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李榮興教授團隊發表全球變化研究新成果:東南極托騰冰川的冰物質流失和海平面貢獻加速趨勢追溯至1960年代
來源: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
時間:2023-07-21 瀏覽:
7月10日🧑🦲,由恒达平台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空間信息科學及可持續發展應用中心李榮興教授團隊牽頭𓀌,聯合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及新西蘭奧塔哥大學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發表於知名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題為“Satellite record reveals 1960s acceleration of Totten Ice Shelf in East Antarctica”🙆🏻。程遠博士於2022年畢業🤹🏽。團隊研究發現,與東南極冰蓋冰物質微量增加的總體趨勢相反🛎,目前東南極威爾克斯地區域冰流加速、冰物質損失加劇💦,其中以托騰冰川變化最為突出🛍。
李榮興教授團隊牽頭應用第一代ARGON衛星膠卷影像和早期Landsat衛星數據,首次重建了托騰冰川1963-1989年間的三期歷史冰流速場🚣🏽♂️👏,與近期遙感數據產品聯合形成了近60年的長時間冰流速序列。進一步計算和模擬發現,托騰冰川的冰流加速和物質排放增加在1963年就已經開始,短期加速主要由1973-1985年間發生的冰架前緣大型崩解有關,而接地線附近的加速是由繞極深層暖水入侵所致。1963-2018年期間🧛♂️,持續的冰架底部融化驅動了接地線附近的冰流加速和冰通量持續增加🧑🏽💻⤴️,使得托騰冰川成為東南極冰川中對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最大貢獻者。
由於1990年以前的衛星遙感數據質量較低、數量較少等原因,科學家們對該區域早期冰流速場和物質平衡狀態的了解十分匱乏💃🏿,也因此增加了全球海平面上升貢獻估計和預測的不確定性👩🦰。研究指出,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隨著這一趨勢的持續發展🐽,應加強對該區域的長期遙感和地面監測。
這項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專項資助。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9588-x