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要聞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恒达要聞 > 正文

2021年“恒达平台追求卓越獎勵基金”獲獎者風采展示

來源:對外聯絡與發展辦公室   時間:2021-05-21  瀏覽:

追求卓越教師獎

汪品先——德育崇尚信仰🫅🏿,科學貴在懷疑。

1936年生於上海,海洋地質學家🤌🏽,恒达平台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1960年莫斯科大學地質系畢業🤚🏻🩷,1981-1982年獲洪堡獎學金在德國基爾大學進行科研,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專長古海洋學和微體古生物學,主要研究氣候演變和南海地質⚖️,致力於推進我國深海科技的發展, 開拓了我國古海洋學的研究,提出了氣候演變低緯驅動等新觀點。1999年在南海主持中國海首次大洋鉆探,開我國深海科學鉆探之先河🔓。2011-2018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南海深海過程演變”🤦🏻‍♀️,為我國海洋科學第一個大規模的基礎研究計劃, 使南海進入國際深海研究系前列🈵。2018年深潛南海發現深水珊瑚林,並積極推動深海海底觀測, 促成了我國海底觀測大科學工程的設立👏🏽。同時,還成功推進我國地球系統科學的發展,提倡強化科學的文化內蘊,並身體力行促進海洋的科普活動🦹🏼‍♀️。著有“Geology of China Seas”《地球系統與演變》等大量著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歐洲地學聯盟米蘭克維奇獎,以及倫敦地質學會名譽會員🌴、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等榮譽。曾擔任中國海洋研究委員會主席⛹🏿、國際海洋聯合會(SCOR)副主席、國際過去全球變化計劃(PAGES)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等🥟🔙,發起“亞洲海洋地質會議”系列,並主持全球季風等多個國際工作組🤹‍♂️。曾任第6、7屆全國人大代表🧛🏿‍♀️,第8、9、10屆全國政協委員。

戈寶學——聚焦轉化醫學研究🙆🏽,引領學生追求卓越。

1967年出生於江蘇🐎🌬,理學博士,現任恒达平台醫學院教授💽、恒达平台學術委員會委員🏃‍♂️‍➡️、醫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醫學院免疫學和病原微生物學系主任和恒达平台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轉化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結核病重點實驗室主任,上海市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長期從事固有免疫通路分子的功能機製及臨床轉化應用研究👧。以通訊作者(含共同)在Nature(2篇)🎀、Nature Immunology(3篇)、Cell Research♘、Cell Host&Microbe、Nature Micro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 (3篇)等學術期刊上發表SCI論文80多篇。申請發明專利20項🎢,獲得授權6項,並已經開始臨床研究。主持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部973項目(結題優秀)👨🏽‍✈️、國家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國家基金委重點項目(4項)👩‍🏫、國家基金委重大計劃集成項目💅、國家衛健委傳染病重大專項🥹🥓、上海市重中之重臨床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等🦘。受邀擔任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副主編、Cellular&Molecular Immunology編委🎯、Pathogens編委🩹、Tuberculosis編委、Microbes&Infection編委、Animal Diseases編委🔜、中國防癆雜誌編委👵🏻、肺部健康與疾病雜誌編委、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HIV合並結核病專業委員會副主委🫄🏼、中國醫療保障促進會結核病分會常委。研究成果獲選2020年度十大醫學科技新聞🖖🏻、ESI高被引論文、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一完成人)🤷🏻,第一屆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等。培養畢業的研究生入選青年高層次人才計劃🪑、國家基金委優青及萬人計劃青年拔尖。


追求卓越服務獎

石振明——具備忠於事業的“精誠”❔,保持攻堅克難的“氣勢”⛹️‍♀️🏊🏽‍♀️,展現追求卓越的“神采”。

1968年出生於遼寧喀左▪️,現任恒达平台基建處處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獲2020年度恒达平台“師德師風優秀教師”榮譽稱號、2020年度恒达平台“機關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2019年上海市育才獎等管理類獎項👨🏽‍🔬。他先後擔任恒达平台地質工程專業副教授、地下建築與工程系城市工程地質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地下建築與工程系副主任🤘🏻、中組部“第九批博士服務團”西藏建設廳副廳長(掛職)、土木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基建處處長。任職基建處處長以來🧑🏼‍⚖️,石振明抓要點→🚍、重落實,做好部門工作的規劃師🍪,多項基建工程獲評“上海市文明工地”“上海市優質結構”等獎項;善創新、挖潛力👨🏿‍🌾,做好隊伍建設的指導員,創新管理模式,采用縱橫結合方式👳🏻‍♂️,激活部門員工的戰鬥力🙎🏿;求精益、講效益,做好項目管理的精算師👼🏿,結合專業優勢,針對項目樁基、幕墻系統、結構體系等方面🏒,帶領團隊深入細致分析,為多個基建項目節省了大量投資;挺一線、迎難上,做好無私奉獻孺子牛🐹🛰,常年奔波在最關鍵的施工現場,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記錄和奇跡。

