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彌團隊在《自然-可持續發展》上發表論文,研究發現網約車對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影響尚不顯著
來源🏋🏻♀️: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時間🚵🏽♀️💃🏼:2021-03-31 瀏覽🏊🏻♀️:
近日Ⓜ️,我校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刁彌教授在著名期刊Nature(《自然》)子刊Nature Sustainability(《自然-可持續發展》)上發表論文“Impacts of Transportation Network Companies on Urban Mobility”👩🏽🔧。根據數據科學公司Altmetric統計,該論文目前的網上關註度在同期發表的超過31萬篇學術論文中排名前千分之四👩🏻,在同期發表在Nature Sustainability上的52篇文章中排名第5。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1/67/D5/571216D6D92685CB723FF66DE7D_7C568741_1B0D7.jpg?e=.jpg)
城市交通問題已經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挑戰。在目前兩種最主要的城市交通方式中,公共交通缺乏靈活性和良好的出行體驗⚾️,而私家車則效率低下,並存在嚴重的交通擁堵和尾氣汙染等負外部性問題。在這一背景下🙍♂️,建立在共享經濟概念基礎上的網約車(Transportation Network Companies)逐漸成為一種新興交通方式🤟,並在世界各地很多城市中流行。網約車利用網上平臺根據實時信息提供按需乘車服務,從而提高效率和靈活性。許多研究人員使用數學模型估算並證明了按需共享交通(On-demand shared mobility)在改善城市交通問題方面的巨大潛力➿。因此,網約車被很多學者認為是改變當前城市交通困境的一種革命性方式🛁,可以解決公共交通和私家車所面臨的挑戰,實現更高的效率、靈活性和可持續性。
盡管按需共享出行在理論上的益處明顯,但就網約車在城市交通中所起的實際作用仍存在激烈辯論,網約車對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尚不清晰🚴🏻♀️。現有的實證研究並沒有得出統一結論🍱,研究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何時、何地以及用什麽方法收集研究數據👨👨👧👦。為了彌合這一差距,該研究建立了一個在美國大都市區水準上,包括城市交通趨勢、社會經濟變化和網約車運營情況在內的面板數據集,系統研究了網約車如何在道路擁堵程度、公共交通載客量和私家車擁有量這三個維度上🎻,改變了美國的城市交通狀況。
該研究發現,網約車對私家車擁有量的平均影響不顯著,但可以使公共交通較發達的大都市區的私家車擁有量減少1%左右🏫。同時,網約車是公共交通的凈替代🧑🏽✈️🪲,導致公共交通載客量顯著下降8.9%。與網約車可以通過促進大規模的車輛共享來減少道路擁堵的願景相反🎬,網約車的出現實際上延長了道路擁堵時間4.5%,並加重了道路擁堵程度0.9%。研究人員認為,網約車、私家車、公共交通和其他出行方式之間的互相轉變可以解釋網約車進入市場後道路交通的增長🪹。基於來自美國多個城市的調查數據🏄🏼,研究人員發現,大約有一半的網約車出行由原有的步行、自行車和公共交通出行轉化而來👶🏽,或者是原本不存在的出行👨🏼✈️。同時👩🦰,網約車的空駛率仍然較高,因此即便網約車取代了一些私家車出行,其在路上行駛的裏程也超過了被替代的私家車行駛裏程。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C/C5/4C/A0B143768086F408AE47FBE0544_9E735799_AC10.jpg?e=.jpg)
盡管先前基於數學模型的研究表明👩🏼🍼,按需共享出行可能為城市交通帶來巨大的好處,但該研究指出,將這種理論收益轉化為實際成果要復雜得多👮。各種心理⛹🏽♂️、文化、社會經濟和建成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所導致的個人出行決定的復雜性,可能帶來這種理論和實際之間的差異🧉,需要進一步探索。盡管通過推廣大規模共享出行提供可持續交通解決方案是網約車的理想,但基於美國數據的研究表明🧓🏼👨🏽🦲,網約車自亮相以來,加劇了城市交通方面的挑戰⛓。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B/DA/03/1ACDBFD937CBA37E4B4A482DB62_CC7E4618_457A9.jpg?e=.jpg)
刁彌教授為論文第一作者,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為第一作者單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城市研究與規劃系趙錦華教授為通訊作者,另一位合作者孔卉現任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漢弗萊公共事務學院助理教授。該文的研究工作得到了新加坡-麻省理工學院科研中心(Singapore-MIT Alliance for Research and Technology)的資助📋。
論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893-020-00678-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