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漫步大學校園,一條條廣告橫幅、一塊塊廣告牌隨處可見,曾經是廣告“禁區”的大學校園如今正被濃濃的商業氣氛所包圍。廣告大舉進入,作為校園廣告受眾目標的學生🏤,是怎麽來看待廣告的,家長和老師意見又如何?帶著這些問題⬆️,筆者近日走訪了一些高校。
學生:我們並不反對校園廣告
筆者發現🫑,在校園裏做廣告的大多是眼鏡店、電子產品、飯店、影視廳和一些培訓信息等👋🏿👒。校園廣告的形式主要是贊助學生活動,商家提供獎品或獎金🧑🦲,學生團體通過冠名🛼、海報🍎🧏🏻♀️、橫幅等形式為商家提供宣傳服務,也有時候根據商家的要求,為對方散發產品廣告等🕸。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學院周濤同學認為,廣告給校園增添了不少亮色和生氣;同時也提供給我們很多消費信息,給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
聶同學是武漢化工學院的一位學生會幹部,在每次組織一些重要活動時都會去找一些商家合作0️⃣。他對筆者說道:學校給我們開展活動的經費很少,在很大程度上都要靠我們自己想辦法,尋找商家合作⛹🏿♀️。一方面我們有了活動經費,另一方面也給商家提供了方便,這對大家都有利。
老師:正常但要把握好
在談到校園廣告時,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鄢慶豐老師說:“廣告進校園是很正常的,因為校園有消費需求,存在購買力。”
至於廣告對學生消費的影響,他認為,在校園裏🙏🏽👩🏻🦼,廣告的效應還是比較明顯的🎰🍷,特別是對大學生這樣的年輕群體,能夠形成一定的沖動購買。其實更重要的是潛在的消費和購買力,畢竟畢業以後大學生一般消費能力都較強,以後出去就會成為校園品牌的忠實消費者📊。這種做法,其實就是營銷中的市場培育,只不過是相對提前而已。
同時,他也認為🫵🏻,對於學生而言📐,讓學生感受到廣告的魅力👰🏿♂️,感受到市場經濟的氣息🚵🏻♂️,對他們踏上社會是不無裨益的。不過如果把握不好,現在就形成過強的市場取向🙇🏻,其實未必是好事情🫷🏽,至少可以用現在的流行語言“過於功利化”來抨擊,所以,為保護大學生的心靈,還是少一些校園廣告潛移默化的好。
家長:應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一位男生的父親認為,商家到校園裏做廣告也不是什麽壞事❤️🔥,但也要分清什麽樣的產品,是否適合學生🧝🏼♀️🎷,會不會造成學生不良的消費習慣🧑🏽🎨。在這方面學校應該采取一些措施給予限製🧑🦰,不能讓什麽樣的廣告都進來🙅🏽♂️,一些高檔品🅾️、奢侈品,就應該嚴格禁止,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武漢化工學院聶同學的母親則另有看法👫🏻,她認為,學校是學習的場所,應該創造安靜的學習環境👍🏿🤽🏿♀️,不應該成為商家競爭的陣地。今年她送孩子去開學的時候,看見在通往學生公寓的馬路上掛了一路的橫幅👰,有眼鏡店、飯店,還有音像店什麽的🎥,反正很多👴🫘,讓人眼花繚亂✌🏽。
學校還是應該重視學術氛圍的營造,通過這種方法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真正地感染人🪽、熏陶人、塑造人👵🏿。而另一位母親則表現出擔憂,她告訴我們,由於小孩高中的時候就住校,平時的著裝管不著,現在才發現,他全身上下都是名牌,還稱非名牌不穿🍚😾。青年人引領時尚潮流,可不知什麽時候大學生在一些人眼中也成為消費貴族,真的不可思議🤹🏻♀️。她說:“商業廣告嚴重地刺激和扭曲了孩子的消費心理。”
共同的聲音:規範管理💴,美化校園
在談到校園廣告的管理時,華中科技大學的吳同學說:“最好安排專用的場地懸掛和張貼橫幅📫、海報,盡量保持美觀,及時對過期廣告進行清理。”同時⚃,他認為👆🏽🍃,做廣告應該以人為本,廣告的設計也應該是人性化的,不僅不能破壞校園的美觀🌄,而且還要起到美化校園的效果👱🏻,給人以藝術的享受👨🏻🦯➡️,那樣廣告的效果會更好。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學院的韋路老師認為,對校園廣告的管理首先應該更新管理觀念♏️,應該肯定校園廣告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認同它的存在。同時學校應該適當對其內容進行管理,除了不健康的信息之外,還應防止對於奢靡生活的過分刺激🌉,保證校園廣告內容的科學與健康🎟。
華中師範大學的一位老師認為🦼,校園廣告的形式太單調🤴🏿,內容太枯燥,多是諸如“ⅹⅹ公司祝ⅹⅹ活動圓滿成功!”🧑🏿🏭,缺乏新意⏩,沒有內涵,往往效果也不很好,同時公益廣告也太少了。校園廣告應該考慮校園特殊性,它與商業廣告不同👩🏿💻,最好能夠尋找到兩者的結合點🧏🏼♂️🏟,商業意識含蓄一點。他還認為,無論是商家還是廣告商都應該具備社會責任感,應該正確地引導學生💅,對學生負責。
《中國教育報》 ( 2002年12月3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