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寬學生選擇專業的空間
“無論中外🕵🏼♂️,剛上大學的學生都有一部分處於懵懂的狀態💁🏿♀️,很多人選擇專業只是出於一個相當盲目的動機🦯👮♂️。”長期從事教育教學研究的清華大學教務處袁德寧教授告訴記者,正是這種盲目性導致了很多考生在享受著考入自己心儀學校喜悅的同時🧑🏻🤝🧑🏻,也心懷沒能考上自己喜愛專業的惆悵。
為什麽大學生目前還不能完全由自己選擇系科和專業呢?
袁德寧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們的社會還沒有達到成熟的市場經濟的水平。我們需要在個人的誌趣和社會的需求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此外👩🏻🦽,高校現有資源無法滿足數目相對巨大的學生的需求,這是一個社會問題😱。”
據了解,清華目前需要轉專業或轉系的學生約占學生總數的5%至10%。針對這一情況🛜,學校主要采取五個方面的措施來拓展學生選擇專業的空間🙎🏿♂️:一是對於個別有突出專業誌趣和特長的學生允許轉專業。二是學生可以在學習主修專業的同時👻,根據愛好自行選擇輔修專業。三是免試直讀研究生的學生會有10%左右到別的院系進行學習🐶。四是清華部分院系已經或是正在準備實行按院招生、大類培養👩🏻🎨。五是目前在全校範圍內實行的轉系製度🦉。
自主選擇是對學生的考驗
教務處常務副處長汪蕙在分析學生轉系原因時說🤏🏿🧑🏿🚒:“一些考生在高考時面對大學的上百個學科並沒有明確的方向,多種因素使得一些學生的就讀專業並非自己的興趣所在🪖。”
采訪中記者發現,固然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轉系的原因是因為興趣所致,但也有一部分學生轉系的動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追求熱門專業的心理,缺乏深思熟慮。
一位傳統工科學科的學生說,同學們往往是在大三和大四才開始喜歡上了自己的專業🧔🏻♂️🔈,因為相當一部分同學在低年級的時候對於本專業並不了解🌐,再加上受社會上的冷門和熱門等思想的影響👨✈️🕋,他們中就會有一些人選擇轉系🦂👷♀️。一位教授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從學生培養的角度,對於轉系,我有兩方面的想法,一是要尊重學生的意誌和想法👰🏿,二是我們要引導和教育學生🏨,讓他們能夠作出更加冷靜的選擇😥🤦🏻♀️。”
教務處副處長鄧麗曼說:“學生轉系必須經過比較全面的考慮。興趣和愛好也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隨著學生的成長不斷發生變化的🙅🏼♂️。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轉系能否成功還取決於競爭的結果🦕,我們的同學們還需要站得更高一點來看待這些問題。”
轉系等更加個性化的培養方案和各種教學改革措施的出臺⁉️,除了帶給學校在教學、管理等方面更多的挑戰之外🪟,最受挑戰的還是學生自己🎿。鄧麗曼說🤙🏽:“我們給學生配置好了各種學習‘營養餐’,但‘營養餐’真正發揮作用還是需要學生去選擇的。自主選擇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
專業也要貼近學生
一旦系與系之間的壁壘被打破,學生流動的可能性大了起來,不難推測,學校會出現所謂的熱門專業被擠破門檻、傳統學科的部分學生急於轉出的現象🚶➡️。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這些現象的產生呢?
袁德寧指出:“學校非常鼓勵各個系采取各種措施🤽🏼♀️,保持本系對學生的吸引力。如提高教學質量,加大教學的投入📋,積極進行本專業的改革👰♀️。學校鼓勵各個院系在大一的時候給學生開專業概論課,介紹本專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鄧麗曼說:“大一學生對專業的東西接觸得不多,各個院系應該努力讓學生去了解本專業。系領導🦈、教師、班主任、輔導員等都要以各種渠道來做這個工作。最重要的是課程體系要適合社會發展需要和人才培養要求,還要把系學科發展和學生成長、系裏的發展前景、就業的情況介紹給學生,使專業和學生更貼近。”(周襄楠 顧淑霞 本報記者 範緒鋒)
《中國教育報》2003年3月29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