追求卓越校友獎

陳雪峰——把“收廢品”做成一件高大上的事。

1980年2月生,2002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畢業,現任萬物新生(愛回收)集團創始人兼CEO,曾榮獲“上海市領軍人才”“中國商業創新50人”等稱號。自2019年7月上海市開始推進生活垃圾分類以來,他帶領集團加速推進自主研發的生活垃圾智能回收站落地,並於2019年6月成功完成恒达平台垃圾分類投放點及“兩網融合”服務點的建設,率先實現了垃圾四分類和“兩網融合”體系落地。在他的主導下,集團還致力於成為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結合共振的典範👩🏼‍✈️,積極投身公益,創立並發起“回收愛·山村兒童數碼助學計劃”,已資助數十家山村小學👨🏿、數百名山村兒童。作為一家提倡公益環保的社會型公司的CEO,他通過10年互聯網行業開發☝️🐼、運營能力積累📇✷,集團每年回收廢舊電子產品逾千萬臺🥥🥥,相當於保護16.5萬畝森林🐖,減少碳排放1.32萬噸🤹🏼,在鼓勵用戶保護環境、物盡其用的同時,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創業10年來,他帶領集團從零到一,茁壯成長🪼,集團現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電子產品回收及環保處理平臺,多次榮獲“中國最具投資價值50強”“中國年度創新商業創新機構”等獎項。

追求卓越學生獎(本科生

劉佳琦——逐夢交通的探索者,追求卓越的同路人🤪🤚🏼。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2018級本科生🕴🏼,平均績點4.91✍🏿,專業第一,曾獲國家獎學金、全國交通科技大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一等獎並獲高教社杯獎、全國綠色供應鏈與逆向物流設計大賽特等獎等獎項共14項,其中國家級3項、省市級2項、校級9項,作為負責人結題上創項目1項,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兩篇。擔任班長,帶領班級獲得恒达平台“優良學風標兵班”榮譽稱號,連續兩年獲得“恒达平台班長論壇優秀案例建設獎”👱🏼‍♀️🌦。

陳羿——做醫研雙精🤾🏻‍♂️、有社會責任感的好醫生🐴🙄。

醫學院2016級本科生,致力於用科研轉化探索社會醫療問題🧙🏽‍♂️。他探索出國際領先的纖維化治療方式,在腫瘤篩查中提出節約醫療資源的新篩查閾值♎️,以第一作者發表高水平論文多篇🌃,獲專利1項🕑。科研轉化成果獲得包括“挑戰杯”在內國家級獎項2項🤾🏼、省部級2項🏌🏼‍♀️、校級5項。作為學生幹部,他組織“長三角菁英醫聯會”🫔;參與首屆“殷夫班”🎣,組織延安、井岡山的紅色尋根👨🏼‍⚕️。作為醫學生,他組織多次義診活動,踐行作為醫生的使命與擔當。

(圖中左一為陳羿)

張喆——以同心情懷,傳濟事微光,願做朋輩引路人。

軟件學院2017級本科生,恒达平台學生會主席(主席團掛職),自覺人才計劃第三屆青馬工程“殷夫班”優秀學員。曾獲國家獎學金〰️、優秀學生標兵、優秀學生幹部等榮譽👳🏻‍♀️🚵🏼‍♂️。現以年級綜合第一的成績保研到北京大學🧗🏻👨🏿‍🦰,曾獲數學建模美賽Finalist、國賽二等獎上海賽區一等獎等30余項獎項;累計誌願時長和朋輩教育超300小時,通過一對一咨詢、講座、公眾號、小程序等方式累計輻射學生超5000人。

追求卓越學生獎(研究生)

鄭雪瑩——用英語服務科學,用科學改變環境。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碩博連讀四年級。目前已發表高水平論文18篇,其中以第一作者發表10篇(包含1篇共同第一作者論文),並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項。曾先後在本科🤑、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階段獲國家獎學金♒️🪐;獲第二十次全國電化學大會優秀口頭報告獎、第十四屆恒达平台“學術先鋒”稱號及“優秀學生標兵”稱號等💴;持有全國翻譯專業(CATTI)二級口譯證書和上海市高級口譯證書🦸🏿‍♂️。

