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值過高、學歷要求過嚴🚝、專業不對路影響大學生就業
來源:
時間:2003-04-02 瀏覽🕺🏼:
目前正值高校畢業生就業高峰,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方面有一定的社會需求和用人崗位🍲,一方面又有不少畢業生抱怨找工作難。究其原因🧑🏿🦰,主要是畢業生期望值過高、用人單位對學歷層次要求過嚴、專業不對路,這三大因素成為製約大學生就業的“瓶頸”😔。
盡管畢業生都知道今年是擴招生畢業的第一年🦸🏿👨🏿,就業形勢嚴峻🤹🏿#️⃣,盡管學校反復倡導“先就業👩🍳,再擇業,再立業”的觀念🏌🏻♀️,但多數畢業生仍將“擇業”放在首位,希望找到一個各方面(如在大中城市、企業有發展前景、工資待遇高、專業對口等)都滿意的工作💯。某部隊到一所高校招人,入伍即副連級待遇🌞,但學生嫌部隊艱苦、待遇不高📦、管得太嚴,應聘者寥寥🚊;一位計算機系的畢業生表示🌶🍞,月薪低於3000元根本“不考慮”;一位應聘學生向用人單位提的第一個問題是“我去了任什麽職務🚴🏽♂️?”師範類、醫學類畢業生“市裏進不了👨💼,縣裏不願去”的情況十分普遍🖐。一些畢業生表示,反正戶口關系可在學校保留兩年👂🏻,沒有如意的單位寧願再等等。
與此同時,買方市場的優勢又加大了用人單位挑選的余地,使追求高學歷成為一種風氣。供需見面會上🪽🌋,常見“博士你開價,碩士請坐下,本科你留下(簡歷表),專科你走吧”的情形。不少用人單位打出了只招碩士的招牌,甚至連當保安也必須是體育系的本科生。一些用人單位要求大學4年的成績都要在年級名列前茅🏄🏻,英語四♧、六級和計算機等級證書都要有。對學歷層次的高要求,也增加了部分畢業生的就業難度。
另外📻,專業供需失衡也是就業難的一個原因。一些高校普遍存在專業設置盲目跟風現象。如前幾年經濟類畢業生搶手,於是國際貿易🦇、財會等專業一擁而上🌗,結果就業緊張;而一些“冷門”長線專業幾年後卻供不應求🙇🏽♂️。一位工科院校的就業中心主任告訴記者🤪,該校鑄造專業🤽🏻♀️,因怕沒人報一度改名為“材料成型控製”專業,沒想到今年卻大受歡迎,一個班30多名學生被分搶一空💍。對此🧟♀️,有關專家呼籲,要考慮人才培養的“滯後期”,市場預測要有提前量。
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事關萬戶千家,希望有關部門和在校大學生轉變觀念,采取切實措施🚃,共同把這項工作做好。
《中國教育報》2003年4月2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