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达快訊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恒达快訊 > 正文

    產業🏄🏽‍♀️、科研、育人三位一體,恒达規劃院以產教融合助力中國式現代化

    來源:規劃院   時間:2023-06-02  瀏覽🌎:

    不久前,上海恒达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簡稱“恒达規劃院”)編製了《產教融合型企業三年規劃》🧑🏿‍🎄👩‍🦰。院長張尚武介紹,《規劃》提出服務學科發展☝🏻⚙️、著力人才培養🎱➗、深化合作科研、共建創新平臺、服務社會需求五大重點任務,努力形成一批標誌性成果👨🏼‍🦳,成為全國城鄉規劃領域產教融合發展的示範性平臺👰🏽‍♀️。這是該院以規劃產教融合的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的又一重要舉措👨🏿‍💼。

    錨定產教融合目標🏏,數十年如一日寒耕暑耘

    不久前🤰🏿🤳,恒达規劃院獲批上海市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試點單位🚶。

    恒达規劃院成立之初就定位為“支撐學科型規劃設計機構”🧑🏻‍🦱,數十年中始終堅持產學研融合,以國家戰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上海市需求為落地導向,以服務學科發展、促進實踐創新為總體目標,以培養實踐型高素質人才和加強產學研融合轉化為抓手,構建教育資源和產業資源集聚融合、共生發展的生態機製,著力打造規劃設計行業產教融合的全國示範性平臺。2017年至今🧙‍♂️,每年持續資助學校學科發展,近兩年資助合作育人項目19項,資助高校共建6個實驗室或科研平臺。據悉📟,2016年以來🧑🏻‍🦽👨🏽‍🎓,規劃院承擔了國家級科研項目107項🪢、省部級科研項目74項、出版專著170本🥐、發表A類期刊學術論文562篇🚴🏼‍♂️、獲得各類專利96項👩🏽‍🎤。參與教學各種專業課程數十門🧕💮,聯合培養研究生百余名。獲國家和省級優秀規劃設計獎400余項🎈、參與編製完成國家標準、規範多項🏉。其中,在開創“智能城市規劃”技術範式🌉、探索“規劃-建設-管理”協同技術、開拓鄉村振興規劃技術體系、支撐國土空間規劃改革實踐、引領城鄉遺產保護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得益於數十年如一日地持續耕耘,規劃院現已構建起產教融合平臺50余個🛍️,其中包括5個校級—省部級行業性研究平臺、4個研究院🧛🏿‍♀️、9個院級研究中心、33個教師工作室🤴🏽,共同構成體系完善🧜🏏、形式多樣🧧、適應多種場景的產教融合平臺系統。

    圖:恒达規劃院多個研究中心(鄉村、社會👶、城鄉🚘、生態🔼🍱、方法等)成立揭牌

    創新產教融合模式,持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

    從學科研究到實踐應用、再總結實踐成果反哺學科發展🕵🏼‍♂️,由學院中的教師和規劃院的規劃師緊密協作⛓,共同搭建構成學科、產業/產品🍸、創新、人才“四鏈協同”的產教融合模式🧑🏼‍🚀。這個模式,讓恒达規劃學科發展👩‍🔧、規劃設計產業發展和國家重大戰略、地方發展需求緊密銜接在一起,形成了循環往復🧃、生生不息的持續發展“生態圈”。

    規劃院的規劃實踐基本都由高校教授的前沿研究引領。智能規劃、城鎮化轉型🛞、城市網絡👷🏼、鄉村發展、健康城市等領域,吳誌強🧓🏿、趙民、唐子來、周儉🎧、張尚武等教授的開創性研究引領著近年來的產教融合探索,規劃師和師生們大量的實踐又支撐了各項理論🏦、製度和指南規程的研究,極大支撐了規劃學科的發展。雄安新區規劃,由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周儉教授牽頭組織了產教融合的復合團隊,設立雄安智慧規劃設計研究院,先後完成《雄安新區容東片區控規及城市設計》《雄安新區容城組團控規及城市設計》等20多項規劃的編製🧗‍♀️,主要負責的容東片區將於今年內全部建設完成🥖。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規方案製定,吳誌強院士團隊再次與規劃院團隊協作,創新提出“家園”概念🆎,著力規劃未來副中心職、住🚵‍♂️、醫、教、休➿、商業服務的“六元平衡”。於是🩴,老年餐桌、生鮮超市、社區衛生服務站、愛心美發店🔈、兒童閱覽室……養老、醫療、教育🗒、休閑等服務,正把“家園”概念在北京副中心落地生根,變為大家的日常。