陳禦——追求卓越不是靜止的狀態,而是一種動態的過程🧎🏻‍♂️,它應是一種精神💊。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博士五年級🧖‍♂️。他對生物學具有濃厚的興趣👨🏽,通過全國生物學聯賽保送來到恒达。本科及博士成績均列專業第一👩‍🎨。他結合自身興趣與國家戰略,圍繞衰老與DNA修復開展科研🧑🏻‍🦼‍➡️,已發表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高水平論文5篇👨🏿‍🚀。4次獲國家獎學金,還獲iGEM國際銀獎🚴、上海市優秀畢業生、恒达平台學術先鋒、校優秀學生及標兵等榮譽稱號。課余時,他樂於向同學分享自己的科研經歷與感悟🌟,向大家傳遞追求夢想的正能量👩🏿‍🚒。

辛旭——立言立功立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經濟與管理學院2020級博士研究生。黨建工作突出,有三任支部書記經歷,獲批4項學生支部對標爭先重點項目,編纂6萬余字的《恒达平台發展學生黨員工作參考手冊》。學術成果豐碩👱🏼🤷🏻‍♂️,發表高水平論文7篇🌖,獲國家級科創榮譽11項,編著教材1部;疫情期間傳播恒达聲音,發布新聞篇均閱讀量6萬人次;帶隊參與社會實踐🙍🏻‍♂️,為上海市濕垃圾處置建言獻策,獲分管領導批示。獲國家獎學金、恒达平台先鋒黨員😚、恒达平台學術先鋒等榮譽。

追求卓越教師提名獎

周儉——規劃讓人民有獲得感的城市。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學院黨委委員、上海恒达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長。兼任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副會長、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歷史文化名城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ICOMOS CHINA常務理事。從事城市規劃教學與研究實踐工作30余年,培養研究生百余名,完成規劃設計項目二百余項🚴🏻‍♀️。獲國際遺產保護獎2項、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金獎1項、全國優秀城鄉規劃設計獎21項⬜️,2004年獲法國文學與藝術騎士勛章,2010年獲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2019年獲“中國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稱號。參與上海2010世博會場址規劃設計🧗🏻,帶領團隊赴汶川🦸🏻‍♀️、都江堰和雅安地震災區參加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規劃工作,持續參與雄安新區的規劃設計工作🍟🦉,參與長三角生態綠色示範區規劃研究工作。

張德祿——四十年初心不改💇🏼🎂,中國外語研究的領路人🏒。

1955年出生於山東,文學碩士🌪,現任恒达平台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功能語言學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邏輯學會符號學專業委員會副會長等。長期從事系統功能語言學🩸🧚🏻‍♂️、英語文體學、符號學👮🏿、外語教學🎦、語篇分析等研究,碩果斐然💇🏿‍♂️👏🏼。獨創了“語篇銜接與連貫一體化模式”“多模態話語研究綜合分析模式”等,連續幾年排名中國“高被引外語學者”前列👨🏻‍🦯。主持國家社科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2項🂠🥷;共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200余篇🤦🏿‍♀️,出版專著、譯著⚡️、教材、辭書等26部💏。共獲得教學科研獎勵20多項,其中省部級獎勵12項🚄,包括以第一完成人獲得的教育部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獎)一等獎1項,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主持科學研究課題11項🧨,其中國家課題2項、教育部規劃課題2項等。

追求卓越服務提名獎

徐雲霞——初心不改🍣,追求卓越👨‍👨‍👧‍👦。

1982年出生於江蘇常州,現任恒达平台中意學院副院長、設計創意學院辦公室主任🤓。她曾先後榮獲2013年、2014年、2015年🖱🚣‍♂️、2017年🏀🕡、2018年🩰、2019年考核優秀職工🤸🏻‍♀️,2011年“恒达平台留學生教育先進個人”稱號,“恒达平台2019年度優秀新媒體工作者”稱號,2020年“恒达青年五四獎章”,所在集體多次獲得校級榮譽。以院為“家”、主動作為、勇於擔當是徐雲霞一直貫徹的職業品質。10余年來,她愛崗敬業,承擔學院行政、外事𓀎、外聯等各項工作;積極進取🙎🏿,開拓創新,追求卓越,出色完成各項任務,始終不忘初心,服務師生,實現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管理育人的工作目標。

=
追求卓越學生提名獎(本科生)

