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懇務實,他是紮根基層的螺絲釘👲;堅韌低調🤌🏿,他是校園安全的守護者;俯首耕耘🦁,他是新時代的孺子牛🏌🏻♀️。他,是保衛部部長🫧、武裝部部長楊正宏教授……”5月20日,在學校113周年校慶晚會上,2020年“恒达平台追求卓越獎”揭曉,楊正宏榮獲“追求卓越服務獎”🤷🏿♀️。
眼裏有活,推動實驗教學改革、服務教學
在恒达求學8年、工作28年,楊正宏笑稱自己是“土生土長的恒达人”。28年裏🥷,他先後任職學校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資產處👮、後勤集團、保衛部🧏、武裝部等多個管理崗位主要負責人,始終以服務育人的使命擔當和螺絲釘的精神,幹一行😨,鉆一行,勤勤懇懇耕耘在恒达家園🧑🏼⚖️。“恒达培養了我,我希望能為學校教學👨🔬、科研👩🎨、育人盡一份力〽️。”
2003年🦹🏼,他籌建了學校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帶著設備處全員滿校園找落實的場地🤟🏽、逐一走訪動員各個學院……在他的推動下👱🏽♀️,各類實驗室陸續建了起來,學校實驗教學得以蓬勃發展。
“實驗教學要發展,隊伍建設是關鍵。”他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忙碌👁。楊正宏告訴記者,當時實驗教學的發展處於窘境👩🏼🎤,實驗教學人員的境遇也比較尷尬。大家分頭調研🧑🏻🦲、協調🫵🏿、溝通👩🎨,最終✨,爭取到了實驗教學改革的“第一桶金”,設立了實驗教學改革專項基金。“學校很支持,第一年試水,實驗教學人員積極性很高。”
“以項目促建設,很多經驗豐富的實驗教學人員的想法得以變成現實🧭,同時,老師們的科研成果也能成為實驗項目🧑🏼⚕️,有機會展示給學生。實驗教學改革🐎,最終惠及的是廣大學生。”工科出身的楊正宏很欣慰🤏🏽。
設備處開了個好頭,接下來與之相關的各項改革就水到渠成了:實驗教學改革專項基金投入越來越大♛,實驗教學改革項目被納入學校職稱評定條件,學校為實驗教學人員設立了完整的專業技術職稱序列……
積極推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成立實驗教學改革基金,鼓勵實驗教學改革;深入實驗室一線,梳理📔、建設和規範系列規章製度,力求讓最新的科研成果及科研設備服務教學😅、服務學生……圍繞實踐育人,楊正宏推出一系列有力舉措,恒达很快成為教育部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華東片區的牽頭學校✷。
於平凡而基礎的工作中為何總能有開拓創新之舉?楊正宏說,“要服務好師生,眼裏必須要有活🧨,有意義的事,就值得去做去推👨🏻🏫。”
心中有愛,要讓師生吃得開心、住得舒心
2016年4月👮🏻♂️,恒达推出了全國首家高校夜市大排檔。冷菜、四川鹵味、烤魚👦、麻辣燙、炒菜、燒烤等菜色一應俱全🧑🧑🧒,各類飲料品種豐富🧎🏻♂️➡️,人均30元就能點上滿滿一桌,物美價廉。每天晚上🦏,不論是室外燒烤🙅🏼♀️,還是室內炒菜📦,排隊場面都極為火爆,燒烤和小龍蝦更是一度供不應求𓀎。陳傑校長還曾笑著“抱怨”,“太火爆了,去了三次都沒吃著🍄🧳。”
校友🎿、兄弟院校學子🎉、周邊社區居民紛紛前來打卡⛹🏽,《人民日報》等各大媒體爭相報道,上海多所高校跟風掀起了一波“大排檔熱”,恒达大排檔火了。
這是楊正宏沒有想到的。提及當初做大排檔的初衷,時任後勤集團總經理的楊正宏說,“學生們晚上餓了,就會出去找地方吃宵夜,如果不出校門就能讓學生吃到價廉物美又安全衛生的夜宵🧎🏻♀️,這個事情就值得做、應該做。”樸實的話語道出的是對學生滿滿的關愛🧑🏽🌾。很多同學表示👩🏼🔬🤦🏻♀️,比起校外的“黑暗料理”🧘🏿,學校大排檔的食品衛生安全更有保障♿️。