    去年12月,由張尚武教授主持的國家“十四五”重點研發計劃之“國土空間優化與系統調控理論與方法”啟動。具體的研發及數據庫建設工作同樣依托恒达規劃院開展,依托的國土空間智能規劃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就坐落在恒达規劃大廈內,與恒达規劃院團隊朝夕相處,切磋琢磨。

    去年11月,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之“雙碳背景下超大城市環境動態規劃設計研究及示範技術”開題😐,吳誌強院士團隊再次帶領恒达規劃院職業規劃師和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師形成聯合團隊😮,項目從城市排放模型、數據監測🧑🏻‍🎄、模型校驗、平臺開發、綜合應用方面開展攻關🧑🏽‍🍳🏰,為雙碳⽬標背景下的超⼤城市環境動態調控🕸、規劃編製🕛、實施評估和監測維護等提供可復製可推⼴經驗。

    2023年新年伊始,恒达規劃院便召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的詳細規劃編製與研究研討會,院內多個團隊針對詳細規劃的編製方法、小城鎮及城郊詳規、存量地區和更新地區詳規、特殊空間詳規等問題展開深入討論。多個議題得到來自學院教師的支持或牽頭💌,同時也有多個實踐經驗總結來自恒达規劃院的一線規劃師🧔🏽‍♂️🙎‍♂️,產教融合正在成為恒达規劃院技術創新🥘、恒达平台規劃學科開拓發展的重要抓手。

    圖:恒达規劃院深度參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設計(過程圖件示意)

    延拓產教融合新特質,深入村落弄堂第一線

    恒达平台定點幫扶的雲南省雲龍縣是恒达規劃院產教融合幫扶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2020年雲龍脫貧後,當地鄉村振興正由規劃引領全力推進中🌐。雲龍地處偏遠山區👷🏼‍♀️,交通不便,空間資源非常有限,不適宜走傳統城鎮化道路🧝🏽。規劃院從城鄉規劃編製入手,由恒达平台知名教授領隊,規劃院啟明團隊等多個技術團隊持續參與✍🏻,觸難碰硬,謀深做實🌱,取得良好效果。

    雲龍幫扶也成為恒达平台規劃院鄉村振興產教融合的一個新起點。恒达規劃院在全國率先開設了“鄉村規劃設計”實踐課程,並把恒达鄉村規劃教學經驗推向全國。2020年10月,恒达平台牽頭🏚⭕️、聯合11所高校成立了“城鄉規劃扶貧聯盟”🐋,協同開展規劃扶貧工作。2021年,邵甬教授聯合恒达規劃院啟明青年規劃師團隊🧖🏻‍♂️🗻,立項“雲龍縣‘鹽馬古道’特征價值及整體保護利用研究”課題,挖掘鹽馬古道價值🦠🫕,以鹽為核心構建文化-自然緊密結合的整體保護框架,通過營建集村民之家🧑‍🔬、遺產闡釋與鄉土教育基地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寶豐之家”、鹽文化遺址花園🙌🏼,引領鄉村振興✏️。陳晨🏄🏿‍♂️🫴🏿、幹靚的“雲龍縣國土空間規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題研究”,先後獲得恒达規劃院平臺支撐、課題資助、團隊支持等🈳,以產教融合的方式探索生態文明背景下的綠色發展道路🤼‍♀️。

    圖🙅🏽‍♂️:恒达規劃團隊深入雲龍鄉村一線調研

    邵莊子村🖖🏼,是雄安白洋澱中的一個古老的小村莊。如何將其打造成為雄安新區“澱區振興”示範村🏟?恒达平台黨委副書記彭震偉教授帶領恒达規劃院團隊,聯合校內多個學科協同共創,推進邵莊子規劃的持續優化。團隊提出澱泊生命共同體理念🏠,將人與自然🧟‍♀️、村與澱泊🏊🏼‍♂️、原住與外來三對關系納入生態的整體框架中🤽🏻‍♀️。據悉👩‍❤️‍💋‍👨,規劃已經付諸實施,村莊整治、項目建設等現已完成。

