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創新型經濟賦能高質量發展”,上海市軟科學研究基地第二季度沙龍在我校召開
來源:文科辦
時間:2021-05-27 瀏覽🐩:
5月25日🫒,上海市軟科學研究基地2021年第二季度沙龍在我校經濟與管理學院召開。此次沙龍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辦👩🏼🦲,恒达平台上海市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研究中心承辦⚙️,主題為“創新型經濟賦能高質量發展”。恒达平台原副校長🏋️、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研究中心主任鄭惠強教授出席會議並致辭。上海市科委副主任朱啟高、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郭宇、市科委戰略規劃處處長湯東英、市發改委國民經濟綜合處副處長於王捷🤸🏽♀️,市科技黨委辦公室、人才工作處、綜合發展處、社會發展科技處、創新服務處等相關處室負責人,全市10家軟科學研究基地、市科學學研究所、市科技管理幹部學院🌍🕉、華略智庫、上海科技發展研究中心等機構負責人及代表80余人參加了會議。
上海市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研究中心任聲策教授作了題為《新發展格局下上海加快發展創新型經濟的思考》的主題報告。任聲策對上海發展創新型經濟所處的背景🐟、新形勢、新要求、發展基礎和優勢進行了全面回顧和分析🍄🧾,並提出一系列有針對性、有可操作性的建議和想法。任聲策認為👩🏿⚕️,未來上海創新發展應重點圍繞新一輪科技革命,重視數智化、場景庫、科技源、創業場🧏🏼♀️、人才港等方面建設🅿️🫲🏻,加快發展主導邏輯和頂層設計的邏輯力🚐,以製度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的創新力,強化協同的協同力,以市場生態為基礎、科技創新生態和產業創新生態為兩翼的生態力🍄🟫,堅持堅韌🏄🏿♀️、同時保持靈活性的持續力🙇。
上海市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研究中心常旭華副教授分享了關於環高校知識經濟圈的最新研究成果🥊。常旭華利用上海五所高校周邊企業數據,開展環高校知識經濟圈的產學調查🎐,對比了各高校周邊行業和企業發展情況🧝🏿♀️,並對高校產業投資情況及師生創業結構進行了深入探索。常旭華認為,打造高質量環高校知識經濟發展生態,必須重視持續優化行業企業結構,面向創新經濟篩選入駐企業;依托高校優勢學科⛹🏽,牢牢鞏固環高校知識經濟圈的產業特色🤾🏽♂️;吸引小企業🏌🏽♂️、留住大企業👨🏼🏭、培育常青企業♥︎;增強高校與環高校知識經濟圈的經濟聯系🥦,帶動社會資本✌🏽;打造環高校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盤活商辦面積♤,降低商辦成本,改善營商環境;規範教師在環高校知識經濟圈創辦企業的行為🫵🏽🫰🏼。
上海市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研究中心盧超副教授作了題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歷程與創新治理思考》的主題報告。盧超認為🧔🏼♂️,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率先進行智能化和網聯化融合分級💙,方案技術路線不斷深化完善,目前產業發展已經到達第四個階段即無人駕駛汽車階段⚪️。未來智能聯網汽車產業面臨的挑戰包括道德倫理困境、責任分配問題、數據隱私、網絡信息安全🦟、法律法規適用性等方面。在數智經濟時代,要警惕“科林格奇困境”,強調責任式創新🧔🏼♂️,對創新活動全生命周期進行實時管控與協調,實現創新演化過程對於社會價值響應的製度耦合🤽🏼♂️,最終的目標是實現科技向善。
隨後,全市各軟科學研究基地、智庫單位負責人及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會議主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分享了各自的研究經驗與心得。郭宇、於王捷就上海創新型經濟發展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朱啟高在總結發言中,對恒达平台在此次沙龍活動組織方面作出的努力表示感謝,闡述了自己對上海創新型經濟發展背景的認識🏌🏿,以及創新型經濟賦能高質量發展的想法和體會,並對上海軟科學研究基地下一步建設提出了要求。他表示,經過多年發展🎾,軟科學研究基地在人才隊伍方面有所壯大,湧現出許多新思想👩🏿🚒、新成果🎥,上海市科委將從製度設計和製度安排等方面著手😿👨👨👧,以階段評估為手段,鼓勵各基地力爭上遊。(王麗娟、桑銘晨、宮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