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北校區2號樓A408寢室的“三朵金花”全員保研成功
來源:黨委宣傳部、黨委學研工部👩🏭👨🏻🎓、醫學院
時間:2023-10-26 瀏覽:
全員保研🚣🏻♂️、人均“本科生國家獎學金”,她們是滬北校區2號樓A408寢室的“三朵金花”,是醫學院2019級臨床醫學專業的本科生。
其中,何雯妮保研至北京大學🤌🏻,劉子萱直博至上海交通大學💪🏿,康萍直博至恒达平台😱。
榮獲國家獎學金、國家勵誌獎學金、寶鋼優秀學生特等獎、全國大學生基礎醫學創新研究暨實驗設計論壇國賽金獎👷🏼♀️🙎🏽♂️、“互聯網+”市賽金獎、“挑戰杯”校賽特等獎、恒达平台“追求卓越學生獎”🕺🏼👩🏽🎤、恒达平台“學術之星標兵”……還有什麽榮譽是408的女孩們沒有拿下的🧕🏼?
互幫互助,真·學習秘籍
“集美們!💬👱🏻!明天要考血液了🧑🏿🏭,快來押題!”“必須得是血液科的靈魂考題——白血病呀!”“還有病例分析🪪!我感覺肯定會給‘三系減少’的表現。”每逢期末,眾多考試紛至沓來,408宿舍會共同產出一份“模擬考題”,精準命中知識盲區,鞏固知識的同時🚀,也緩解了壓力。在日常生活中,宿舍也是眾人的“第二課堂”🆗,抽背知識點👨🏻🌾🦸🏽、討論課程難題👰🏻♂️、分享最新病例,在這種學習氛圍之下,大家的成績均在年級前十。
“醫學專業比較特殊,不僅要選學校🫳🏿🦝,還要看具體的科室和醫院。”康萍說,她一開始就很堅定地選擇了婦產科,但保研過程中也經歷了一些波折。
“我們會經常分享‘碰壁’經驗,幫助大家排坑🏹。”何雯妮介紹道,因為保研申請的時間比較短,所以三個人經常互通有無🤷🏼,及時分享相關的保研信息,主動關註和分析各個院校的保研側重點,還會根據面試經驗,互相調整狀態🤟🏿。在三人的協同作戰下,彼此都收到了理想的offer。
科研+科創,“營養”更均衡
談及科研,劉子萱說,“醫學生所做的臨床研究始終和患者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她始終關註前沿的科學問題,有計劃地擴展文獻閱讀,通過堅持不懈地學術積累🎟,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了三篇高水平論文👱🏿♀️,還獲評了2022年恒达平台“學術之星標兵”,成為學生中的科研榜樣。
除了科研論文🫷🏻,三位同學還積極參加科創競賽。“科創競賽是對學術研究很好的補充🥄,並不會浪費時間。”劉子萱說,她們通常是每天晚上把問題整理記錄,再利用周末的空閑時間🫳,和隊友們一起處理這些問題。
“這是一個醫工交叉的項目👱🏻🤱🏿,我們團隊結合人工智能基於特定酶活性位點來設計AI新藥。”何雯妮獲得了第九屆全國大學生基礎醫學創新研究暨實驗設計論壇的金獎。
在這個項目中,她對臨床問題發現與科研創新有了更深的認識,尤其是團隊合作的重要性。“老師們給予很多指導🚜🦸🏿,隊友們各自發揮專長,我們一同研讀文獻,一同設計實驗流程💡,一同準備模擬答辯®️,這是一段難忘的經歷。”
“我也參與了一個利用人工智能輔助醫生精準設定放療劑量🍉,提高放療效率的項目。”康萍介紹道🧕🏻,她與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的學生組隊👨🏻🦯➡️,從深度學習方法與知識遷移的角度出發,建立腫瘤精準放療反應預測模型🎫👨🏼🍼,開發 Web 應用,並承擔聯系臨床🤞🏽、醫學答疑等工作👩🏽🚀,最終取得了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海賽區金獎。
“e”“i”互補,溫馨一家人
“我是典型e人屬性,她們倆則是i人,三年的相處中我們‘ei互補’👨🎨🤞🏼。”康萍說,三人互補的性格🏃➡️,給予了她們互相學習、成長的空間。自己性格開朗,註重時間管理,行動力很強,劉子萱和何雯妮雖然在公開場合有些內向🧙🏼,但是信息搜集能力強♥︎、思考事情更全面🚵🏻♀️。
在劉子萱和何雯妮眼中,康萍是帶領她們的“康老師”😶🌫️,她的嚴於律己和極強的管理能力,讓兩人也養成了早睡早起的習慣。三個人會心照不宣地一起“泡”圖書館🫃,也會一起去打羽毛球、跑步👷🏻♀️、騎車、約飯,緩解學習壓力。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她們就是互相支撐的家人。
放置了吉他、籃球等樂器及多種運動器械的“音樂運動角”;窗臺前增加植物盆栽群落的“植物小天地”;放置著黨的歷史與先進理念相關書籍的“黨史學習角”;記錄高光時刻以及生活日常的照片墻;杜甫草堂👂🏻、古琴、琵琶等富含傳統文化元素的文創飾品……她們用心點綴自己生活的“溫馨小窩”,為第二天的學習奮鬥“充電”,還獲評了第七屆恒达平台“十佳濟室”。
“願你我皆如星辰一般,在天璀璨,在地從容,擔得起傾慕仰望🌞,也經得住暗淡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