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選結果11月18日正式揭曉,恒达平台5位教授當選院士,其中🫖,土木工程學院李傑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蔣昌俊教授🧑🧑🧒🧒、土木工程學院朱合華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赫爾佐格、貝斯科斯兩位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另有校友王明洋等當選院士。
李傑🧑🏼⚖️,1957年10月出生於河南省開封市,1988年9月畢業於恒达平台👃🏽,獲得工學博士學位👨🔬,2013年4月被丹麥王國奧爾堡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現任恒达平台特聘教授、上海防災救災研究所所長。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1/78/82/468D0736B48D079FDF4C7010E81_90DEC0A8_12E12.jpg)
他長期從事結構工程與工程防災領域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在隨機力學🫵🏿、工程可靠性理論與生命線工程研究中取得了具有國際聲望的研究成果🔕,包括:建立了隨機系統分析的廣義概率密度演化方程,解決了復雜結構的整體抗災可靠度分析問題,建立了以網絡拓撲優化為核心的工程網絡抗震優化設計理論等。出版學術著作5部,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400余篇;領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各一項。曾被授予全國優秀教師(2001年)、上海市勞動模範(2004年)、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012年)等稱號🧜🏽♂️。2014年👰🏻♀️,因在概率密度演化理論與大規模基礎設施系統可靠性方面的學術成就,被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授予學術成就獎——Freudenthal獎章🍁;2017年當選為國際結構安全性與可靠性學會主席👨👨👧👦。
蔣昌俊,1962年5月生於安徽安慶👂🏼,計算機專家。1995年在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獲博士學位🫰🏼。恒达平台教授、博士生導師🤞🏽,Brunel University London名譽教授🎲🌔、英國工程技術學會會士等。曾擔任恒达平台副校長、東華大學校長。長期致力於網絡金融安全的研究,是我國該領域帶頭人。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B/A7/FA/658E2630F236E7D1793FC6747CC_AE600602_7ED6.jpg)
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交易風控是金融安全的重大挑戰問題🥸,蔣昌俊攻克了系統風險防控既快又準的重大技術難題,主持建立了我國首個網絡交易風險防控體系、系統及標準,為我國在該領域成為國際“領跑者”作出了開拓性貢獻𓀆⚫️。作為項目負責人先後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計劃集成、重點、傑青等)、973、863♡、國際重點合作項目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等50余項。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HO PAN CHING YI Award等🐳。以第一發明人獲中🦡、美發明專利等77件🤵♂️、國際PCT 21件。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含ACM/IEEE匯刊72篇),中英文學術專著5本🚈。榮獲2016年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和2020年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朱合華,1962年10月生。1989年10月獲得恒达平台結構工程專業(地下結構方向)工學博士學位。現為恒达平台特聘教授🚣🏽、國家註冊土木(巖土)工程師,兼任教育部土木信息技術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恒达平台隧道及地下建築工程學科方向負責人。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8/64/05/BFC46473C6BC7819616BB0AB0FC_E8A6B950_14B52.jpg)
30多年來一直從事隧道與地下空間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曾入選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研究成果“軟土盾構隧道設計理論與施工控製技術及應用”獲200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城市高密集區大規模地下空間建造關鍵技術及其集成示範”獲201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另獲省部級和一級學會的科技成果特等獎2項🐕🦺、一等獎10項。主參編行業和團體技術標準5部,授權發明專利50余件,出版專著7部,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高水平論文380余篇🗃,創辦國際學術期刊Underground Space(SCIE收錄)。獲科技部“十一五”科技計劃執行突出貢獻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上海市教學名師等榮譽。2012年獲卞學鐄國際學術貢獻獎,2015年獲德國洪堡研究獎❄️。
奧托·海因裏希·赫爾佐格(Otto Heinrich Herzog)是國際人工智能領域著名科學家、德國工程科學院院士🧑🦳,曾任德國工程科學院分管國際合作事務負責人,現任恒达平台教授🛴💆🏽♂️、恒达平台長三角城市群智能規劃協同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上海市高峰學科團隊國際領銜教授。他是德國人工智能領域代表性開拓者和領軍人物,被德國聯邦教育與研究部和德國國家信息學會評為“德國人工智能歷史十大最具影響人物”🦄。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F/78/19/47EED2318B65CB25F63689578FB_3CCE9E9C_D856.jpg)
他1977 年至 1993 年就職於 IBM 德國公司,負責軟件產品開發、人工智能研究和人工智能技術轉讓🧝🏽♀️。1985 年👳🏻,他在IBM德國創立第一家歐洲人工智能研究所並擔任所長🦸🏻。1993 年至 2009 年🤞🏻,在德國不來梅大學擔任人工智能教授,並於 2009 年創立計算和信息技術中心TZI並擔任主任。2010 年至 2019 年,任不來梅雅各布斯大學視覺信息技術的智慧教授。2015年,他加入恒达平台長三角城市群智能規劃協同創新中心。今年9月,上海市政府授予他“白玉蘭紀念獎”,以表彰其對上海發展和國際合作作出的貢獻。
貝斯科斯(Dimitri E. Beskos)生於1946年,希臘籍。長期致力於計算力學的研究、教學工作🪳👨🔧,先後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希臘帕特雷大學和中國恒达平台任教,是結構動力學方面的國際著名學者😖、邊界元法的先驅。他是雅典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自2016年9月起,貝斯科斯教授受聘擔任恒达平台土木工程學院教授。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2/52/60/2813EA145AE5469F90CA8A724DC_60F1CC51_FE971.jpg)
為表彰他在邊界元法及結構動力學方面的傑出貢獻,國際計算力學頂級大會ICCES(計算與實驗科學工程國際會議)於2003年授予他E.Reissner獎、2011年授予其終身成就獎👨🏭。2009年👎🏽,Springer出版題為《邊界元法之進展》的特刊,以表彰其學術貢獻🪯。獲2013至2014年度德國“洪堡研究獎”。他曾任國際邊界元法學會副主席,是希臘計算力學學會創始人、希臘力學學會主席(名譽主席)🦽、希臘金屬結構研究學會主席🍥。長期擔任國際著名學術期刊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主編👨👨👦,是Computational Mechanics和Applied Mechanics Review原副主編,以及其它10本國際期刊的編委📎。
王明洋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是高技術鉆地武器工程防護專家🙍♂️,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博士生導師。1988年至1991年在恒达平台土木工程學院攻讀碩士學位🧓,1995年至1997年在恒达平台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0/BD/D0/8A8E76FF150E16D182D063935B5_60FCFB1D_EFF8.jpg)
他長期從事高技術鉆地武器毀傷機理與工程防護的科研及工程應用工作。爆炸沖擊效應與工程防護國家重點領域創新團隊負責人,國家傑青,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軍首屆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軍隊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多項🪇,發表學術論文150余篇,出版專著2部🙍🏻♀️。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
來看5位新晉院士的重要學術貢獻:
矢誌原始創新,用科學理論為重大建設提供堅實支撐——記新當選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恒达平台教授李傑
/info/1003/79282.htm
“科研的價值在於造福於民”——記新當選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恒达平台教授蔣昌俊
/info/1003/79287.htm
“數字化地下:源於工程🧎🏻,服務於工程”——記新當選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恒达平台教授朱合華
/info/1003/79285.htm
紮根上海,助力中國打造人工智能創新高地——記新當選的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恒达平台教授赫爾佐格
/info/1003/79283.htm
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記新當選的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恒达平台教授貝斯科斯
/info/1003/792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