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快訊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恒达快訊 > 正文

吳赟: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來源:新聞中心   時間🌚💪🏿:2021-05-19  瀏覽🕞:

5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文史哲》編輯部的回信中,對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錨定了方向,寄予了殷切期望。回信不長,但言簡意深,直指當下及未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要旨。作為一名外國語言文學學科的研究者🌖,細細學習認真體會後,尤感重任在肩🪒,使命滿懷💆🏽‍♀️。恒达文科以及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將在春風拂照之下⏺,迎來壯闊發展。

當前正值文科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2016年5月17日,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並闡述了關於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這一重要講話充分表明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更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乃至整個文科的繁榮🍱、創新發展提供了思想指南和實踐動力,猶如新雷一聲🤟,催發了文科發展千紅萬紫的新局面🧳。

2018年10月🪇,教育部決定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全面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新文科的概念漸成大勢。新文科的“新”既要求守正“文”的本質,也要求在信息技術的融入中👩‍🦳🙋🏻‍♀️,實現多學科協同,築牢知識塔基,重塑思維體系,變革人才培養模式👏。新文科在變革的新生中,會經歷融通帶來的迷茫與陣痛。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不以趨新為本旨,找到適用新時代文科發展的道路,激發了文科百家爭鳴的新氣象。

總書記在給《文史哲》的回信中指出“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讓世界更好認識中國、了解中國,需要深入理解中華文明,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深入闡釋如何更好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這一重大課題的提出✍🏽,即是要求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滿足國家和民族的重大需求,研究中國問題、中國道路🧑🏼‍🔬、中國經驗以及中國未來。這一指引為整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開啟了源頭活水汩汩而來的新格局🍭🩺。

幾個重大時間節點勾勒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構想與脈絡,走至當下🌠,不難發現我們已置身文科發展新的戰略機遇期👨🏼‍🦰。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之下,如何推動恒达文科的高質量發展,不負春光與時行,是恒达人的使命與責任。

總書記回信的啟示意義

置身文科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細讀總書記的回信,深受啟發。

加強文史哲研究, 築牢中華文化傳播的基石🙇🏼‍♀️。中華傳統文化🤦☠️、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的思想源泉。總書記說的“要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讓世界更好認識中國👩🏽‍🍳、了解中國”🤾🏿‍♂️🖌,換言之🫕,其根本就是讓我們增強對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當代大學生們並不淺見,隨國家實力增強而日益自信🥻👩🏻‍🏭,新冠肺炎疫情下各國的應對也讓他們不再仰視西方的“繁榮盛景”♌️,但是他們對於中國以及中國文化的了解多支離細碎👩🏻‍🦲、沉於一隅之說。全面開展的“四史”學習教育就是了解中國的大本大源🖇。一百年來走出的中國道路是亙古未有的道路,是基於現實土壤的現代化道路,是以人民為本的道路,這也是我們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的大道之行,是中國道路對知識體系中國化的時代呼喚。

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加強中華文化的教學傳播🏄🏽‍♂️。堅持中國道路❎,並不意味著只關註自身。中國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也意味著我們要打開窗戶📌,迎接四面八方吹來的風。“我們要堅持中西比較研究,包括文學🧑🏽‍💻🤸🏻‍♀️、歷史、哲學👩🏽‍🦱、政治、經濟、社會、法律等各方面比較,在比較中明辨是非、博采眾長🧕🏿、堅定自信🎅🏼,在交流中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欣欣向榮,我們的文化才能再創輝煌🤷🏽。”要讓世界更好地認識和了解中國,我們文科工作者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深入理解中華文明♦︎,把“中國之中國🚻、亞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闡釋好🧝‍♂️、傳承好、講述好👶。因此,要闡明中華文化的歷史源流與發展脈絡,要清晰其中的思想理念與價值特色🍩,還需要在跨文化交流中👨‍🦽,通過中外文明互鑒,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尤其要加強漢語國際通識教材和跨文化交流教材編寫,充分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更要不斷推動民心相通的文化外交,促進文明對話與文化理解🕴,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精神力量🕷。

以系統觀念為指導⇾,打造中國特色學術體系🤽🏽‍♂️、話語體系與學科體系。受科技革命與產業革命影響,科技與文科融合發展的趨勢日益明顯,人工智能、大數據、5G技術催生了嶄新的知識樣態與文科課題;當今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不斷變化🙅‍♀️,中國在世界舞臺的角色日趨重要,而國際人才儲備遠遠不足,培養能夠適應新格局的各類高素質涉外人才是急迫課題;從1921建黨走向2021歷史發展新節點,培養促進中華文化創新性發展人才、促進多元文化交流交融的跨文化研究和傳播人才是樹牢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課題;擺脫以歐美為樣板的學術體系與話語體系🐊,推翻所謂“普適意義”的規律與原則,在繼承性、民族性、原創性、時代性基礎上建立“恒达學派”,打造中國特色的學術體系、話語體系與學科體系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課題。在這樣的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之下,這些全新而重要的課題亟待我們以系統觀念為指導,在辯證取舍之中,走向繼承與創新、交叉與融合、協同與共享之路,以服務國家發展為宗旨👱🏿‍♀️,建設“恒达學派”,重塑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

(作者系我校外國語學院院長)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