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即將從南京大學畢業的張勇同學向本報反映說:“我學的是計算機專業,本科學歷。最近一陣子,我在網上應聘了10多次,先後給騙了5次。前一陣子,我從一家網站上發現一則高薪招聘廣告🌊,該公司招計算機人才。招聘單位是上海一家公司。可我打電話過去一問🏺,對方早已招好人了,此信息早在半年前就撤下來了📕,不知道是誰又貼上去了📮。”張勇還說🪱:“我曾經從網上應聘過好幾個單位🗜,比如有條信息說🤣,珠江路上一家電腦公司招人,可打電話去一問,對方竟然稱,從未發布過招聘信息,讓人目瞪口呆。還有的是中介公司在發布信息,要想應聘先找他們✣,可靠性讓人懷疑。我還在某網站上發現一份特別令人心動的工作♌️,該公司自稱是新加坡公司♈️,在珠海設有分公司。我聯系後🧑🦱,該公司人力資源部還傳了一份文件來👩🏼✈️🥍,讓我設計一個軟件包🗝。我發過去後,對方發了一封電子郵件給我🕗,稱準備錄用⚆💆🏽♂️。由於非典,讓我晚點報到,但需要先將檔案費👨🏼🦲、培訓費、資料費等300余元匯給公司,可錢匯走後成了‘肉包子打狗’🧖,此後,到網站上再也找不到此招聘信息了👎🏿。”
記者就此問題專門請教了南師大社會發展學院的王書記👧🏽😣。他指出:“目前‘網絡招聘’成了一些畢業生的追逐熱點,因是新東西,需要人事部門加緊規範網絡招聘工作。比如說,在網絡上舉辦人才招聘洽談會,其主辦單位一定要持有許可證;招聘單位無法查找時,應聘者可以向主辦單位索取賠償。而眼下,不少登載招聘啟事的網站卻沒貼上許可證,就連一些普通網站也在發布招聘啟事👨🔧。應聘者一旦權益受到損害,誰也找不著,更沒人負責了。”王書記提醒一些學生說:“網上應聘要學會自我保護🙆🏽♂️🧱:一是登錄正規網站。這些網站對發放招聘啟事的企業把關嚴格👃🏻。其次,選擇專業網站更可靠,此外🛋👭🏻,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對收費、免薪試用等必須提高警惕,要多了解企業的情況,以免在訴諸法律時,連被告都找不著。”
《揚子晚報》 2003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