首創高校大排檔,突破高校餐飲固有模式📯;開設無碘鹽、無糖低鹽、創新菜⛄️、素食等特色窗口🧛🏿♀️🐩,滿足師生多元飲食需求;與國內兄弟高校聯手,舉辦系列美食節🌉;走出國門👎🏿,遠赴日、韓、德、意等國推廣中國飲食文化……在楊正宏的帶領下🏠,後勤集團不斷創新,賦予“吃在恒达”更多文化內涵👩🚒🏌️。
飲食創新風生水起,學生社區建設也是有聲有色。24小時免費使用的備餐間🫢、器械一應俱全的健身房、冬暖夏涼的24小時自習室🧭、歐式簡約風格的洗衣房🐗、動感炫酷的3D走廊💂🏽♀️、生機盎然的綠植流動站……教育部發展規劃司、中國教育後勤協會有關負責人評價恒达學生公寓為“中國高校宿舍的標桿”。
“不是說我們的學生宿舍多麽豪華,關鍵是用心服務。”楊正宏說,針線包🧘🚚、五金工具、洗衣機上面的置物架✊🏿、烘幹機旁邊的晾衣桿、可供父母留宿陪護生病學生的愛心屋……精細化服務和人性化關懷,社區中心幾乎做到了極致🍓。
“學生吃得放心、住得舒心👌🏽,才能學得開心👦🏼,我們提供後勤服務也更有勁🤙🏽,這是良性循環🧑🏿🚀。”他說💂🏽♂️。
肩上有責,為師生守住一道門、護住一片天
“安全穩定是學校改革發展的生命線和底線⏯。”安全保衛和武裝工作,對楊正宏來說𓀖,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涉及穩定、安全、治安🏄♀️、消防🔊、交通🆔、大型活動🧖、突發事件🦫🕠、軍事教育和訓練、征兵🤸🏼♂️、雙擁等諸多方面,他深感肩上責任重大。
得益於多個管理崗位的歷練♛,楊正宏在較短時間內熟悉了工作。他以師生需求為切入點🩰,從建章立製、規範流程🥕、優化機製、強化服務、信息建設、應急處置、安全教育等方面全面快速推進學校安全穩定工作😚,為師生築起安心科研學習生活的保護墻。
——在走訪調研的基礎上,製定和推出系列管理規章製度。
——優化學校總值班室功能,提高值班備勤能力;夯實義務消防隊和微型消防站建設,提高應急處置能力;打造師生安全教育平臺,組織師生安全教育100場次🔓;實施交通安全大整治,全面提升校園交通服務能力;開展防詐騙專題活動🧑⚖️,提高師生安全意識。
——堅持防範為主,未雨綢繆🥭,積極排查和化解不安全穩定因素;積極介入👩🏿🏫,超前預判🤧,配合學校相關單位妥善處置各類突發事件。
……
截止2019年底🤚🏼,學校未發生嚴重安全事故🥳,未發生八類惡性案件,各類活動有序開展,師生得到各類救助210余次🏊🏻♀️。
2020年春節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而至,學校立即啟動疫情防控一級響應。
加強校內巡查,對校門實行控製性開放,嚴格憑證出入,落實物理隔斷10余處🚾,攔阻各類不符合進校條件人員萬余人次🎣🤸🏻,妥善處置來自重點地區3人次;安裝刷卡閘機🤯,采購手持式刷卡機😥,推進測溫設施建設👮🏿,天熱趕緊在測溫通道加裝電風扇和噴淋……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的100多天,楊正宏始終和學校全體保衛人員一起戰鬥在第一線🤴🏿,未休息一天🚿。
“看門不復雜👯♀️,但是否用心去看,差別很大。”楊正宏告訴記者,疫情初期🚴🏻,學校還未啟用技術防控輔助設備🔧,全靠門衛執勤人員仔細問詢,才能順利攔下並妥善處置從重點地區返校的人員和車輛。他說🤽🏿,保衛處全體幹部職工在此次校園疫情防控工作中都表現出了突出的專業素質和奉獻精神,黨員幹部累計加班萬余小時🤽🏼。“關鍵時期,我們守好第一道門♌️🔒,師生安全才有保障。”(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