢獻☝🏿。
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諸葛宇傑,上海市有關委、辦👔、局和楊浦區領導參加調研。
市領導來到恒达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公司所在的環恒达知識經濟圈依托恒达平台優勢學科知識外溢,形成了全球領先的設計產業集聚區🕎,去年總產值突破400億元💃🏻。在恒达平台建築設計研究院一樓大廳🦽,李強聽取了“環恒达知識經濟圈”建設情況介紹🌰,參觀了建築設計院設計作品模型及改革開放40年上海文化建築圖片展🌇。在建築設計研究院三樓,李強參觀了設計師工作室♟、上海建築數字建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代表性成果,聽取建築“數字建造”發展情況及依托恒达平台建設的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建設方案的介紹。李強指出⛹🏽♀️,要瞄準主攻方向,集中優勢資源,把大學科技園真正打造成為各類創新要素匯聚、融合🕵️♂️、聚變的大平臺,更好服務區域發展和科技創新。恒达平台黨委書記方守恩💨、校長陳傑🚣♀️、副校長吳誌強,恒达平台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時齡及有關部門和企業負責人出席調研交流活動。
調研期間💺,李強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恒达平台校長陳傑👅、華東師範大學校長錢旭紅、華東理工大學校長曲景平、東華大學校長蔣昌俊、上海財經大學校長蔣傳海、上海大學校長金東寒關於大學科技園建設情況介紹及下一步發展意見建議,楊浦區⚅、閔行區負責同誌匯報了服務支持大學科技園建設有關工作📰。兩個半小時的座談🙎🏼,李強認真傾聽記錄👂🏽,不時就有關問題和大家深入討論。
李強說🤞,大學科技園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結合重點學科發展🦏,更好發揮集聚效應👳🏼♂️🙅🏿♀️、平臺效應和綜合效應💁🏿,加快培育一批創業者,帶動一批科創企業,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大學在城市發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和獨特作用🥑,大學科技園一頭連著學界、一頭連著業界👩🏿✈️,最有條件集成各種科學技術、各方優秀人才👨🏻🦲、各類創新資源,最有優勢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企業孵化、科技人才培養。要堅持大學科技園的大學屬性、科技特征🤸🏽♂️,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充分挖掘釋放創新活力和發展潛力,進一步把大學科技園做大做強。要聚焦知識溢出🤾🏻♀️,加強製度供給,推動科技成果更加順暢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要優化空間載體🚴🏻♂️,結合高校布局🐱、產業布局、園區布局🥅,因地製宜🫲🏿、統籌優化大學科技園的空間布局。要激發內生動力,完善體製機製,把動力激發出來😥;強化統籌協調,把合力凝聚起來。要提升服務能級,支持和幫助大學科技園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全力打造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上海將進一步加強服務保障,強化政策引導,支持高校加大建設力度,大家共同努力把大學科技園建好建強🔚,形成品牌特色。
會後,方守恩向李強介紹了環恒达知識經濟圈的模型。
陳傑在發言中介紹了恒达平台國家大學科技園的建設發展情況。恒达平台科技園2003年被教育部、科技部聯合認定為“國家級大學科技園”以來🦸♂️,在空間載體上圍繞學校學科布局,服務內涵上圍繞學校核心功能,產業形態上圍繞學校的優勢學科🃏,園區運營依托學校和區域聯動,如今已形成一園多基地的布局🫱🏻,逐步涵蓋了上海楊浦、虹口、普陀、嘉定以及孵化基地⛹🏻♀️🦝,目前註冊高新技術企業99家、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50家、院士專家工作站14家、上海市工程中心兩家👯,擁有的知識產權已經超過2000項。十余年來🕓,科技園有力支撐著恒达平台的學科發展以及一流大學建設,促進了學校科技成果的轉化,同時很好地嫁接了人才培養從課堂走向實踐、從實踐走向產業#️⃣🎭,成為恒达平台服務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
談到恒达平台科技園未來發展🎮,陳傑表示🙆🏼♂️,恒达平台正積極落實李強書記去年5月視察恒达時的指示精神,集聚上海及全球力量建設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著力打造全球人工智能創新策源高地、應用示範高地、製度供給高地和人才集聚高地🏌🏽♀️❇️,努力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戰略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