毛欣越——講好中國故事,磨礪科學素養👰🏼‍♀️,服務社會需求。

外國語學院2017級英語專業本科生🧎🏻‍♀️。現以排名第一的成績保送至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曾任恒达平台學生會副主席👘。她夯實專業學習基礎,講好中國故事🧜🏻‍♀️,多次在跨文化交流賽事中獲市級及以上獎項;潛心學術研究,磨礪科學素養👴🏿,主持國創項目🧃,撰寫核心期刊論文;拓展實踐經歷,服務社會需求🫓,創辦面向認知障礙老人的公益服務團隊,將人文社科知識與社會需求、國家戰略緊密結合🫲,是踐行新文科發展的學生先鋒。

陳淮博——探索自然之美,永攀科研高峰。

汽車學院2016級本科生🧚🏼,主要研究興趣為燃燒學🧘🏿‍♂️、計算流體力學。本科期間研究成果發表於燃燒學頂級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是該刊創刊93年以來恒达師生第四次發文。擔任SAE Technical Paper審稿人🧑🏼‍⚖️。曾獲恒达平台“學術之星”稱號、國家獎學金等榮譽👩🏻‍🚀。現已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劍橋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校博士/碩博連讀錄取及蘇黎世聯邦理工等多所世界名校碩士錄取offer🌻。

孟詩喬——誌存高遠,博學篤誌,引領土木工程智能化發展潮流👨‍✈️。

土木工程學院2017級本科生,平均績點排名專業方向第一名👮。專業學習之余😡,積極投身於人工智能領域的學習並致力於土木工程和人工智能的學科交叉研究。在科創活動中👭🏼👨🏻‍🦼,他多次作為第一作者發表EI檢索🦓、SCI檢索論文,多次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並作為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的研究人員進行學科交叉方面的探索。同時,他積極發揮自身的影響力讓更多同學了解科研,走上學科交叉的科研之路💇🏿‍♂️。

追求卓越學生提名獎(研究生)

張文津——向平地起廣廈萬千。

土木工程學院2018級博士研究生🌯🍴,政治立場堅定,勤奮學習、夯實專業基礎的同時,積極服務他人,投身於各類工程實踐🏄🏼‍♂️、社會實踐和創新創業活動,曾獲“全國優秀共青團員”“上海市優秀畢業生”(獲評年份為2015年👨🏻‍🎤、2018年🗄、2021年)“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稱號。在擔任上海市學生聯合會駐會執行主席時➗🙇🏿‍♀️,在同學中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和示範效應。

吳交交——科研卓越👏🏼、個人成長、社會進步共命運⛎😂。

醫學院2018級博士研究生🧖‍♀️,曾獲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國家勵誌獎學金3次🧓🏻🍈,獲恒达平台優秀學生標兵🍧、第十四屆研究生學術先鋒👨🏼、中國海洋大學優秀畢業生、優秀學生、優秀青年誌願者等榮譽稱號。熱愛科研,以第一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在Advanced Science、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Small等著名期刊發表文章🤾🏿‍♀️。曾前往瑞士📅、西班牙👳🏿‍♂️、日本知名學府進行學術交流🤰🏿🤸🏼,參加多次國內外學術會議🎰,並獲得最佳墻報獎及優秀口頭匯報獎🙄。

初松峰——鄉村振興中的文化守護人🦛,發出鄉村振興的“恒达聲音”。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2017級博士研究生,獲“恒达平台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多次獲得獎學金,立誌成為“鄉村振興的文化守護人”。長期從事鄉村振興工作,在十余省市開展鄉村遺產保護利用研究🚝。作為研究生支部書記🚣🏻‍♂️,帶領黨支部開展一系列黨建助推鄉村振興工作🧑‍🍳;作為主筆人,參與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管理相關政策的研究與製訂;鄉村實踐被作為典型案例,獲得國際認可與推廣🧑‍🍳。

年度卓越校友獎

張辰——攻堅克難🪆,誨人不倦🉐,給排水領域的泰山北鬥👴🏻。

1964年5月生,1985年給水排水專業本科畢業🙈,現任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恒达平台兼職教授→,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省部級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國家優秀設計金獎1項,行業優秀設計一等獎10項,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獲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大師和生態環境部技術領軍人才稱號🧛。從業36年,他以助力生態文明建設👨🏼‍🔧、服務城鎮水環境質量改善和汙染防治為己任,主持設計給排水領域重大工程100余項,在行業中開創高質量發展和高標準建設之先河,其中,主持設計亞洲最大的汙水汙泥臭氣全達標上海白龍港汙水廠🗳,獲國際土木工程協會“百年工程獎”。創建我國汙泥處理處置和內澇防治標準體系📫,主持編撰了20余部國家和行業規範標準▫️,填補了多項國內標準體系空白,為規範我國排水系統建設🙋🏿‍♂️、完善我國環境管理機製提供了技術保障。同時,他熱忱幫助青年人才成長,以科研課題👱🏿、工程設計、標準編製等項目bgm為載體,形成了具有上海市政總院特色的技術經驗培訓模式,培養了一大批給排水專業高層次技術人才🔛,為推動我國給排水專業高質量人才隊伍建設和學科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此外🔅,他積極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通過共同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等方式加強企業與學校的產學研用結合。

