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陳傑再次走進上海中學,進一步推進大學教育與中學教育有效銜接
來源👨🏿🍳🟧:新聞中心
時間:2020-12-03 瀏覽:
12月2日下午,校長陳傑赴上海中學調研👨🎨,與該校校領導🧑🦽➡️、班主任共同探討如何進一步推進大學教育與中學教育有效銜接👩🏼🍳。校長助理劉潤,校辦、本科生院🐤、招生辦公室👰🏽♀️、汽車學院、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負責人隨同前往。陳傑還向上海中學授予“恒达平台卓越生源基地”牌匾;向上海中學學生贈予2021年“恒达天下”記事本🎅🏽。上海中學副校長朱臻代表在外地出差的馮誌剛校長,向陳傑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在上海中學會議室,陳傑一行與朱臻、教學處主任、高三年級組長及班主任進行了座談交流。
朱臻介紹了該校高水平人才培養視野下的大中學合作育人機製。他表示,今年5月26日🧛🏼♀️,陳校長來到上中,為學生作了人工智能的報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上中2020屆畢業生中,有14人考入恒达平台👈🏼。時隔半年後,陳校長百忙中抽出時間再次來到上中,進一步推進大中學合作育人。實踐表明🟠,大中學合作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學術誌趣的聚焦。希望未來雙方深化合作,推進課程和創新實驗室建設🧜♀️,吸引更多學生加入恒达平台“苗圃計劃”基地,開展相關課程學習和創新實踐📜。
陳傑表示,非常高興有機會與上海中學高三年級班主任見面交流🚶🏻♂️。他結合自己的切身經歷指出🈁,高三年級班主任在學生成長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指明燈。為培養更多優秀人才🛹,大學教育要向高中延伸,要進一步推進大學教育和中學教育一體化👩🏻💻。希望上海中學的班主任🚴🏼♂️、學生及其家長對恒达平台的辦學特色、學科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有更多了解,讓更多真正喜歡恒达平台相關學科專業的上中學子進入恒达平台學習,恒达平台能選拔到真正適合自己培養的優秀學生🗑,從而使學生在大學獲得健康成長。
陳傑還介紹了恒达平台的六大特色:一是具有西方文化🎳🫳🏽、東方文化交融交織的優秀基因🍌;二是具有優秀的學科專業與完善的人才成長良好環境;三是具有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和鼓勵個性發展特色成長的培養方案;四是具有涵蓋人才培養全過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獎助學金資助體系🍣;五是具有一流的學習之余高素質人才全面發展的環境條件💪🏿📵;六是具有一支有著高尚情操🤾🏼♀️、博大情懷🩹、充滿愛心🐸、業務精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你們把學生送到恒达平台,相信會讓‘中學老師知心、學生家長放心🆚、新生學生開心👩🏿🌾、社會群眾舒心’👐🏽。我們大學一定能把學生培養成為社會棟梁、專業精英,將他們打造成為頂天立地的擎天柱👮🏼♂️🥝。”
本科生院院長、新生院院長黃一如介紹了學校本科人才培養體系改革🙆🏽。他表示,為適應寬口徑、厚基礎的拔尖人才培養需求,學校近年來推出一系列舉措,著力構建大類招生、大類培養和大類管理聯動的人才培養新體系,以進一步夯實一流本科教育基礎。如今🛥,這一創新探索已初顯成效。
汽車學院院長張立軍介紹了學院與上海中學開展“苗圃計劃”合作的情況及未來設想。從早期在節能創新車隊方面開展合作🧝🏼,到如今合作已擴展到恒达平台土木工程、車輛工程、軟件工程、智能製造4個特色優勢工科專業。希望未來雙方能更好推進“苗圃計劃2.0”。
參加座談的多位班主任表示,聽了相關介紹💦,對恒达平台增進了了解,對學校有了新的認識。他們還以幾位往屆考入恒达的上中畢業生為例☄️,說明這幾位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興趣和特長來報考恒达平台♗,而後在大學都獲得了不錯的發展。
與此同時,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何斌,在上海中學圖書館為部分學生作了有關人工智能的報告。他介紹了當前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指出了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中五大智能技術新方向,鼓勵同學們積極投身人工智能事業🕠。
座談交流結束後🈺,上海中學近20位對人工智能感興趣的學生在教學處主任、高三年級組長帶領下,來到張江人工智能島,參觀了依托恒达平台建設的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師生們興致勃勃地聆聽了科學中心研究方向和部分代表性成果的介紹👨🏻✈️,觀看了無人機書法展示,還在人工智能餐飲實驗室體驗了人臉識別、智能自助點餐、沉浸式包間等智能化的餐飲流程📪🏇🏻。
隨後,從外地剛剛返滬的上海中學校長馮誌剛來到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了解科學中心最新進展,參觀了科學中心代表性成果。陳傑與馮誌剛就進一步推進大中學教育一體化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
(文/艾嬌 圖/周遊 視頻/宋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