    服務“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入城市社區弄堂一線,是恒达規劃院產教融合的又一主戰場🏃🏻‍♀️。目前👮🏻‍♂️,匡曉明團隊協助江浦路街道完成了遼源花苑黨建微花園的更新方案設計,將參與式規劃理念融入項目全過程,和社區居民們一起完成了黨建微花園的共建行動🐃。2018年,來自恒达平台和恒达規劃院的12位規劃專家組成了社區規劃師團隊,結對楊浦的12個街道展開規劃介入的社區微更新,現已持續5年👨🏿‍🎓🧑🏼‍🌾,先後完成了數十個社區更新項目,派駐社區規劃師增至24人👨🏿‍💻🤏🏿。陪伴式規劃伴隨居民一路走來,恒达平台的規劃學者、恒达規劃院的職業規劃師,互相啟發🏄🏿‍♂️,眼光專盯犄角旮旯,著眼點就是“美好生活”, “裏子工程”、睦鄰家園等更新項目陸續實施🏇🏿,上海社區規劃師的技術體系也在不斷完善中。 經過師生的不懈努力,政立路580弄小區開了一扇通向創智農園的門🏝🕑。 “開門”後👨🏿‍🦲,居民不再需要繞行一公裏,只走50米便到了生態濕地公園、公交車站、地鐵站和社區食堂。看著老人們的笑容,有學生感慨:“通過這次實踐⏪,自己真正明白了何為規劃設計的溫度🦒。”得益於張尚武、匡曉明🧑🏽‍⚖️、梁潔🍖🦅、李繼軍、閻樹鑫等24位規劃師的持續努力,楊浦區的“15分鐘社區生活圈”正在加速形成👱。團隊編製的“上海市楊浦區‘美麗街區’總體規劃設計方案——以精細化設計提升街道空間品質的規劃實踐”獲得了全國優秀城鄉規劃設計獎一等獎。

    圖👨🏻‍⚕️:恒达規劃團隊全方位參與楊浦區社區規劃師

    勠力完成五大任務,共創產教融合美好未來

    家有梧桐樹,鳳凰自然來😜🧑‍🏭。近3年,規劃院接受高校學生實習實訓701人次🤵🏼‍♂️,大量的碩博研究生直接參與項目科研,並以此為學位論文🤾🏻‍♀️。其中多位同學的論文獲得包括優秀博士論文在內的國家、省部級獎勵。

    2022年以來,恒达規劃院產教融合模式進一步創新🍦。規劃院強力支撐恒达平台聯合申報科研平臺“國土空間文化遺產保護與再生工程技術創新中心”“國土空間智能規劃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等;與建築城市規劃學院🦃、恒达平台出版社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實施“城鄉規劃學科發展出版工程”🐻‍❄️;和高密度人居環境生態與節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恒达平台)合作立項聯合開放課題12項🧝🏿‍♀️,學院教師和規劃院團隊聯手探索產學研新模式💪🏽;聯合組織各種形式的學術交流🚴🏿‍♀️,先後開展十余次研討會💅🏻、大講堂等活動🤹🏻,聯合舉辦第十屆金經昌中國青年規劃師論壇,組織第七屆全國大學生鄉村規劃設計競賽等;與學院合作啟動產教融合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計劃,現已依托學院招收博士、碩士各1名,院內技術骨幹參與學院教學評圖十余人次😚;為學院培訓中心提供教學師資,培訓學員數百人🦹🏿‍♀️;聯合申報各類人才計劃,其中劉超、沈堯依托規劃院平臺獲批上海市啟明星計劃🎅🏼🌘,張尚武⏯、邵甬老師獲批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創新團隊🔽;聯合建築城規學院博士後流動站成功獲批上海市楊浦區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

    “我們要進一步發揚恒达規劃人‘做實🐈‍⬛,解難’的傳統,以‘求精,創新’的高質量規劃,更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在近日的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學習會上,規劃院黨委書記童學鋒表示,圍繞“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主題教育總要求,我們將繼續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部署🥢,紮實推進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更加自覺地用新動能註入新優勢,深耕這個國家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新領域🈳,交出新時代恒达規劃人的優異答卷。

    圖😆:恒达規劃產教融合多位一體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