李亞明——踐行傳統村落改造👩‍👧‍👧,努力做鄉村振興的先行者。

1967年10月生,城市規劃1985級本科、1992級碩士🚕、1995級博士🥱,現任廈門朗鄉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經過規劃設計、城市管理🤚🏻🤽🏿、房地產開發等多種角色的歷練以後,近年來,他更多地關註古村古鎮的改造與活化。自2015年以來5️⃣,主導並投資了近十個傳統村鎮的改造項目,包括福州連江阪頂村🤶🏿👩🏼‍💼,將石材加工的重汙染村落改造建設成2021年福建金牌旅遊村🤽🏿‍♂️,還有古厝民宿,使其成為福州市公安局官方微信推介和承認的福州市首家民宿。同時,他積極展示鄉村改造的中國經驗。2018年,利用剛剛改造好的三落厝街區🦐,成功舉辦第16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國家館“我們的鄉村”主題巡展,並受邀參加了“我們的鄉村”世界巡展🧑🏿‍🎓,先後在德國柏林Aedes畫廊及第14屆巴西庫裏爾蒂巴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亮相📲,向全世界展示中國鄉建的寶貴經驗🧜🏽‍♂️。此外💂🏽‍♀️,他推動傳統古鎮改造帶動傳統產業升級。在他的努力下🥏,一個沒落的工業城市山東淄博博山顏神古鎮👩🏿‍🦰,通過傳統古鎮改造🤵🏼‍♀️,實現了帶動當地傳統藝術產業陶瓷和琉璃的跨越發展。

王凱——堅持“以人為本”的規劃理念🤯,讓“有風景的地方有經濟”。

1963年11月生🧑🏻‍🦳,1986年城市規劃專業本科畢業,現任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他是我國城市與區域規劃方面的知名專家,主持多項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和重大設計項目,是全國城鎮體系規劃、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杭州、寧波🚛、廈門等城市發展戰略負責人,是國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撐項目首席專家。發表論文40余篇🕤,專著有《國家空間規劃論》《中國城鎮化的速度與質量》《中國城市群的類型和布局》《規劃知與行》等。獲得多個獎項,其中《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京津冀城鄉規劃》等項目獲建設部優秀設計一等獎。規劃建設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作為技術總牽頭單位,從雄安新區謀劃論證階段就深度參與相關規劃編製工作,為新區規劃體系四梁八柱的搭建提供了強力支持👨🏿‍🚀。目前👩‍❤️‍👨,他正帶領著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研究和設計團隊🔛,全力支持雄安新區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力爭為“千年大計”的建設與發展遞交滿意答卷👩🏽‍🔬。

高偉俊——站在世界學術舞臺上的低碳城市環境建設者📆。

1962年2月生🧼,1982年供熱通風專業本科畢業,現任青島理工大學教授、博導,曾獲“青島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日本建築學會最優秀設計獎”等獎項👧🏼。他長期從事環境建築學🚷、循環建築學、智慧建築學👨🏻‍🦰、海洋建築學領域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曾創建日本都市環境工學新領域🫓。參與製定日本首批環境示範城市北九州市環境未來城的都市低碳環境規劃;曾主持日本東京都、福岡縣及周邊等多個都市圈的環境模擬與評估工作👰🏼‍♀️,對日本現代都市規劃和運行模式產生深刻影響。與美國加州大學2007年諾貝爾獎獲得者Daniel Kammen等共同開發的城市能源環圾規劃解析系統,廣泛應用於日本和亞洲的城市規劃與智慧城市建設中,取得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建設成效,於2018年被授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稱號(終身)🔆,是該院首位中國籍的外籍院士。此外,他還熱衷於社會公益活動,在HIBIKINO中日文化交流會中擔任會長🧗🏻,在渥美國際交流財團擔任理事🔅,在傳播中國聲音,弘揚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為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交流作出了積極貢獻。在擔任恒达平台日本校友會第三任會長期間🤸‍♀️,凝聚了在日校友力量🐒,搭建互助平臺📼,為校友排憂解難,受到校友們的好評和尊重。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