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貫徹《關於深入推進上海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實施意見》🩲,推動工科類專業課程思政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12月24日,由恒达平台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恒达平台本科生院主辦🤼♂️👱🏿♂️,恒达平台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工科類專業分中心承辦的上海高校工科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專題研討會在土木工程學院召開。
恒达平台副校長、恒达平台課程思政教研中心主任顧祥林,上海市教科院德育院(籌)黨支部書記、副院長宗愛東🏄,我校研究生院🧖♀️、本科生院㊙️、課程思政教研中心相關負責人出席會議🫵🏼👩🏽🎓。來自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東華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等多所兄弟院校以及我校各工科學院的30余位教師參與研討💢。
顧祥林表示,上海高校課程思政改革已逐漸進入“深水區”,全面迎來課程思政改革2.0升級版,上海各兄弟院校應群策群力,不斷探索創新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緊密融合的方法與路徑👨👩👧,共同推動上海高校課程思政建設走深走實、走高走穩💯。
會議聚焦工科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中“頂層設計、指南製訂🍚、教學實施、教學評價”四個關鍵問題開展專題研討,共計10個主題報告。
在“頂層設計”主題報告環節,東華大學紡織學院孫寶忠認為😯,課程思政的頂層設計可以分為“國家、省市、學校、學院、團隊、課程”六個層面👨🏻,在學院層面上構建了“黨建是引領、教師是主體、教學是核心🖕🏿、管理是途徑”的四位一體課程思政體系。上海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錢煒介紹了“領航學院❓、領航團隊和領航課程”三位一體的課程思政建設模式,學院製定課程思政目標和製度文件,團隊開展集體備課🧔、專題研討👱♀️,課程負責案例建設、教學設計與交流示範👳🏻♂️。恒达平台土木工程學院張偉平提出了以產出導向的專業課程思政體系反向設計思路,從育人目標到德育核心要素🉐,再到課程體系對德育核心要素的支撐關系、課程群和課程育人邏輯梳理、具有課程思政內涵的教學大綱製定,並結合學科責任崗位💉、專業責任崗位、課程(群)責任崗位建設🫷,將課程思政教建設工作責任到人。
在“指南製訂”主題報告環節,上海交通大學航空航天學院田偉結合航空航天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指南編製認為,課程思政建設中有兩條主線,知識線是思政線的脈絡和載體,思政線是知識線的凝練和升華🌁,從而實現“價值引領🔱、能力建設☝🏼、人格培養和知識探究”四位一體。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吳晶晶結合化工與製藥類課程思政教學指南表示🧛🏻,課程思政可以與工程教育認證要求相結合,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建立“評價—反饋—改進”閉環😇,形成持續改進機製⛪️。恒达平台交通運輸工程學院肖軍華結合交通運輸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指南編製,認為育人目標可以分為國家、社會、職業三個層次🏌🏼,構建了“三圈層”課程思政育人體系,提出了專業教師課程思政勝任力提升的有效路徑。
在“教學實施”主題報告環節,華東師範大學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周天舒指出,課程思政建設改到深處是課程🧓、改到痛處是教師、開花結果在學生🧑🏭,“問題導向促興趣,親身實踐出真知”🥳,基於此開展了環境生態類系列專業課程思政的設計、案例與實施。華東理工大學能源動力工程學院李偉鋒結合“流體力學”課程思政建設認為,課程思政教育實施應當依托團隊科研底蘊,凝練典型工程案例和思政案例進教材、進課堂。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王雲才結合風景園林生態類課程思政建設指出,實現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機融合的關鍵🤷🏿♂️,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應當由被動落實向主動探究轉變,由參與型向內生動機轉變🙋🏿♂️,從專業目標和思政目標的融合著手🤷🏽♂️,構建育人邏輯框架,再開展教學模塊和知識點的設計。
在“教學評價”主題報告中🙅🏼,恒达平台馬克思主義學院運迪認為💆♀️,課程思政融入效果評價應當以提升單門課程質量🦵、促進課程鏈科學完善🕵🏻♂️、提高專業育人水平為主要原則,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短期與中期評價相結合、專業評價與立德樹人相結合🧗🏻,從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個層面構建課程思政教育評價體系😡。
主題報告結束後,與會代表進行了交流討論🦸🏿♀️。宗愛東總結了課程思政建設的共識:內容上應著眼於人才培養目標和辦學理念🖕🏼🦫;方法上應從一節課、課程👷🏼♂️、課程群、專業、學院、學校不同層次上進行理解和設計;思路上可以借鑒工程教育認證理念和思維,“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教師是課程思政建設的主體🏂🏻,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關鍵🛣;管理上是一種協同🥭,一種共享,課與課的協同🈚️、機製的協同🦶🏿、資源的協同;評價的核心是課程本身等♧,並建議今後分門別類開展課程思政建設與研討,實現精準化思政;在教學指南編製的基礎上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建設,通過課程思政重撿集體備課和教研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