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是世界城市日,以“應對氣候變化 建設韌性城市”為主題的2021年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暨首屆城市可持續發展全球大會開幕式♦️,在位於上海北外灘的世界會客廳舉行。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出席並致辭👩🏿🔧。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發來賀信🦖。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在線致辭,聯合國副秘書長、人居署執行主任麥慕娜·謝裏夫通過視頻致辭👐🏼。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宣布發布“上海指數”綜合指標體系框架和2021版《上海手冊》🪿🤷🏿♀️。“上海指數”綜合指標體系框架、2021版《上海手冊》凝結著恒达平台專家學者的專業智慧和重要貢獻🙆🏿♂️。當天,恒达“城市傳播”高端論壇還在奉賢區開講,共話“新城文化與軟實力傳播”✯。“恒达智慧”,為世界城市日增色添彩🌐。
恒达教授負責《上海手冊》全書的主題演繹和框架設計,2個城市實踐案例入選
《上海手冊》的誕生,與世界城市日一樣,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為國際社會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上海手冊》由聯合國人居署、國際展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編。恒达平台多個專家團隊參與手冊部分章節的編寫和修改工作🧊🕵🏿♂️。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3/F8/A5/5807E11F1A66F5F816A87F892CA_C50B7E08_4408.jpg)
2021 版《上海手冊》是在回顧過去 5 年的城市可持續發展實踐經驗基礎上進行的第三次總體修編💁♂️,主題為“城市可持續發展:以綠色低碳推動包容性增長”。該手冊從經濟🌡🧏🏼♀️、社會、環境、文化、治理等角度呈現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典型案例,針對城市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政策建議,交流近年來城市實踐的新經驗,傳播城市發展的先進理念🚔,以期為城市管理者和相關規劃專業人士提供有益的借鑒。
恒达平台黨委副書記、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彭震偉教授作為首席專家負責全書的主題演繹和框架設計。彭震偉教授、陳晨副教授,經濟與管理學院諸大建教授、陳海雲博士作為各團隊領銜專家🚪,與恒达平台眾多專家教授一起,分別承擔了《治理篇》與《環境篇》的編寫。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版《上海手冊》中,恒达平台專家主持完成的2個城市實踐案例入選其中。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劉悅來老師和團隊主持完成的“上海社區花園🔳:生態取向的社會空間”實踐🎂🌉,入選2021版《上海手冊》“社會篇”主要案例。從 2014 年在一條舊火車軌道旁建成“火車菜園”起,至 2021 年初,劉悅來和團隊直接參與的社區花園達 120 個⬆️,培訓賦能所支持的社區花園達 700 個。社區花園在上海的快速發展,是各主體持續探索實踐的結果💌,從社區花園到參與式社區規劃🪬,是今年這個綜合案例的特色。它天然的包容性特征😶🥷🏿,不將城市作為自然的對立面🚱👟,引導都市審美和價值觀的轉化,實現了公共空間公共精神的重塑,也提升了城市韌性。10月31日,劉悅來受邀參加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開幕式並作為市民代表發表演講📰🏖,分享了“人民城市”理念下公眾參與社區規劃的路徑與方法。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8/35/B7/EB16E7143576D8B4365719F8F0F_FD0B6464_2B2BD.jpg)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黃怡教授主持完成的“浦東新區金楊新村街道社區🧜🏻:賦權平等🏃♀️、空間正義與低碳發展的社區協同之路”實踐,入選2021版《上海手冊》“治理篇”主要案例。近年來🧩,黃怡教授團隊先後完成了金楊新村街道社區規劃、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示範工程浦東新區金楊新村街道綠色健康社區更新改造🐏,並在城市住宅區規劃🧑🏼🏫、社區公共中心設計以及社區空間微更新教學等方面,以金楊新村街道社區為基地開展了豐富的產學研工作🧔🏽♂️,實現了校地緊密互動🫏、合作共贏,在推動金楊新村街道“社區治理與社區規劃相結合、空間治理與社會治理相結合、社區參與和專業指導相結合”的探索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以“1+5+N”為整體框架,恒达教授研究的“上海指數”推動全球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上海指數”由經濟與管理學院諸大建教授和陳海雲博士作為領銜專家,與聯合國人居署及德國、法國🙇🏻♀️、美國、日本、韓國等多國專家學者一道根據《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新城市議程》《全球城市監測框架》等權威國際文件共同研發。該指數可以幫助城市評估和反映其在可持續城市化方面取得的成就、面臨的挑戰,從而幫助城市確定或調整發展重點,推動全球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進而引領全球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方向🪭。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A/9C/67/0504C6838EBFD0E67F93BF14F92_9DBF404F_C436B.png)
