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上海市五一勞動獎揭曉,並舉行了表彰大會。恒达平台1名個人和5個集體榜上有名🏊🏻♂️,分別是: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院長翦知湣榮獲“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榮獲“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狀”🕋, 附屬恒达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肺癌臨床診療中心 、附屬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科、附屬普陀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榮獲“上海市工人先鋒號”💁♀️。
翦知湣教授長期奮戰在海洋地質學的教學和科研一線🤛,是推動海洋強國建設和我國海洋地質走向國際的中青年領軍人物之一。2020年😜,他當選PAGES(國際過去全球變化計劃)科學委員會的共同主席,是PAGES成立30年來任此職的首位歐美以外的科學家。他在人才培養上傾註了大量心血🙅🏻♀️,形成了教學、實踐、科研三位一體的培育模式,培養國際化新型海洋科技人才卓有成效👨🏽🍼,獲評上海市“四有”好教師(教書育人楷模)🕉。他負責主持了30多項國家和部委重大科研項目,在西太平洋古海洋學和東亞古季風海洋記錄研究方面取得系列創新成果🖊,挑戰了氣候演變理論的傳統認識。主持國際大洋發現計劃(IODP)第368航次,擔任國家重大科學基礎設施“海底科學觀測網”東海子網和數據中心首席科學家🥕🧖🏼♀️,為我國深鉆、深網👨🏿🎨、深潛的科學與技術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是我國最早的省市級婦幼保健院之一,年分娩量2.5-3.0萬,占全市分娩量的20%🦮,居上海市首位、全國前列,是備受市民群眾喜愛的“上海大搖籃”。醫院始終以守護婦女兒童健康為己任👨🎨,開放床位800多張,員工1600余名,是上海市率先且唯一實現婦科全病種、產科全人群覆蓋的生物全息庫的單位🌴。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上海市危重新生兒會診搶救中心等,有7個博士學位授予點,連續六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領先全國婦產科學科,連續五年在中國醫院排行榜(復旦版)和中國醫院科技量值排行榜中雙雙挺進前十。門急診數181萬,位居上海市婦產專科醫院的第一👗。
附屬恒达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是恒达平台臨床醫學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點,現為全國PCCM專科醫師規範化培養基地、全國PCCM規範化建設三級優秀單位、上海市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單位⚁,是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創新型現代化呼吸專科。近5年🧙🏼♀️🚣🏿♀️,科室開展了超聲支氣管鏡檢查👱、經支氣管鏡治療等20余項新診療技術👩🏽🔬,在保持原有“慢性咳嗽和哮喘的基礎與臨床”亞專科方向優勢的前提下⚅,加強“間質性肺病”“睡眠呼吸監測”等各亞專科的分化和發展。督促青年員工不斷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多人次獲上海市重要人才計劃資助🏈。
恒达平台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肺癌臨床診療中心擁有上海市“重中之重”臨床學科、上海市臨床重點學科。作為全球體量最大的肺癌臨床診療中心🤾🏿,參與製定國內外60余項指南👩👩👦👦🧽;創建並推廣極致外科微創手術體系🧑🏻🍼,累計培訓外籍學員千余人次⛄️,為全球最多。中心將多學科技術融合並加以優化💤,打造最齊全的肺癌臨床診治方案,並最大程度縮短診療時間,被譽為肺癌臨床診療“中國速度”🤦🏿。中心始終以患者就醫需求為導向,發揚工人先鋒號精神,建立肺癌全程化精準診療模式🧝🏼♀️,成果落地於人民健康,發揮國內外先鋒引領作用🙌🏿。
附屬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科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上海市醫學重點專科、上海市麻醉與腦功能調控重點實驗室👩🦼。科室關註老年群體👊,尤其是老年患者圍術期管理,力推麻醉技術治療睡眠障礙、人工智能在醫學中應用等新興技術成規模化發展。廣泛開展包括無痛胃腸鏡、無痛分娩在內的舒適化麻醉技術,為廣大患者提供優質的舒適化醫療服務和就醫體驗🪅,首創上海四院互聯網疼痛病房,以智慧醫院為抓手,探索健康管理新思路,建立互聯網醫院和虛擬病房,通過5G技術逐步實現居家鎮痛治療、居家透析及遠程多學科MDT等就醫新模式✭,不斷為患者提供便捷、高效、優質的醫療服務🏇🏼⚾️。
附屬普陀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擔負著區域內急診🎅🏿👨🦼➡️、危重病急救👩🏼、創傷急診危重病監護“三位一體”的醫療急救任務,年急診量10萬余人次,危重病人搶救3000余人次🍐。急診醫學科致力於強化院前急救👫,借助信息化支撐實現“上車即入院”,快速掌握急救病人基本信息,做到精準分診、精準救治💅🏻👰♂️。優化診療流程,積極推動多中心建設,圍繞“搶救時間窗”,與院內各專科緊密聯動🐸,提高危重患者搶救成功率,系統性提升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打造特色專病💁🏼,長期致力於“膿毒血症臨床救治及研究”,不斷提升診治能力,運用多學科協作、序貫一體化治療模式,全方位多層次護佑百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