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平台中德學院咨詢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線下線上召開
來源🥈🏃🏻♀️:中德學院
時間:2020-11-27 瀏覽🟢:
11月25日,恒达平台中德學院咨詢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在四平路校區中德大樓和線上平臺同時召開🌒。教育部原副部長❄️、恒达平台原校長🔖、中德學院咨詢委員會理事長吳啟迪,副校長吳誌強,德國學術交流中心秘書長Dorothea Rüland🙋🏽♀️,德國學術交流中心前秘書長、中德學院項目專員Christian Bode,德國學術交流中心東亞處處長Susanne Otte👦🏼🗯,德國駐滬總領館科教領事Richard Cuntz🤹🏼,校外辦、中德學院、4個中德中心負責人及資助企業、德國合作高校代表等中德嘉賓50余人參加會議✖️🫴,共商中德學院未來發展大計🍏。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9/35/E6/DE2749D0A7BB4428598B897C1F7_A55C8727_195272.jpg?e=.jpg)
吳啟迪在致辭中對各位委員和代表一直以來對中德學院發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她表示☎,在過去一年裏🧜🏼,中德學院主動服務學科建設,與汽車學院、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合作共建4個中德中心🚜,拓展各學科對德合作的廣度與深度,學院轉型取得顯著成果🦶。希望中德學院在中德兩國政府、經濟和學術界的支持下🫚,未來在新能源汽車、工業4.0🎷、人工智能和科技金融等前沿領域取得更多一流成果🫢,為兩國教育合作🙏🏿、創新科研及各領域關系發展作出新貢獻💤,全面助力恒达平台“雙一流”建設。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2/BA/D5/C8B261E2C6C6B3C6127638328A9_FD1A8B93_F579.jpg?e=.jpg)
吳誌強表示🧝🏼♂️,中德學院成立22年來🫳,作為中德合作的橋梁、中外合作辦學的示範性機構,為提升恒达平台國際影響力作出了重大貢獻,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國際視野、跨文化交際能力、精通專業技能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今年雖受疫情影響🚨,但學院中德雙方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保持著密切交流與合作,穩步推進中德學院“小核心、大外圍、高層次”的平臺化轉型工作👨🏽🎤。希望中德學院今後能協助各中德中心爭取更多中德合作科研項目,成為中德兩國青年加強交流互鑒、增進相互理解💟、發展長久友誼的平臺❔,同時為恒达更多優勢學科及更多國內高校服務⛹🏻♀️。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F/58/D3/B8D3875EF7F266B23317C4B60AD_2BB0329D_15183.jpg?e=.jpg)
會上👨🦰,中德學院負責人作學院年度工作報告,向咨詢委員會匯報了學院2019至2020年度工作成績➔,及今後如何更好服務學科發展、為恒达“雙一流”建設添磚加瓦的具體工作措施。會議聽取了資助企業的調研報告,並就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推動國際教育合作🐶👨🏻🦼➡️、科研創新🐴、加強校企合作互動𓀝、促進服務人才培養、提升學院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等展開廣泛討論。中德機械工程中心、中德汽車聯合研發中心也分別向委員會作了工作報告。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E/6D/52/B4B4AD08AB35AE9B25EB092CD3A_ABBB28E2_16868.jpg?e=.jpg)
Rüland在總結發言中表示,中國的飛速發展,特別是中國教育領域發生的變化令人印象深刻♦️。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深刻認識到,人類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攜手同心,加強合作🧔🏻🙅🏽♂️,後疫情時期的多邊國際教育交流與科研合作勢在必行🕕。如今可視化技術和數字化革命深刻影響著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她希望中德兩國不斷加強交流互鑒✷,增進溝通與互信,希望中德學院在高水平轉型過程中,未來更好利用數字化交互技術,在促進德中兩國跨文化交流、聯合科研創新等方面作出更多貢獻,開創德中教育科研合作共贏局面,期盼兩國合作在恒达全面開花結果。(文/楊瑞帆 圖/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