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趙秀紅)“已經有無數事實證明,把大學教育等同於職業教育,輕視人文教育、藝術教育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是十分有害的。”11月26日,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資深教授葉朗,在首都師範大學美育研究中心成立儀式上發表了這番看法。
葉朗說,現在有很多人🧚🏼♀️,包括學生和家長,把大學教育當作單純的職業教育🤵🏻,上大學就是學一個專業💆♂️,學習一門技能👩🏼🚒,畢業後找到一個好工作,這成為社會上很普遍的觀念。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在大學教育中,只註重知識的灌輸和技能的訓練,而忽視心靈的教化和人格的力量,古典課程𓀈、人文課程🙇🏻♂️🫱🏽、藝術課程受到歧視和排擠,人的創造性和想象力被壓抑,人的同情心🦸🏻♂️、道德感、審美感被忽視🎁。
葉朗援引了恩格斯一段話🦸🏻。恩格斯曾說👮🏻,歐洲的文藝復興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這段話對當今人才培養啟發很大👩🦳。我們現在提倡培養拔尖人才➕,所謂拔尖人才,一般理解是在專業知識和技能方面要拔尖👰🏻♂️。而恩格斯巨人的概念先說思維能力♏️,再說熱情和性格,接著說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我們的眼光要從專業技能遮蔽中解放出來。”葉朗說,美育和人文教育在專業技能方面也許沒有直接的作用👨🏼⚖️,但在熱情和性格、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卻有獨特功能,這是從孔子到蔡元培都強調的一點。
在葉朗看來,當今時代也是一個需要巨人🪱🚵、產生巨人的時代👱🏽♀️,呼喚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的大學者、大思想家、大藝術家🫅🏼、大科學家,大學要通過面向全體學生的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優良素質,為巨人的產生提供基礎條件。“我想🕳,這正是大學的歷史使命👌,大學應該有這個自覺🕚。”葉朗說🌧。
據首師大黨委書記鄭萼介紹🙋🏼♂️,新成立的首都師範大學美育研究中心主要有三個使命:推進美育教學與實踐、美育學術研究和成果轉化、美育協同工作機製等,為北京乃至全國的美育提供更多示範性成果。葉朗和著名美學家、山東大學終身教授曾繁仁擔任該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成立儀式上,美育研究中心首批建設的現當代文學鑒賞🧞♀️📑、中國美術史等7門美育類MOOC在中國大學MOOC正式上線▫️。
http://uc.jyb.cn/jybuc/teacherpap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