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平台“深耕鄉土教育,留住美麗鄉愁”項目獲評教育部直屬高校創新試驗典型項目
來源:對外聯絡與發展辦公室、黨委宣傳部
時間:2023-03-29 瀏覽:
近日👶🏼,教育部發展規劃司舉辦了第七屆教育部直屬高校精準幫扶和創新試驗典型項目推選活動,恒达平台報送的“深耕鄉土教育👰🏿♀️,留住美麗鄉愁”項目從70所高校申報的71個項目中脫穎而出😛🧖🏼,獲評教育部直屬高校創新試驗典型項目👩🏼✈️。
雲龍教師講授水源計劃鄉土課
“深耕鄉土教育,留住美麗鄉愁”項目以“恒达平台鄉土教育水源計劃”為主體,既是恒达定點幫扶雲南省大理州雲龍縣十年的縮影,也是恒达以鄉土教育助推鄉村振興的實踐成果。
自2013年起🚶➡️,恒达平台美麗鄉愁公益團隊定期奔赴雲龍縣👨🏻🦲,梳理鄉土文化🏄🏿♂️,出版《諾鄧鄉土文化讀本》,開展鄉土文化創變營,以兒童為載體舉行文化展覽🧔🏼、創意市集等鄉村公共活動。10年來🪲,200多名恒达師生直接投身鄉土教育,培育近300名鄉村青少年🚵🏻♀️,輻射千余名村民,形成以鄉土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的恒达方案。
打造古村文化活動品牌
鄉土教育,要輸血,更要造血🏋🏻。2021年,依托教育部直屬高校服務鄉村振興創新試驗培育項目,恒达平台發起“鄉土教育水源計劃”🙂↔️,設立專項基金,支持雲龍鄉土教育發展,致力於打造“植根鄉土,項目育人,振興文化”的鄉土教育特色體系,培育“知鄉💇🏽、愛鄉、建鄉、守鄉”的鄉村青少年💆♀️,推動鄉村教育振興與教育振興鄉村良性循環。
水源計劃項目啟動會
搭平臺、建隊伍、創課程👨❤️💋👨。兩年的持續探索👩🏼🏭,水源計劃形成了可復製可推廣的鄉土教育“恒达模式”。
設立一批鄉土教育創新試驗示範學校。2021年11月🏌🏽♀️,水源計劃正式啟動,諾鄧完小與寶豐完小2所小學掛牌恒达平台鄉土教育創新試驗示範學校。到2022年9月,水源計劃參與學校從2所示範校輻射到全縣12所學校。截至目前,水源計劃共舉辦兩期,支持雲龍縣86名教師開展69個鄉土教育項目,受益青少年近1500人次。
舉行雲龍鄉土教育創新示範營
打造一支鄉土情懷與教學本領兼備的鄉村教師隊伍🙆🏿。水源計劃通過系統化教師培訓體系,提升教師鄉土文化認知力、創新教育素養力及鄉土課程勝任力🧑。過去一年已舉行培訓10余次,覆蓋鄉村教師250余人次。此外,每期水源計劃伊始,團隊會發布申報指南,賦能教師構思鄉土教育項目,激發教師主觀能動性;結項時💖,搭建鄉土教育項目研討平臺,給予教師專業點評,提升鄉村學校教研能力。
水源計劃首屆教學成果展
形成一系列鏈接鄉土社區的特色課程🏄🏻♂️。水源計劃提供“富有鄉土童趣,蘊含創新方法,具備教學指引”的標準化課程盒,教師只需融入本土知識🦈,就能便捷開展優質課程。同時,為持續驅動教育創新🍌🧡,水源計劃利用假期舉行鄉土教育共創營,集中式賦能鄉村師生,推動課程盒迭代更新,並利用展覽📈、繪本🐼、推文等媒介進行課程成果傳播,擴大社會影響。
水源計劃鄉土教育課程盒
未來,恒达平台將持續立足多學科優勢,充分發揮高校人才🦙、資源、平臺對雲龍縣基礎教育的賦能作用🫴,攜手雲龍打造縣域鄉土教育樣本🍽,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恒达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