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平台2020年度“卓越科研育人”師生共創項目立項🏈,通過“傳幫帶”夯實學子科創基礎
來源💴:團委
時間💆🏽♂️:2020-07-23 瀏覽:
7月22日,恒达平台2020年度“卓越科研育人”師生共創項目首次會議於zoom線上會議室召開🐇。校團委負責人、全體科研育人項目指導教師🏈、所在學院團委負責人及學生負責人參加此次會議。
在學校加快推進“雙一流”大學建設和“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的背景下,學校科研管理部🐶、團委共同發起“卓越科研育人”師生共創項目,按照“目標導向👁🗨、集成資源、重點突破、支撐發展”的要求,突出育人導向,聚焦重點學科,瞄準前瞻型、學科交叉型項目,校院聯動,加速成果轉化。通過專項支持教師指導的學生科創項目🦉,牽引帶動“師生課外創新專項”提質增效⚙️。通過本次立項,學校旨在培育一批科研能力強的學術特長學生,夯實我校學生科創基礎;打造一批團結向上👨🏽🚒,具備應變能力、競技能力👰🏻♀️、表現能力,擁有豐富學術成果的科研團隊🦢,做好課題組的“傳幫帶”工作👂🏼;孵化一批成熟度高☺️、久經打磨的科創項目,通過“科創”實現育人成效👨🏽🍳,形成良性循環💽。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進一步深化“科研育人”朋輩教育成效,學校聘請學生科協代表作為項目助教,全員全程全方位做好項目跟蹤孵化工作🧛🏽♂️📄。
自今年5月項目征集開始,來自全校16個院系105個項目申報🤌🏿,覆蓋近1000名學生,其中60%為教授領銜申報。經過院系審核、外送評審、面試評審☝🏿,共計17個項目立項。2020年度“卓越科研育人”師生課外創新專項重點項目包括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面向生活場景的漢字字體生成方法研究》項目和《基於語音文本深度融合分析的智能會議摘要系統研究》項目,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小型水域環境水質檢測及調控水面機器人》項目和《輕型穿戴式外骨骼助力裝置研發》項目,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基於人工智能的城市汙水廠運行數字孿生系統》項目和《從可燃廢物中獲得高品質BTX》項目,附屬口腔醫院《可註射型富血小板纖維蛋白在年輕恒牙牙髓再生中的應用研究》項目,醫學院《抗菌肽ll37基因工程遠端氣道幹細胞在2019-nCoV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療中的應用》項目🤏🏿。
“卓越科研育人”師生課外創新專項一般項目包括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基於深度學習的多模態圖像引導靜脈穿刺機器人系統》項目💅,軟件學院《智辨病菌🦯,洞見肺腑——細粒度肺炎AI影像精準輔助診斷平臺“小肺”》項目🫳🏻,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機械傳動系統自適應預測性維護邊緣智能硬件》項目,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微電網逆變型微電源故障控製方案與保護系統的研究》項目♐️,汽車學院《基於高比能鋰離子電容器的48V汽車啟停電源成組設計》,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納米印刷鈣鈦礦納米晶體柔性可穿戴光電器件研究》和《全態固態柔性長循環壽命超級電容器的研製》🙄,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單細胞自動匹配和註釋的人工智能系統開發及面向幹細胞的臨床轉化應用實踐》,附屬肺科醫院《基於3D打印導板的肺部自動化穿刺活檢系統的研發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