“上海指數”的戰略定位是“以人為本🕤、五位一體和對標國際”,該指數是全球首個以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和治理“五位一體”理念為基礎框架設計的面向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創新集成應用指數,旨在幫助城市集成性評估與監測可持續發展進程🧺、定位和發展重點,推動“以人為本”的城市可持續發展理念。在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的17個目標及其169個具體任務和200多個指標的基礎上,科學分析和嚴格篩取聯合國人居署🧑🤝🧑、聯合國發展規劃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衛組織👱🏽♀️、國際勞工組織、世界銀行👮🏼、亞投行等國際機構與城市可持續發展具有強相關性和代表性的國際主流指標,成為“上海指數”“對標國際”的重要依據。
“上海指數”整體架構是“1+5+N”🧎。其中🏊🏼♂️,“1”代表綜合指數,“5”代表五大子指數(經濟、社會、環境、文化和治理),“N”代表主題性指數🧔,可根據不同主題和各城市不同發展重點和亮點來設立主題性指數🖖🏽。“上海指數”指標體系由核心指標和適應性指標組成。核心指標覆蓋全球各類城市𓀉,穩定通用於不同發展水平和人口規模的城市。適應性指標則根據城市量級和規模分類測算。綜合指數和主題指數全部由核心指標和適應性指標進行支撐😯。相關指標重點圍繞權威性、客觀性🫄🏼🫨、科學性、可獲取性和適應性五個標準。未來將與聯合國人居署全球城市旗艦項目合作,有望覆蓋全球近1000個主要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評估工作。“上海指數”將突顯上海智慧🧑🏿💼,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為提高中國在全球可持續發展領域的話語權作出重要貢獻。
共話“新城文化與軟實力傳播 ”,恒达“城市傳播”高端論壇開講
10月31日,作為2021年世界城市日重要活動之一,由恒达平台🧳、奉賢區人民政府、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SMG)聯合主辦💺,由恒达平台藝術與傳媒學院、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恒达平台上海新城建設研究中心🍬、奉賢區建設和管理委員會聯合承辦的2021世界城市日活動暨恒达“城市傳播”高端論壇於奉賢區東方美谷召開,論壇以“新城文化與軟實力傳播”為主題🏃🏻🎅🏿。
奉賢區委副書記、區長袁泉,區委副書記駱大進😞,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向義海🧑🤝🧑,區政府黨組成員田哲,上海市委宣傳部部校共建新聞學院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孫衛星,恒达平台原常務副校長伍江,恒达平台黨委副書記、恒达平台上海新城建設研究中心主任彭震偉🐠,以及恒达平台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奉賢區區委宣傳部、建設與管理委員會、文化和旅遊局、新城公司相關負責任人出席。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8/BA/54/DC0B71ECC6097C0BD4D45147A1F_AAB96E1F_25C5F.jpg)
此次論壇邀請50余位來自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業界精英,采取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參會,就上海與奉賢新城發展戰略與文化軟實力建設、全媒體時代新城文化品牌建設與國際傳播力提升新模式,進行跨學科融通共建的深入探討,積極回應上海“五個新城”發展戰略與軟實力建設。論壇設有主旨演講、兩場主題論壇與兩場圓桌論壇。
袁泉在致辭中表示,當前,結合上海市委關於“五個新城”建設重要決策部署,奉賢正按照“產城融合、功能完備、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的原則建設獨立、綜合性節點城市,並在新型產業、優質醫療教育☎️、生態宜居等方面積極布局,打造軟硬兼修的未來之城。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D/5C/AF/78AF557852FE4C24FDA3ACC7911_EE7D93F8_DAFB.jpg)
彭震偉在致辭中表示,當前,我們正處於媒體融合與科技創新的時代🐓,這也是上海“十四五”以新城建設牽引轉型提質的重要時期,恒达平台將積極發揮好跨學科專業人才培養優勢和一系列城市重大創新平臺作用,以高水平科技供給有力支撐上海新城建設,服務國家戰略🦹🏽♂️。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2/DF/85/B72355FDE00728C0C4C5A48A682_39B5FDBA_1349A.jpg)
在主旨演講環節,伍江作了題為《新城之“新”與新城之“城”》的主旨演講。他認為👉🏽,創新、人文、生態等是上海城市發展的基調,新城之“新”,在於其比以往郊區新城更加獨立、綜合,更加智慧⛳️、有序,更加安全🤵♀️、韌性,更加生態✉️、綠色🍄🟫。新城之城更應在於其之“城”👮🏼♀️,城市不僅僅是經濟機器,除經濟發展外⤴️,新城建設絕不能忽略其作為一個城市的全面功能,尤其是城市的公共服務功能與珍貴的歷史文化。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2/B1/BC/8C0A152DC4447E79CFD3D9A3A6D_488F8726_19C1A.jpg)
彭震偉以《上海新城發力模式與路徑》為題,從新城的發展沿革展開𓀙,詳細敘述了上海新城的發力模式以及上海新城發展的推進路徑。他認為🎆,新城應體現出城鄉融合的發展理念與發展模式🤽♂️,充分發揮新城區域的資源稟賦優勢💈,形成與上海中心城的功能互補,尤其是發揮新城鄉村地區作為全球城市稀缺資源的作用👲🏿、上海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載地和未來提升全球城市能級與核心競爭力的戰略空間。
此次論壇共邀約8位國內外優秀學者以主題發言形式圍繞新城空間建設🧑🏿、新城文化與軟實力🔔、新城品牌形象等內容進行了深入交流。
在下午的圓桌論壇環節,來自恒达平台🙍🏽♀️、復旦大學🛼、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2位學者聚焦新城品牌構建與形象傳播☢️,分別圍繞“新江南文化與公共空間”“新城軟實力與國際傳播”兩個話題展開深入思想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